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周围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的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34164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8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作动物血栓模型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大鼠周围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建立:绞窄性周围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腹部正中切口长约2厘米进腹,距回盲部20厘米处提出小肠,测量小肠内侧缘长度;尼龙缝线结扎肠系膜静脉一级属枝及两侧弓状静脉,阻断小肠内侧缘6厘米区域内的系膜静脉及弓状静脉。单纯性周围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腹部正中切口长约2厘米进腹,距回盲部20厘米处提出小肠,测量小肠内侧缘长度;尼龙缝线结扎肠系膜静脉一级属枝及两侧弓状静脉,阻断小肠内侧缘3厘米区域内的系膜静脉及弓状静脉。本发明专利技术模型适合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肠道病理生理学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作动物血栓模型的方法,具体是一种。
技术介绍
制作动物血栓模型的方法很多,但基本遵循Virchow曾提出的血栓形成的经典原理,即血管壁的改变,血液性质的变化和血流状态的改变。目前,医学界已经以阻断静脉回流,造成血液淤滞诱发血栓形成为主,注入血栓诱导剂或(和)机械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为辅,并建立了一些较为可靠、易行的动物模型。具体方法有:1、静脉结扎(阻断)法;2、机械性损伤血管内膜法;3、电流损伤血管内膜法;4、静脉异物法;5、光化学损伤血管内膜法;6、血栓诱导剂致血栓形成法等。主要模型动物包括大鼠、家兔、犬、猪、猫等,其中前三者应用更为广泛。模型所涉及的血栓部位包括颈静脉、下腔静脉、股静脉、前肢静脉、肾静脉等。由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是少见病,国内外缺乏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深入研究,制作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的报道非常少见。1954年polk和Friedenberg等结扎狗的SMV主干,研究其血流动力学、生化、细菌和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未治疗的动物均在SMV堵塞后I?4小时内死亡,肠系膜上静脉变化包括肠系膜静脉扩张、肠系膜出血、肠段充血、肠麻痹、腹腔积液、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明显,SMA血流量降低。动物很快出现心动过速、低血压、白细胞增加和酸中毒。所有动物未发生肠坏死或穿孔,血液、腹水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动物均死于循环衰竭。1973年Jackson结扎狗的回肠引流静脉,通过腹壁安放的树脂玻璃窗观察其动态变化,见肠壁进行性充血、紫绀,肠系膜因出血、水肿而增厚。12小时后,肠壁发黑、水肿、蠕动消失和血性腹水形成。2008年国内杨军M等通过向肠系膜上静脉分枝注射凝血酶制作家兔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研究前列腺素E1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治疗作用。目前,用大鼠作为模型动物,制作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肠道病理生理学研究。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建立大鼠周围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的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1)选用实验动物: 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50g-300g,在通风、清洁、20 °C -25 °C环境中饲养一周,自由进食、饮水; (2)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建立: (I )术前准备:大鼠术前禁食12小时,自由饮水; (II ) 10%水合氯醛溶液(0.75ml/100g)腹腔内注射麻醉; (III)取仰卧位,固定于自制大鼠手术台上,术区备皮,碘伏消毒,于双人双目显微镜下行清洁手术; (IV )腹部正中切口长约2厘米进腹,提出距回盲部20厘米处小肠,测量小肠内侧缘长度,绞窄性周围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6厘米,单纯性周围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3厘米; (vi )7-0无损伤尼龙缝线结扎肠系膜静脉一级属枝及两侧弓状静脉,然后关腹,注意及时将外露肠管还纳入腹腔小心分离静脉与动脉之间的粘连,以免因血管破裂出血。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与既往采用大型动物制作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动物模型的技术相比,该模型采用大鼠来制作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大大减低了实验成本;采用结扎法,方法简便易行;通过控制阻断小肠内侧缘静脉回流距离,可使动物实验标准化。