显示面板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9298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像素区以及外围区;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还包括:基板;遮光金属层,设置在基板上;第一绝缘层;半导体层,设置在第一绝缘层上;第二绝缘层,设置在第一绝缘层和半导体层上;第一信号线层,设置在第二绝缘层上;第三绝缘层,设置在第二绝缘层和第一信号线层上;第二信号线层,设置在第三绝缘层上,并且第二信号线层通过第一通孔与半导体层连接;第四绝缘层,设置在第三绝缘层和第二信号线层上;公共线层,设置在第四绝缘层上;第三信号线层;第五绝缘层,设置在第三信号线层上;像素电极层,设置在第五绝缘层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防止因信号线断线而造成的显示不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显示面板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信号线层一般都是单一的金属层。单一的金属层的抗ESD (Electro 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能力较差,并且,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中出现较大的静电时,单一的金属层很容易熔断,这会导致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中部分区域显示失效。故,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其能防止因信号线断线而造成的显示不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彩色滤光片基板;一液晶层;以及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一基板;一遮光金属层,所述遮光金属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一第一绝缘层;一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一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半导体层上;一第一信号线层,所述第一信号线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一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一信号线层上;一第二信号线层,所述第二信号线层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并且所述第二信号线层通过第一通孔与所述半导体层连接;一第四绝缘层,所述第四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层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层上;一公共线层,所述公共线层设置在所述第四绝缘层上;一第三信号线层;一第五绝缘层,所述第五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三信号线层上;以及一像素电极层,所述像素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五绝缘层上。在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遮光金属层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层通过连接构件连接。在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连接构件设置于通孔内;所述通孔穿过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三绝缘层。在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信号线层中的第二信号线包括:至少一第一分段;以及至少一第二分段;所述遮光金属层中的遮光线包括:至少一第三分段;以及至少一第四分段;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至少一第一子连接构件;以及至少一第二子连接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三分段通过所述第一子连接构件连接,所述第二分段和所述第四分段通过所述第二子连接构件连接。在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连接构件的末端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遮光金属层和/或所述第二信号线层接触。—种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一基板;一遮光金属层,所述遮光金属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一第一绝缘层;一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一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半导体层上;一第一信号线层,所述第一信号线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一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一信号线层上;一第二信号线层,所述第二信号线层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并且所述第二信号线层通过第一通孔与所述半导体层连接;一第四绝缘层,所述第四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层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层上;一公共线层,所述公共线层设置在所述第四绝缘层上;一第三信号线层;一第五绝缘层,所述第五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三信号线层上;以及一像素电极层,所述像素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五绝缘层上。在上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中,所述遮光金属层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层通过连接构件连接。在上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中,所述连接构件设置于通孔内;所述通孔穿过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三绝缘层。在上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中,所述第二信号线层中的第二信号线包括:至少一第一分段;以及至少一第二分段;所述遮光金属层中的遮光线包括:至少一第三分段;以及至少一第四分段;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至少一第一子连接构件;以及至少一第二子连接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三分段通过所述第一子连接构件连接,所述第二分段和所述第四分段通过所述第二子连接构件连接。在上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中,所述连接构件的末端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遮光金属层和/或所述第二信号线层接触。相对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有利于防止因信号线断线而造成的显示不良问题,能够有效地提升广品的良率。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分区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中的外围区域的线路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截面的示意图;图5为图3中B-B’截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所使用的词语“实施例”意指实例、示例或例证。此外,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冠词“一”一般地可以被解释为“一个或多个”,除非另外指定或从上下文可以清楚确定单数形式。本专利技术的显不面板可以是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等。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分区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中的外围区域的线路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包括彩色滤光片基板、液晶层以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其中,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叠加组合成液晶盒,所述液晶层设置于所述液晶盒内。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像素区(AA,Active Area) 101和外围区,所述外围区设置于所述像素区的至少一侧。所述外围区包括GOA(Gate_driver On Array,集成在阵列基板上的行扫描驱动器)区 102、Fanout (扇出)区 103、IC (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区 104 和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区105中的至少一者。其中,所述GOA区102用于产生所述显示面板内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的栅极驱动信号,所述Fanout区103用于所述IC区104与所述像素区101的Dataline (数据线)的走线连接;所述IC区104用于IC的Bonding(接合),通过所述IC来驱动所述显示面板内的电路和所述TFT,所述FPC区105用于FPC的Bonding,并通过所述FPC连接所述显示面板的主板。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还包括基板210、遮光(LS,Light Shield)金属层201、保护层211、第一绝缘层212、半导体(多晶硅)层202、第二绝缘层213、第一信号线层203、第三绝缘层214、第二信号线层209、第四绝缘层204、公共线层205、第三信号线层206、第五绝缘层207以及像素电极层208。其中,所述遮光金属层201设置在所述基板210上,所述遮光金属层201用于遮挡NMOS (Negative 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N 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背沟道,降低NMOS器件的漏电流;缓冲层202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遮光金属层201上;所述第一绝缘层212设置在所述基板210和所述缓冲层202上;所述半导体层202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212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显示面板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彩色滤光片基板;一液晶层;以及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一基板;一遮光金属层,所述遮光金属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一第一绝缘层;一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一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半导体层上;一第一信号线层,所述第一信号线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一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一信号线层上;一第二信号线层,所述第二信号线层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并且所述第二信号线层通过第一通孔与所述半导体层连接;一第四绝缘层,所述第四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层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层上;一公共线层,所述公共线层设置在所述第四绝缘层上;一第三信号线层;一第五绝缘层,所述第五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三信号线层上;以及一像素电极层,所述像素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五绝缘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莽田勇易士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