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滚子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89664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5 22:46
一种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内圈、环绕内圈的外圈和位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若干圆柱滚子;内圈具有位于轴向两端外圆周面部分的第一环形槽,外圈具有轴向两端外圆周面部分的第二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表面在轴向上均为圆弧面,且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沿轴承径向一一相对;圆柱滚子分为本体部、和位于本体部轴向两侧的端部,相邻两本体部之间具有隔离块,端部的周向表面在轴向上为圆弧面,且端部外径大于本体部外径,圆柱滚子的两端部分别位于径向相对的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之间,且所述端部与第一、第二环形槽相切。当圆柱滚子轴承高速旋转或承受较大轴向载荷时,圆柱滚子就不会受到高温影响而保持平稳、高速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
,特别涉及一种圆柱滚子轴承
技术介绍
参照图1、图2,现有的一种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内圈1、环绕内圈1的外圈2、位于内圈1与外圈2之间的保持架3、安装于保持架3内且位于内圈1和外圈2之间的若干圆柱滚子4,内圈1和外圈2通过它们之间的若干圆柱滚子4实现相对转动;在所述内圈1轴向两侧和外圈2轴向两侧均具有挡边5,所有圆柱滚子4位于轴向相对的两挡边5之间,外圈2的两挡边5之间的内圆周面部分作为让圆柱滚子4滚动的第一滚道,内圈1的两挡边5之间的外圆周面部分作为让圆柱滚子4滚动的第二滚道。其中,内圈1的轴向一挡边5与内圈1为一体结构,而轴向另一挡边5与内圈1为可拆卸连接,方便圆柱滚子的安装和拆卸。参照图2,圆柱滚子4的轴向端面部分和它轴向两侧的内圈、外圈的挡边5接触,挡边5用来承受圆柱滚子的轴向载荷。但是,当圆柱滚子轴承高速旋转或承受较大轴向载荷时,会出现圆柱滚子轴承转速降低,甚至轴承卡死的现象。究其原因,由于挡边与圆柱滚子的轴向端面紧密接触,在轴承旋转时,圆柱滚子的端面与和它接触的挡边之间存在滑动摩擦。滑动摩擦产生高温、高热,而且轴承转速越高产生的温度越高。高温、高热会引起轴承中的油脂变性而无法起到润滑作用,且还会使圆柱滚子热膨胀,造成圆柱滚子与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导致轴承转速降低甚至轴承卡死。这就限制了圆柱滚子轴承的最大转速并降低其使用寿命,进而影响轴承的正常使用,并引起使用该圆柱滚子轴承的机器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当圆柱滚子轴承高速旋转或承受较大轴向载荷时,会出现圆柱滚子轴承转速降低,甚至轴承卡死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圆柱滚子轴承,该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内圈、环绕所述内圈的外圈和位于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的若干圆柱滚子;所述内圈具有位于轴向两端外圆周面部分的第一环形槽,所述外圈具有轴向两端内圆周面部分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表面在轴向上均为圆弧面,且所述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沿轴承径向一一相对;所述圆柱滚子分为本体部、和位于所述本体部轴向两侧的端部,在相邻两本体部之间具有隔离块,所述端部的周向表面在轴向上也为圆弧面,且所述端部外径大于本体部外径,所述圆柱滚子的两端部分别位于径向相对的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之间,且所述端部与第一、第二环形槽相切。可选地,所述相切的切点的法线与圆柱滚子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槽圆弧面的曲率半径与圆柱滚子的端部圆弧面的直径之比范围为0.52~0.53;且所述第二环形槽圆弧面的曲率半径与圆柱滚子的端部圆弧面的直径之比范围为0.52~0.53。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槽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等于第二环形槽圆弧面的曲率半径。可选地,所述隔离块具有沿平行于轴承中轴线的方向贯通隔离块的通孔。可选地,所述隔离块沿周向方向与相邻两圆柱滚子的本体部接触的侧面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与本体部之间为线接触。可选地,所述隔离块沿轴承轴向的长度等于所述本体部的长度。可选地,所述隔离块的材料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黄铜或青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圆柱滚子的端部与第一环形槽和二环形槽相切,使圆柱滚子端部的周向表面与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表面的接触为近似点接触,这避免了圆柱滚子与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在轴向方向上发生较大的滑动摩擦。