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高压容器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37054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7 15:42
一种分体式高压容器夹持装置,包括上端盖、第一内衬、第二内衬、下端盖、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上端盖和下端盖均为帽形结构,第一内衬和第二内衬沿径向对油箱壳体进行夹持;下端盖从油箱壳体的底部套入,上端盖从高压油箱组件焊接前端盖套入;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通过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的通孔将上端盖、第一内衬、第二内衬和下端盖固连,沿轴向对高压油箱组件焊接前端盖和油箱壳体进行夹持,本装置用于高压容器焊接前油箱壳体与端盖的夹持、定位装置,将油箱壳体及端盖连接为整体,保证焊接前的各项性能试验,并能具备承受36MPa高压的强度、动态氦试性能试验,满足产品多次使用,并具备体积小、拆装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持装置,特别是一种分体式高压容器夹持装置,属于试验辅助 用具。
技术介绍
在焊接式伺服挤压式液压源是某固体运载火箭I级伺服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焊接 式伺服挤压式液压源配套油箱组件为关键组件,见图1,活塞装配在油箱壳体内孔,端盖通 过焊接方式与油箱壳体连接为整体,并装配支撑杆,活塞通过支撑杠在油箱壳体做活塞运 动,活塞左端为油箱,最大可加注容积30L液压油,活塞右端为气端,通过高压氦气的输入 驱动活塞,为执行机构提供能源。 焊接式伺服挤压式液压源的工作液一次性使用,不可循环的特点,致使油箱壳体 外形尺寸大,最大直径为 φ 336mm,壁厚8mm,最大长度765mm,油箱加注后的重量为95Kg,活 塞装入油箱壳体后,油箱壳体与端盖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接为整体。油箱组件在产品验收时, 经常出现的活塞在油箱壳体内移动卡滞、油箱壳体受压变形导致活塞两端油气混合无法正 常工作等,焊接后如出现上述质量问题油箱组件将无法返修,只能通过破坏的方式进行分 解,所以油箱在焊接前需要对产品进行充分的试验验证,主要试验项目:气压密封检查、高 压强度检查、磨合试验、高压氦气性能检查等、以确保油箱焊接后各项性能指标满足使用要 求。 由于油箱组件装配后外形尺寸大,没有规则的定位面,试验过程中夹持装置要承 受油箱壳体相同的36MPa高油压、气压,对夹持装置有较高强度要求,且随试验项目、试验 地点的变换,夹持装置要具备能够携带方便,满足多次使用,体积小、易于拆装、安全可靠的 特点,现有的夹持装置多为虎钳、弓形卡类,不能满足强度要求,端盖与油箱装配后也没有 定位面不能直接使用,而大型的专用夹具无法携带,不易于拆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分体式高压容器夹 持装置,通过分体式半圆环形内衬的二次定位、上端盖、下端盖轴向、径向限位、并通过均布 的螺栓、螺母紧固,能够对高压薄壁类油箱产品在试验过程中产生的轴向、径向变形进行有 效限位,并具备多次使用、便于携带、安全可靠的特点。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分体式高压容器夹持装置,包括上端盖、第一内 衬、第二内衬、下端盖、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 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均为帽形结构,上端盖和下端盖帽形结构的帽沿端面开有 一一对应的通孔,且帽形结构的顶部开有圆孔; 所述第一内衬和第二内衬沿径向对油箱壳体进行夹持; 所述下端盖帽沿朝上从油箱壳体的底部套入,上端盖帽沿朝下从高压油箱组件焊 接前端盖套入; 所述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通过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的通孔将上端盖、第一内衬、第 二内衬和下端盖固连,沿轴向对高压油箱组件焊接前端盖和油箱壳体进行夹持。 