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运输汽车的专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8735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集装箱运输汽车的专用支架,它涉及一种集装箱运输汽车用配套工具。针对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大尺寸轿车的装、卸和运输工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集装箱运输汽车的专用支架,它包括支架底座(1)、后龙门支架(2)、前支架部件(3)和载车道部件(4),后龙门支架和前支架部件分别通过铰接装置与支架底座铰接且可折叠放置于在支架底座上,载车道部件的前后端分别设置在后龙门支架和前支架部件上且载车道部件相对于支架底座呈倾斜状态;所述载车道部件的后端部设有下折段(4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最大限度的利用上、下空间,进而实现大尺寸轿车的运输,同时支架各部件通过铰接装置连成一个整体,方便了支架本身的装卸与多层支架重叠装载于一个集装箱内回运。(*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输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输轿车的集装箱内装载固 定轿车的架子的结构。技术背景在进出口汽车贸易中,运输模式为汽车在出口国码头或者汽车厂装载进集 装箱,集装箱通过集装箱运输卡车公路运输到达集装箱码头并装入集装箱船,经过一个星期至2个月(视航程不定)的海上运输,到达进口国集装箱码头, 再经过集卡车公路运输将集装箱运送至目的地,在目的地汽车从集装箱卸载。 从运输过程可以看出,汽车集装箱运输有四个必须考虑的因素.-a. 同一集装箱内需要尽可能多的装载更大的汽车;b. 在复杂的海上、公路运输过程中保障汽车的安全;c. 汽车要能够方便的在集装箱内进行装卸;d. 用于运输的支架要方便安装、拆卸和回收重复利用。 基于以上考虑,专利号为ZL02292956. 8 (公告日2003.12.10)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集装箱专用轿车运输架》,它利用了汽车的迎风角,整体为 梯形结构,上层平台连接支承在前立柱、后立柱上,并倾斜一定角度,且倾斜 角度可作调整;上层平台、前立柱、后立柱均可折叠放于下层平台上。使用时 与标准集装箱配合使用装运汽车。使集装箱既可以装运汽车,也可以装运其他 货物,增加了集装箱的使用功能。但是,该结构受集装箱的内部尺寸的限制,无法实现大尺寸轿车的运输工况。如果增大上层平台的斜度,上层空间就会变小,进而无法完成上层装载; 如果减小上层平台的斜度,下层空间就会变小,进而无法完成下层装载;另外, 上层平台处于倾斜的状态,汽车开上去很困难,对引擎伤害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集装箱运输汽车的 专用支架,它结构设计简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适应大尺寸轿车装、卸 和运输工况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它包括支架底座1、后龙门支架2、前支架部件3和载车道部件4,后龙门支架2和前支架部件3分别通过铰接装置与 支架底座1铰接且可折叠放置于在支架底座1上,载车道部件4的前后端分别 设置在后龙门支架2和前支架部件3上且载车道部件4相对于支架底座1呈倾 斜状态;所述载车道部件4的后端部设有下折段41;所述后龙门支架2包括龙 门21和设置在龙门21两侧立支架之间的横梁22,所述龙门21两侧立支架的 下端分别固设有第一折叠机构5;所述龙门21的顶部横杆上设置有手动葫芦10。 本方案的设计要点在于,可折叠的后龙门支架2和配合装载使用的手动葫芦10, 装载时,先让载车道处于水平状态,把汽车开上去,然后再通过手动葫芦提升载 车道和汽车,到了指定高度后再把载车道部件4放在横梁22上,提高了可操作 性和装车效率,避免了汽车爬坡对引擎带来的损害。载车道部件4的后端部设 有下折段41,利用了下层空间后侧的上部空间,即保证了下层汽车的装载,又 保证了上层汽车的装载,最大限度的利用上、下空间,进而实现大尺寸轿车的 运输,同时支架各部件通过铰接装置连成一个整体,方便了支架本身的装卸与多 层支架重叠装载于一个集装箱内回运。