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质贮藏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922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软质贮藏容器,由软质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底部、两个主壁、两个次壁、一个开放的顶和一块硬质底板,其中,    两个主壁内分别包覆有一个整块的硬板;    两个次壁内则分别包含有两个半块的硬板,且在两个半块的硬板间形成一条折叠线;    硬质底板对应放入贮藏容器内底部。(*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置物容器,尤其是指一种由软质材料制成并具有折叠/展开功能的软质贮藏容器
技术介绍
一般现有技术中的软质置物容器,其使用的材质可以是帆布或皮革等,但大都无法折叠,有的即使可以折叠也都是属于复杂的结构难以操作,并且不具备结实牢固的四个侧壁。当使用者徒手将置物容器拆卸或组装时,都需要具有某种熟练度。其余的置物容器(贮藏容器),因制造结构须先以架框固定再予以拆卸,所使用的零件较多,相对的成本也会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展开的软质贮藏容器,可以令使用者非常方便地操作,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类似产品的缺点。具体地说,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款式新颖的软质容器,既可令其直立成展开的形状,也可沿着次壁垂直的折叠线折叠而方便收纳。而且,该软质贮藏容器具有结构简单、轻便、生产成本低、易于折叠且在折叠时具有自我支撑作用的特点。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软质贮藏容器,由软质材料制成,其包含有底部、两个主壁、两个次壁、一个开放的顶和一块硬质底板,其中,两个主壁内分别包覆有一个整块的硬板;两个次壁内则分别包含有两个半块的硬板,且在两个半块的硬板间形成一条折叠线;硬质底板可对应放入贮藏容器内底部,可用以支撑贮藏容器软质的底部,且在底板取出后,两次壁即可收折,即沿着折叠线将贮藏容器折叠起来。在具体实施时,本技术的贮藏容器优选其主壁横向的长度要比次壁横向的长度长,且两次壁内都可分别包覆有两个同等大小的半块硬板,并使两次壁的中间位置形成一条折叠线,而该折叠线与底部边缘呈垂直状。再者,两主壁与次壁的侧边相互连接成直角状,且两个主壁大小相对应,而次壁的大小也优选相互对应,藉由两主、次壁可构成一长方形体,且其顶面和底部是呈平行的。在本技术中,每个主壁都优选设有一个可包覆整块硬板的口袋,每个次壁上则设有两个可包覆两个半块硬板的口袋,且至少在一个壁面上设有把手,而所述底板也可从软质贮藏容器内取出。另外,在每个相邻的侧边都具有竖立的边缘,与容器的底部构成了一个软质材料的容器整体,这里所指的整体是指软质材料容器本体结构的完整性,即,一个无论有没有车缝线都无需利用其它形式组件的完整的容器本体。从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来看,该贮藏容器是由软质材料所制成,其包含有1、底部、两个主壁、两个次壁和一个开放的顶;2、两个主壁内分别包覆有一个整块的硬板;3、两个次壁内分别包含有两个半块的硬板,且在两个半块的硬板间形成一条折叠线;4、在贮藏容器内底部对应放入一硬质的底板,可用以支撑贮藏容器软质的底部,且在底板取出后,两次壁即可收折。本技术在这一方面的可取之处在于每个次壁的折叠线都在其中点处与底部边缘垂直,边壁与底部连结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整体,两个主壁大小相同互相对应,各个壁面与底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两个主壁的大小相同并对称,而次壁的大小也相同,且一样是相对称,各壁面都与底部垂直,构成一个长方形且成一个平面的容器。而在每个主壁内都包覆有一个整块的硬板,且主壁的长度比次壁长。另一方面,本技术的软质贮藏容器包括有以软质材料制成的底部、两大小相同且相对称的主壁、两大小相同且相对称的次壁,和一个开放的顶,两个主壁内分别包覆有一个整块的硬板,而两个次壁内则是分别包含有两个半块的硬板,且在两个半块的硬板间形成一条折叠线,另,在该贮藏容器内底部对应放入一块硬质的底板,可用以支撑贮藏容器软质的底部,且在底板取出后,两次壁即可收折,各壁面都与底部垂直,构成一个长方形且成一个平面的容器,而在每个主壁内都包覆有一个整块的硬板,且主壁的长度比次壁长。