所述上端盖帽形结构的内轮廓与高压油箱组件焊接前端盖的外轮廓相互贴合。 所述第一内衬和第二内衬的安装平面相同,且第一内衬和第二内衬利用油箱壳体 上的环形加强筋沿径向对油箱壳体进行夹持。 所述第一内衬和第二内衬为相同的半圆环形结构。 所述第一内衬和第二内衬为相同的两阶型半圆环形结构。 所述第一内衬和第二内衬组成的结构组件圆环形结构,包括第一阶圆环形结构和 第二阶圆环形结构,第一阶圆环形结构小于第二阶圆环形结构,第一阶圆环形结构位于下 端盖帽沿结构的内部,且第一阶圆环形结构的外壁与下端盖帽沿结构的内壁贴合。 所述紧固螺栓和紧固螺母采用的材料为0Crl7Ni4Cu4Ni沉淀硬化不锈钢,且表面 进行了盐浴复合处理。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内衬、第二内衬环作为连接受力件,通过油箱箱体加强筋对箱 体同时进行轴向、径向定位,并作为下端盖的安装定位面,扩大了定位面积,便于下端盖进 行二次定位安装,可适用与极小安装面油箱箱体,并可根据箱体具体形状进行更换,适用于 不同直径、外形的油箱组件; ⑵本专利技术所述分体式上端盖和下端盖,其中下端盖Φ360,1/"mm内孔装入半圆 环形内衬Φ36〇: 0?.5 mm外圆,同时将两个半圆环形内衬固定在油箱外圆径向,上端盖安装 在油箱端盖端面,上端盖内轮廓与油箱端盖外形轮廓相互贴合,用于缓冲端盖承压并起到 轴向限位作用; (3)本专利技术所述上、下端盖沿Φ440ι?πι外圆均布2〇-Φ23ι?πι通孔,紧固件螺栓、螺 母采用的材料为〇Crl7Ni4Cu4Ni沉淀硬化不锈钢,且表面进行了盐浴复合处理,通过紧固 件螺栓、螺母将油箱组件、第一内衬、第二内衬、上下端盖轴向紧固在一起,使油箱组件的轴 向、径向完全定位,并能够保证承受高压后油箱组件变形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本装置具备 多次使用、便于携带、安全可靠的特点。【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从图1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分体式高压容器夹 持装置,包括上端盖1、第一内衬2、第二内衬3、下端盖4、紧固螺栓5和紧固螺母6 ; 所述上端盖1和下端盖4均为帽形结构,上端盖1和下端盖4帽形结构的帽沿端 面开有一一对应的通孔,且帽形结构的顶部开有圆孔;所述上端盖1帽形结构的内轮廓与 高压油箱组件焊接前端盖7的外轮廓相互贴合。 所述第一内衬2和第二内衬3为相同的两阶型半圆环形结构;第一内衬2和第二 内衬3组成的结构组件圆环形结构,且第一阶圆环形结构小于第二阶圆环形结构,第一阶 圆环形结构位于下端盖4帽沿结构的内部,且第一阶圆环形结构的外壁与下端盖4帽沿结 构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高压容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盖(1)、第一内衬(2)、第二内衬(3)、下端盖(4)、紧固螺栓(5)和紧固螺母(6);所述上端盖(1)和下端盖(4)均为帽形结构,上端盖(1)和下端盖(4)帽形结构的帽沿端面开有一一对应的通孔,且帽形结构的顶部开有圆孔;所述第一内衬(2)和第二内衬(3)沿径向对油箱壳体(8)进行夹持;所述下端盖(4)帽沿朝上从油箱壳体(8)的底部套入,上端盖(1)帽沿朝下从高压油箱组件焊接前端盖(7)套入;所述紧固螺栓(5)和紧固螺母(6)通过上端盖(1)和下端盖(4)上的通孔将上端盖(1)、第一内衬(2)、第二内衬(3)和下端盖(4)固连,沿轴向对高压油箱组件焊接前端盖(7)和油箱壳体(8)进行夹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荐李国强张帆韦贯举吴伟明杨绪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