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液压缸及其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35658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0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液压缸及其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其包括组合缸体,组合缸体内设有相互隔开的第一液压缸缸体内腔、第二液压缸缸体内腔、第三液压缸缸体内腔,第二液压缸缸体内腔设置在第一液压缸缸体内腔与第三液压缸缸体内腔之间;第一液压缸缸体内腔内设有第一活塞杆,第二液压缸缸体内腔内设有第二活塞杆,第三液压缸缸体内腔内设有第三活塞杆;第二活塞杆上设有第一内孔,第一活塞杆穿套于第一内孔内;第三活塞杆上设有第二内孔,第二活塞杆穿套于第二内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数组液压缸整合为一个液压缸体,可以在同一轴向上实现数个动作及动作间的联动,满足了一些特殊工况的使用要求,且结构紧凑,安装维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液压缸及其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液压缸及其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液压缸是被广泛使用于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对应不同的使用需求,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结构的液压缸及液压缸组合。现有液压缸及液压缸组合一般为双向动作、多向动作或是同一轴向单一动作。而在一些特殊的工况下,需要同轴向多动作的液压缸或液压缸组合,以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液压缸及其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合液压缸,其包括组合缸体,所述组合缸体由多个相互隔开且具有独立密封缸体内腔的缸体排列组合在一起,组合缸体最上方设有前盖,最下方设有后盖,每相邻的两个缸体之间设置有隔板,每个缸体均通过隔板与相邻的另一个缸体为可拆卸式法兰或螺纹连接;每个缸体内腔内设置有活塞杆组件,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及活塞杆,活塞垂直设置在活塞杆的下端,将每个缸体分隔为各自密封的上腔室和下腔室;在所述前盖、后盖、各隔板和/或缸体内部设置有压力介质管道,各压力介质管道与外部控制管路相连,并分别连通与其最接近缸体的上腔室或下腔室;在每个缸体隔板及从最下端的第二个缸体开始及其以上缸体内腔内的活塞杆组件的中心轴线上均有一个配合用通孔,每个下方缸体内的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穿套于在其正上方的隔板及与其紧邻的上方缸体内的活塞杆组件的通孔内,且穿过上盖通孔一直延伸至组合液压缸外部,每个活塞组件可以单独或组合进行轴向上下运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数组液压缸整合为一个液压缸体,可以在同一轴向上实现数个动作及动作间的联动,满足了一些特殊工况的使用要求,且结构紧凑,安装维修方便。还公布一种组合液压缸的控制系统,用于控制上述组合液压缸: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组合液压缸、滑阀、第三切断阀、第四切断阀、第五切断阀、第六切断阀、第二定压泄露阀、第三定压泄露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其中,滑阀的进口和回口分别接于压力介质进管和压力介质回管;滑阀的两个工作口分别接于第三液压缸的第三进油口和第三出油口;第三切断阀、第四切断阀、第五切断阀、第六切断阀进口分别接于压力介质进管;第三切断阀、第四切断阀、第五切断阀、第六切断阀回口分别接于压力介质回管;第四切断阀、第六切断阀工作口分别接于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第二进油口、第一进油口;第三切断阀、第一切断阀工作口分别接于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第二出油口、第一出油口;第二定压泄露阀设置于第四切断阀回口与压力介质回管之间的管路上;第三定压泄露阀设置于第六切断阀回口与压力介质回管之间的管路上。还公布一种组合液压缸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组合液压缸的控制系统:组合液压缸动作开始时,所有活塞及活塞杆均处于收缩状态;当第一电磁阀通电后动作,接通气源与滑阀上端气动口通路,滑阀阀芯动作,使压力介质进管接入第三液压缸缸体内腔的下腔室,使压力介质回管接入第三液压缸缸体内腔的上腔室,第三液压缸的下接口处于进液状态,第三液压缸的上接口处于出液状态,压力介质推动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第三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升起;当第一电磁阀断电后,第二电磁阀通电动作,接通气源与滑阀下端气动口通路,滑阀阀芯动作,使压力介质进管接入第三液压缸缸体内腔的上腔室,使压力介质回管接入第三液压缸缸体内腔的下腔室,第三液压缸的下接口处于出液状态,第三液压缸的上接口处于进液状态时,压力介质推动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