这样,当圆柱滚子轴承高速旋转或承受较大轴向载荷时,圆柱滚子就不会受到较高温、高热影响而保持平稳、高速转动,且圆柱滚子轴承具有较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圆柱滚子轴承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圆柱滚子轴承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圆柱滚子轴承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圆柱滚子轴承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圆柱滚子轴承的圆柱滚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对应图4的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圆柱滚子轴承的隔离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图4,本实施例的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内圈10、环绕内圈10的外圈11和位于内圈10与外圈11之间的若干圆柱滚子12,内圈10和外圈11通过圆柱滚子12的滚动实现两者相对转动;内圈10具有位于轴向两端的外圆周面部分的第一环形槽13,第一环形槽13的表面在轴向上为圆弧面,也就是第一环形槽13的表面与第一环形槽13中轴线所在平面的交线为圆弧,这使得第一环形槽13表面各点的曲率半径相等,两第一环形槽13和它们之间的内圈外圆周面部分作为第一滚道。外圈11具有位于轴向两端的内圆周面部分的第二环形槽14,第二环形槽14表面在轴向上为圆弧面,也就是第二环形槽14表面与第二环形槽14中轴线所在平面的交线为圆弧,这使得第二环形槽14表面各点的曲率半径相等。两第二环形槽14和它们之间的外圈内圆周面部分作为第二滚道,其中两第一环形槽13和第二环形槽14沿轴承径向一一相对。结合参照图5,圆柱滚子12分为本体部121、和位于本体部121轴向两侧的端部122,本体部121和端部122为一体结构,且端部122的外径大于本体部121的外径,圆柱滚子12的两端部122能够分别在径向相对的第一环形槽13和第二环形槽14中滚动。在相邻两圆柱滚子12的本体部121之间具有隔离块15,隔离块15起到保持架的作用,将相邻两圆柱滚子12相互隔开,避免相邻两圆柱滚子12在转动过程中相互碰撞。在本实施例中,圆柱滚子12的两端部122的周向表面在轴向上也为圆弧面,使得圆柱滚子12的两端部122周向表面各个位置的曲率半径相等。圆柱滚子12的两端部122与径向相对的第一环形槽13和第二环形槽14相切,也就是圆柱滚子12两端部122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环形槽13表面的曲率半径、第二环形槽14表面的曲率半径。这样,结合参照图6,每个圆柱滚子12的端部122的周向表面与第一环形槽13和第二环形槽14表面的接触为近似点接触,当轴承旋转时,每个圆柱滚子12的端部122在第一环形槽13和第二环形槽14中转动一周的滚动轨迹为圆,这可避免圆柱滚子12的端部122与第一环形槽13和第二环形槽14在轴向方向上发生较大滑动摩擦。这样,滑动摩擦较小,使得轴承在转动过程中就产生的温度较低,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圆柱滚子、圆柱滚子轴承的品质受影响较小,使得圆柱滚子轴承的转动基本不会受到阻碍而能保持较高转速,且确保轴承具有较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内圈、环绕所述内圈的外圈和位于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的若干圆柱滚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具有位于轴向两端外圆周面部分的第一环形槽,所述外圈具有轴向两端内圆周面部分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表面在轴向上均为圆弧面,且所述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沿轴承径向一一相对;所述圆柱滚子分为本体部、和位于所述本体部轴向两侧的端部,在相邻两本体部之间具有隔离块,所述端部的周向表面在轴向上也为圆弧面,且所述端部外径大于本体部外径,所述圆柱滚子的两端部分别位于径向相对的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之间,且所述端部与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相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滚子轴承,包括:内圈、环绕所述内圈的外圈和位于所述内圈与
外圈之间的若干圆柱滚子;
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具有位于轴向两端外圆周面部分的第一环形槽,
所述外圈具有轴向两端内圆周面部分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和第二
环形槽表面在轴向上均为圆弧面,且所述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沿轴承径
向一一相对;
所述圆柱滚子分为本体部、和位于所述本体部轴向两侧的端部,在相邻
两本体部之间具有隔离块,所述端部的周向表面在轴向上也为圆弧面,且所
述端部外径大于本体部外径,所述圆柱滚子的两端部分别位于径向相对的第
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之间,且所述端部与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相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切的切点的法线
与圆柱滚子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滚子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圆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峰徐镜峰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