总之,本技术的软质贮藏容器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可以折叠,又不须以大量的组件组装,就可以将其展开成原有的形状,这样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无穷的利益,因为其轻便,所以不论想到哪里都可以随身携带。在不使用的时候,则可将其折叠起来,也不会占用到其它的空间。而且,本技术不象传统的可折叠式贮藏容器那样不具备结实牢固的四个侧壁,本技术对其四个侧壁的结实性要求很高,因为这样的结构可使本技术更加耐用,使用寿命也会延长,再者,其折叠的时候,其四个侧壁会支撑住软质贮藏容器本身,所以本技术无论折叠/展开多少次,该软质贮藏容器也不会变形,确实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达到本技术的前述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软质贮藏容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软质贮藏容器纵切线2-2的上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软质贮藏容器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软质贮藏容器在取出底板并进行折叠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可以轻易折叠/组装的软质贮藏容器20,其包括由软质材料制成的主体22,这种软质材料包含编织布料如帆布等,及非编织材料如皮革、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本技术中,主体22不一定是由单一材料所构成,它可以是以多种软质材料来构成,例如主、次壁的外侧面可以是帆布,而其内侧面可以是聚丙烯,这样的组合可利于清洗。请结合图1、图2所示,主体22包括底部24、两主壁26、两次壁28,每个主、次壁26、28都被沿着相邻两个垂直边缘29永久的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相连的外框,每个主、次壁26、28的边缘29与底部24的边缘31连接为一体,构成完整的主体22。每个主、次壁26、28及底部24的连接部分的材料是相同的,此类产品,在其连接处常使用缝线或粘着剂。这种相邻部分的连结对边缘29、31没有限制。主体22中两主壁26是相对应的,两主壁26实质上是竖立的,即与底部24垂直成直角,并且形状、大小相一致。两主壁26上各有一个口袋34,整个口袋34是由沿着垂直边缘29、底边缘31,及主壁26内例面35、外侧面36所构成,主壁26的口袋34的大小正好可置入一个整块的硬板38,而该硬板38的厚度、高度及长度略小于口袋34。相似的,两次壁28也是相对的、竖立的,且大小也是相同的,每个次壁28有两个口袋40,该口袋40是由沿着垂直边缘29、底边缘31,及次壁28内侧面41、外侧面42所构成,两口袋40间具有一条折叠线44,并与顶边缘48及底边缘31连接,折叠线44是竖立的,即与底边缘31垂直,位于相邻竖立两边缘29中间,两次壁28的两口袋40大小正好可置入两个半块的硬板46,而该硬板46的厚度、高度及长度略小于口袋40。当整块的硬板38置入口袋34内后,被沿着主壁内侧面35与外侧面36的顶边缘48缝合连接成一体,把整块硬板38包覆在口袋34内。相似的,当半块的硬板46置入口袋40内后,被沿着主壁内侧面41与外侧面42的顶边缘48缝合连接成一体,把两半块的硬板46包覆在口袋40内。主体22具有一开放的顶30,而该开放的顶30是由主体22的主、次壁26、28的顶边缘48所构成,且可利用该开放的顶30将底板50放入主体22的内部空间32,即底板50对应贴抵于底部24上,如图3所示,该底板50的材料与主体22相同,而且底板50的各边缘,是以对应内侧面35、41的尺寸为准。将本技术的软质贮藏容器20组装好后,底板50会笔直的支撑着主、次壁26、28,若将底板50取出,则底部24就不再具支撑力,即可按照图4所示将软质贮藏容器20折叠起来成扁平状,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圣斌
申请(专利权)人:亲和企业有限公司东莞常平横江厦翔佑塑胶制品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