适用于研究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肠道病理生理学研究。【附图说明】图1是周围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制作示意图。图2至图6是绞窄性周围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各时间点大体变化图片;其中:图2显示术后2小时;图3显示术后8小时;图4显示术后24小时;图5显示术后48小时;图6显不术后72小时ο图7至图11是单纯性性周围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各时间点大体变化图片;其中:图7显示术后2小时;图8显示术后8小时;图9显示术后24小时;图10显示术后48小时;图11显示术后72小时。图12至图16是绞窄性周围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组织病理学变化图片;其中:图12显示术后2小时;图13显示术后8小时;图14显示术后24小时;图15显示术后48小时;图16显示术后72小时。图17至图21是单纯性性周围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组织病理学变化图片;其中:图17显示术后2小时;图18显示术后8小时;图19显示术后24小时;图20显示术后48小时;图21显示术后72小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但这些实施例不对本专利技术构成任何限制。本实施例给出的建立大鼠周围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的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1.实验动物: 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体重约250g-300g,在通风、清洁、20°C _25°C环境中饲养一周,自由进食、饮水。2.仪器设备: (1)OPTON双人双目手术显微镜(0PT0N53,德国); (2)显微外科手术器械; (3)普通手术器械; (4)7-0无损伤尼龙缝线。3.周围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的建立(参见图1): (1)术前准备:大鼠术前禁食12小时,自由饮水; (2)10%水合氯醛溶液(0.75ml/100g)腹腔内注射麻醉; (3)取仰卧位,固定于自制大鼠手术台上,术区备皮,碘伏消毒,于双人双目显微镜下行清洁手术; (4)腹部正中切口长约2厘米进腹,提出距回盲部20厘米处提出小肠,测量小肠内侧缘长度,绞窄性周围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6厘米,单纯性周围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3厘米; (5)7-0无损伤尼龙缝线结扎肠系膜静脉一级属枝及两侧弓状静脉,然后关腹;注意及时将外露肠管还纳入腹腔小心分离静脉与动脉之间的粘连,以免因血管破裂出血。不同类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大体变化: (I)绞窄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参见图2、图3、图4、图5、图6):术后即刻肠系膜上静脉引流区范围肠道管广泛充血,静脉怒张。系膜可见增厚、水肿;术后2小时肠道水肿加重,颜色变为暗红色,剖开系膜静脉未见肉眼血栓形成,无腹腔积液;术后8小时肠管暗红色进一步加重,肠腔各层明显肿胀,肠腔可见扩张,蠕动减慢,肠腔内可见暗红色果酱样肠内容物,系膜静脉亦无肉眼血栓形成,腹腔出现淡红色腹水;术后24小时肠管呈暗红色,肠腔扩张,蠕动进一步减慢,呈松弛状态,大量淡红色腹腔积液,系膜静脉仍无肉眼血栓形成;术后48小时肠管仍为暗红色,水肿进一步加重,受累肠管无蠕动,腹腔内暗红色积液,系膜静脉可见肉眼血栓形成;术后72小时出现肠壁呈紫黑色,浆膜面可见绿白色脓性渗出物附着,肠腔扩张,无蠕动,可见肠壁出血,部分大鼠出现肠穿孔,系膜弥漫性血栓形成。所有大鼠在76小时-87小时内死亡,平均生存时间78.3小时。(2)单纯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参见图7、图8、图9、图10、图11):术后即刻肠系膜上静脉引流区范围肠道管广泛充血,静脉怒张。术后2小时进一步加重,肠管呈暗红色,肠管蠕动正常;术后8小时肠管呈暗红色,肠腔各层明显肿胀,肠腔可见扩张,剖开系膜静脉未见肉眼血栓形成,腹腔未见明显腹腔积液;术后24小时肠管转为鲜红色,腹腔出现淡色腹水,肠腔内暗红色果酱样肠内容物,系膜静脉仍无肉眼血栓形成;术后48小时出现肠壁水肿有所减轻,受累肠管周围广泛粘连,腹水色泽无变化,浆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鼠周围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进行:(1)选用实验动物: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50g‑300g,在通风、清洁、20℃‑25℃环境中饲养一周,自由进食、饮水;(2)周围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建立:(Ⅰ)术前准备:大鼠术前禁食12小时,自由饮水;(Ⅱ)10%水合氯醛溶液(0.75ml/100g)腹腔内注射麻醉;(Ⅲ)取仰卧位,固定于自制大鼠手术台上,术区备皮,碘伏消毒,于双人双目显微镜下行清洁手术;(Ⅳ)腹部正中切口长约2厘米进腹,提出距回盲部20厘米处小肠,测量小肠内侧缘长度,绞窄性周围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6厘米,单纯性周围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模型:3厘米;(ⅵ)7‑0无损伤尼龙缝线结扎肠系膜静脉一级属枝及两侧弓状静脉,然后关腹,注意及时将外露肠管还纳入腹腔小心分离静脉与动脉之间的粘连,以免因血管破裂出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立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