收缩,第三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降下;当第六电磁阀通电后动作,接通气源与第四切断阀和第六切断阀上端气动口通路,切断阀阀芯动作接通切断阀进口与工作口通路,使压力介质进管接入第二液压缸缸体内腔和第一液压缸缸体内腔的下腔室,第三切断阀和第五切断阀阀芯不动作,通过切断阀回口与工作口通路,使压力介质回管接入第二液压缸缸体内腔和第一液压缸缸体内腔的上腔室,第二液压缸与第一液压缸的上接口处于出液状态,第二液压缸与第一液压缸的下接口处于进液状态,压力介质推动第二液压缸与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第二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和第一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同时升起;当第六电磁阀断电后,关闭与第四切断阀和第六切断阀上端气动口连接的气源,切断阀阀芯恢复原状,接通切断阀回口与工作口通路,因第四切断阀和第六切断阀回口与压力介质回管间连接第二定压泄露阀和第一定压泄露阀,使得第二液压缸缸体内腔和第一液压缸缸体内腔的上腔室与下腔室之间有压差,防止第二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和第一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因自重下降,所以第二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和第一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任保持升起后的固定位置状态;当第五电磁阀通电后动作,接通气源与第五切断阀上端气动口通路,切断阀阀芯动作接通切断阀进口与工作口通路,使压力介质进管接入第一液压缸缸体内腔的上腔室,第一液压缸上接口处于进液状态,当第一液压缸缸体内腔的上腔室中压力大于第三定压泄漏阀工作压力时,第三定压泄露阀打开,第一液压缸下接口处于出液状态,压力介质推动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收缩,第一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降下;当第三电磁阀通电后动作,接通气源与第三切断阀上端气动口通路,切断阀阀芯动作接通切断阀进口与工作口通路,使压力介质进管接入第二液压缸缸体内腔的上腔室,第二液压缸上接口处于进液状态,当第二液压缸缸体内腔的上腔室中压力大于第二定压泄漏阀工作压力时,第二定压泄露阀打开,第二液压缸下接口处于出液状态,压力介质推动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收缩,第二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降下。专利技术控制组合液压缸动作,可以在同一轴向上实现数个动作及动作间的联动,满足了一些特殊工况的使用要求,且本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在保证可靠性同时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组合液压缸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组合液压缸的一个控制系统图;图3为本组合液压缸的另一个控制系统图;图4为本组合液压缸的另一个控制系统图;图1的图号标识:001.第一缸体;002.第二缸体;003.第三缸体;004.后盖;005.隔板Ⅰ;006.隔板Ⅱ;007.前盖;008.第一活塞杆组件;009.第二活塞杆组件;010.第三活塞杆组件;011.第一进油口;012.第一出油口;013.第二进油口;014.第二出油口;015.第三进油口;016.第三出油口;图2、图3、图4的图号标识:1.第一液压缸缸体内腔;2.第二液压缸缸体内腔;3.第三液压缸缸体内腔;4.第一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5.第二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6.第三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11.第一滑阀;12.第二滑阀;13.第三滑阀;14.第一切断阀;15.第二切断阀;16.第三切断阀;17.第四切断阀;18.第五切断阀;19.第六切断阀;21.第一定压泄露阀;22.第二定压泄露阀;23.第三定压泄露阀;31.第一电磁阀;32.第二电磁阀;33.第三电磁阀;34.第四电磁阀;35.第五电磁阀;36.第六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组合液压缸,其包括组合缸体、活塞及活塞杆。组合缸体包括第一缸体001、第二缸体002、第三缸体003、后盖004、隔板Ⅰ005、隔板Ⅱ006、前盖007;后盖004设置在第一缸体001远离第二缸体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组合液压缸及其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缸体,所述组合缸体由多个相互隔开且具有独立密封缸体内腔的缸体排列组合在一起,组合缸体最上方设有前盖,最下方设有后盖,每个缸体之间设置有隔板,每个缸体内腔内设置有活塞杆组件,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及活塞杆,活塞垂直设置在活塞杆的下端,将每个缸体分隔为各自密封的上腔室和下腔室;在所述前盖、后盖、各隔板和/或缸体内部设置有压力介质管道,各压力介质管道与外部控制管路相连,并分别连通与其最接近缸体的上腔室