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支架底座1为框架结构,支架底座1的后部设置有前限位挡块11;其中,所述支架底座1的两侧边框上设置有滑轨12,前 限位挡块11的两端固设有与滑轨12配合的滑块111,在所述滑轨12上沿前后 方向开有若干个螺纹孔121,所述前限位挡块11通过螺栓与滑轨12固定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折叠机构5包括铰接杆51、铰接 螺栓52和与铰接螺栓52螺纹配合的手动螺母53,所述龙门21的下端与铰接 杆51的中部固定连接,铰接杆51的前端与支架底座1的侧边框铰接,铰接杆 51的另一端设有开口 54,所述铰接螺栓52穿过铰接杆51的开口 54与支架底 座1的侧边框铰接;其中,所述龙门21两侧立支架上设置有横梁固定卡位块 23,所述两个横梁固定卡位块23的相对面上开有与横梁22的截面相适配的安 装槽24;所述龙门21两侧立支架沿上、下方向开有若干个螺纹孔211,所述横 梁固定卡位块23通过螺栓与立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横梁固定卡位块23可选用 尼龙材料。第一折叠机构5保证后龙门支架2能够顺利从折叠的拆卸状态立起 转为安装状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支架部件3包括两侧立杆31和设置 在两侧立杆31之间的横杆32,所述两侧立杆31的下端分别固设有第二折叠机 构6;所述第二折叠机构6包括铰接杆61、铰接螺栓62和与铰接螺栓62螺纹 配合的手动螺母63,所述立杆31的下端与铰接杆61的中部固定连接,铰接杆 61的后端与支架底座1的侧边框铰接,铰接杆61的另一端设有开口 64,所述 铰接螺栓62穿过铰接杆61的开口 64与支架底座1的侧边框铰接;其中,所述 两侧立杆31沿上、下方向开有若干个螺纹孔311,所述横杆32的两端分别固 定设置有滑套33,所述滑套33分别套装在两侧立杆31上且内孔的截面形状和 尺寸与所述横杆32的截面形状和尺寸相适配,所述横杆32的滑套33通过螺栓 和两侧立杆31上的螺纹孔与立杆31固定连接。第二折叠机构6保证前支架部件3能够顺利从折叠的拆卸状态立起转为安装状态。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载车道部件4为两个,每个载车 道部件4的与前支架部件3的固定端分别固设有锁紧卡组件7,所述横杆32为 圆形截面;所述锁紧卡组件7包括与载车道部件4固定连接的"U"形锁紧块 71、摆动螺栓72以及与摆动螺栓72螺纹配合的手动螺母73,所述"U"形锁 紧块71卡装在横杆32上,其中,所述"U"形锁紧块71的一侧壁与摆动螺栓 72铰接连接,所述"U"形锁紧块71的另一侧壁开有凹槽74,摆动螺栓72 的另一端穿过凹槽74与手动螺母73螺纹连接。所述支架底座1的下部设置有载重轮8。本技术基本的设计思路是从高度方向借长度,通过在一个货柜集装箱 内装载两个双层集装箱运输支架实现四辆大尺寸轿车的运输;具有结构简单合 理、便于实施的优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 通过调整坡形载车道部件的斜度,在集装箱内增加有效汽车占用空间, 进而实现大尺寸轿车的运输。2) 方便安装拆卸。通过连接机构实现了底板、前支架、龙门、坡形载车道 的一体化,两个工人即可进行安装。3) 如图9所示,拆卸完的支架可以重叠,多个支架放入一个集装箱内回收, 节约成本。4) 横梁固定卡位块23可以实现龙门横梁方便的装入与取出,并在运输过程中固定横梁不致从卡位机构中脱出。5) 通过在龙门立柱上不同位置,利用螺栓安装横梁固定卡位块23可以调整坡形载车道斜度。6) 通过后龙门支架的手动葫芦提升汽车,避免了汽车装卸时直接沿倾斜的 坡形载车道上下驾驶对引擎的伤害。7) 底板底部安装载重轮,方便支架进出集装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支架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1的A向视图;图5是图4的B部放大图;图6是图5的D-D剖视图;图7是图4的C部放大图;图8是图7的E-E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所述多个专用支架折叠后运输码放示意图; 图10是图1的F部放大图;图11是图1的G部放大图;图12是图3的H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包括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集装箱运输汽车的专用支架,它包括支架底座(1)、后龙门支架(2)、前支架部件(3)和载车道部件(4),后龙门支架(2)和前支架部件(3)分别通过铰接装置与支架底座(1)铰接且可折叠放置于在支架底座(1)上,载车道部件(4)的前后端分别设置在后龙门支架(2)和前支架部件(3)上且载车道部件(4)相对于支架底座(1)呈倾斜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道部件(4)的后端部设有下折段(41);所述后龙门支架(2)包括龙门(21)和设置在龙门(21)两侧立支架之间的横梁(22),所述龙门(21)两侧立支架的下端分别固设有第一折叠机构(5);所述龙门(21)的顶部横杆上设置有手动葫芦(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利军任波程汉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