或下腔室;在每个缸体隔板及从最下端的第二个缸体开始及其以上缸体内腔内的活塞杆组件的中心轴线上均有一个配合用通孔,每个下方缸体内的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穿套于在其正上方的隔板及与其紧邻的上方缸体内的活塞杆组件的通孔内,且穿过上盖通孔一直延伸至组合液压缸外部,每个活塞组件可以单独或组合进行轴向上下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缸体,所述组合缸体由多个相互隔开且具有独立密封缸体内腔的缸体排列组合在一起,组合缸体最上方设有前盖,最下方设有后盖,每相邻的两个缸体之间设置有隔板,每个缸体均通过隔板与相邻的另一个缸体为可拆卸式法兰或螺纹连接;每个缸体内腔内设置有活塞杆组件,活塞杆组件包括活塞及活塞杆,活塞垂直设置在活塞杆的下端,将每个缸体分隔为各自密封的上腔室和下腔室;在所述前盖、后盖、各隔板和/或缸体内部设置有压力介质管道,各压力介质管道与外部控制管路相连,并分别连通与其最接近缸体的上腔室或下腔室;在每个缸体隔板及从最下端的第二个缸体开始及其以上缸体内腔内的活塞杆组件的中心轴线上均有一个配合用通孔,每个下方缸体内的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穿套于在其正上方的隔板及与其紧邻的上方缸体内的活塞杆组件的通孔内,且穿过上盖通孔一直延伸至组合液压缸外部,每个活塞组件可以单独或组合进行轴向上下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组合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缸体内设有相互隔开的第一液压缸缸体内腔、第二液压缸缸体内腔、第三液压缸缸体内腔,所述第二液压缸缸体内腔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压缸缸体内腔与所述第三液压缸缸体内腔之间;所述第一液压缸缸体内腔内设有第一活塞杆组件,所述第二液压缸缸体内腔内设有第二活塞杆组件,所述第三液压缸缸体内腔内设有第三活塞杆组件;所述第二活塞杆组件上设有第一内孔,所述第一活塞杆组件的第一活塞杆穿套于所述第一内孔内;所述第三活塞杆组件上设有第二内孔,所述第二活塞杆组件的第二活塞杆穿套于所述第二内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组合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缸体包括第一缸体、第二缸体、第三缸体、后盖、隔板Ⅰ、隔板Ⅱ、前盖;后盖设置在第一缸体远离第二缸体的一端,隔板Ⅰ设置在第一缸体与第二缸体之间,第一缸体与后盖为可拆卸法兰或螺纹连接,第一缸体通过隔板Ⅰ与第二缸体为可拆卸法兰或螺纹连接,隔板Ⅱ设置在第二缸体与第三缸体之间,前盖设置在第三缸体远离第二缸体的一端,第二缸体通过隔板Ⅱ与第三缸体为可拆卸法兰或螺纹连接,第三缸体与前盖为可拆卸法兰或螺纹连接;第一缸体、后盖、隔板Ⅰ围成密封的第一液压缸缸体内腔,第二缸体、隔板Ⅰ、隔板Ⅱ围成密封的第二液压缸缸体内腔,第三缸体、隔板Ⅱ、前盖围成密封的第三液压缸缸体内腔;所述隔板Ⅰ的中部设有方便所述第一活塞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隔板Ⅱ的中部设有方便所述第二活塞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前盖的中部设有方便所述第三活塞杆组件的第三活塞杆穿过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组合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液压缸缸体内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油口;所述隔板Ⅰ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液压缸缸体内腔相连通的第一出油口;所述隔板Ⅰ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缸腔相连通的第二进油口;所述隔板Ⅱ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缸体内腔相连通的第二出油口;所述隔板Ⅱ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液压缸缸体内腔相连通的第三进油口;所述前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液压缸缸体内腔相连通的第三出油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液压缸还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为在活塞杆组件的活塞与缸体内壁相对应的活塞外壁上或缸体内壁上设置有凹槽,以及在被穿套活塞杆通孔内壁上或穿套活塞杆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密封部件。6.一种组合液压缸的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组合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组合液压缸、第一滑阀、第三切断阀、第四切断阀、第五切断阀、第六切断阀、第二定压泄露阀、第三定压泄露阀、第一电磁阀、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华郑洪海黄发国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橡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