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3035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6 0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和照明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束控制部件具有入射区域和射出区域。入射区域包括多个凸条,该凸条具有入射面、反射面和棱线。配置于最外侧的反射面具有使由入射面入射的光向射出区域反射的多个分割反射面、以及配置在相邻的两个分割反射面之间,且相对于由入射面入射的光的行进方向配置在死角位置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台阶面。配置于最外侧的凸条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向沿着中心轴的方向突出,且在沿着中心轴的方向上,其前端部位于比光束控制部件的发光元件侧的端部更靠射出区域侧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的光束控制部件、具有该光束控制部件的发光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从节能和小型化的观点考虑,开始使用以发光二极管(以下也称为“LED”)为光源的发光装置(LED闪光灯),作为拍摄相机用的发光装置。作为这种发光装置,已知有将LED和菲涅耳透镜(Fresnellens)组合而成的发光装置。一般而言,作为LED和菲涅耳透镜的组合方法,采用在安装有LED的基板上使用粘接剂将菲涅耳透镜固定的方法。这时,通过与基板接合的支撑部将菲涅耳透镜固定在基板。在这样使用粘接剂固定菲涅耳透镜的情况下,有可能粘接剂附着于菲涅耳透镜的光学面,使发光装置的光学性能降低。作为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方法,提出了将被粘接部设置于光学面的外侧的菲涅耳透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1是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菲涅耳透镜10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A是菲涅耳透镜10的侧视图,图1B和图1C是表示将菲涅耳透镜10粘接于支撑台20的情况的侧视图。如图1A所示,菲涅耳透镜10具有:用于支撑菲涅耳透镜10的基板12;配置于基板12上的透镜部14;以及在基板12上配置于透镜部14的外侧的突出部16。如图1B所示,在将菲涅耳透镜10粘接于支撑台20时,首先,对在基板12上位于比突出部16更靠外侧的位置的支撑台安装面18涂覆粘接剂30。接着,如图1C所示,在使支撑台20的端面与支撑台安装面18抵靠的状态下使粘接剂30固化,从而能够将菲涅耳透镜10和支撑台20粘接。此时,突出部16阻止粘接剂30扩展而到达透镜部14。由此,能够防止由于粘接剂30附着所引起的光学性能的降低。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2896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菲涅耳透镜10(光束控制部件)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将支撑台安装面18(被粘接部)配置在透镜部14(光学面)的外侧,从而菲涅耳透镜10变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会大型化而能够防止由于粘接剂附着所引起的光学性能的降低的光束控制部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该光束控制部件的发光装置和照明装置。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光束控制部件对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该光束控制部件具有:入射区域,其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以及射出区域,其形成于所述入射区域的相反侧,使由所述入射区域入射的光射出,所述入射区域包括以包围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中心轴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凸条,该凸条具有:配置在所述入射区域的内侧并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入射的入射面;配置在所述入射区域的外侧并使所入射的光向所述射出区域反射的反射面;以及配置于所述入射面和所述反射面之间的棱线,配置于最外侧的所述反射面具有:多个分割反射面,其相互隔开距离配置,并使由所述入射面入射的光向所述射出区域反射;以及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台阶面,其配置在相邻的所述两个分割反射面之间,且相对于由所述入射面入射的光的行进方向配置在死角位置,配置于最外侧的所述凸条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从所述台阶面向沿着所述中心轴的方向突出,且在沿着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其前端部位于比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所述发光元件侧的端部更靠所述射出区域侧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具有:基板;配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支撑部;配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发光元件;以及本专利技术的光束控制部件,以其中心轴与所述发光元件的光轴一致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基板上并固定于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突起部被粘接。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以及罩,其使来自所述发光装置的出射光漫射的同时使其透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不会大型化而能够防止固定于基板时的由于粘接剂附着所引起的光学性能的降低的光束控制部件。从而,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不会大型化并能够以较高的成品率来制造的发光装置及照明装置。附图说明图1A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菲涅耳透镜的侧视图,图1B和图1C是表示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菲涅耳透镜粘接在支撑台的情况的侧视图,图2A、图2B是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的剖面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立体图,图4A~图4C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的图,图5A、图5B是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省略了折射部、菲涅耳透镜部和最外透镜部的仰视图,图6A~图6C是实施方式1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剖面图,图7是用于说明第二凸条和角部的配置的图,图8A、图8B是光束控制部件中的光路图的一部分,图9是实施方式1的照明装置的剖面图,图10是实施方式2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立体图,图11A~图11C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的图,图12是实施方式3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立体图,图13A~图13C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的图,图14是实施方式4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立体图,图15A~图15C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光束控制部件的结构的图,以及图16A~图16C是实施方式4的光束控制部件的剖面图。符号说明10菲涅耳透镜12基板14透镜部16突出部18支撑台安装面20支撑台30粘接剂100发光装置110基板120发光元件130支撑部131粘接剂140、240、340、440光束控制部件141、241、341、441入射区域142、442射出区域143、443凸缘150、450折射部160、460菲涅耳透镜部161、461第一凸条162、462第一入射面163、463第一反射面164、464第一连接面165、465第一棱线170、270、370、470最外透镜部171、271、371、471第二凸条172角部173、473第二入射面174、274、374、474第二反射面175、475第二连接面176、476第二棱线177、277、377、477分割反射面178、278、378、478台阶面179、279、479第一台阶面180、280、480第二台阶面181、281、381、481突起部182第三入射面183第三反射面184第三棱线500照明装置510罩L1第一对角线L2第二对角线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束控制部件,其对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具有:入射区域,其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以及射出区域,其形成于所述入射区域的相反侧,使由所述入射区域入射的光射出,所述入射区域包括以包围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中心轴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凸条,该凸条具有:配置在所述入射区域的内侧并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入射的入射面;配置在所述入射区域的外侧并使所入射的光向所述射出区域反射的反射面;以及配置于所述入射面和所述反射面之间的棱线,配置于最外侧的所述反射面具有:多个分割反射面,其相互隔开距离配置,并使由所述入射面入射的光向所述射出区域反射;以及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台阶面,其配置在相邻的所述两个分割反射面之间,且相对于由所述入射面入射的光的行进方向配置在死角位置,配置于最外侧的所述凸条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从所述台阶面向沿着所述中心轴的方向突出,且在沿着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其前端部位于比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所述发光元件侧的端部更靠所述射出区域侧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5.02 JP 2014-0952811.一种光束控制部件,其对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具有:
入射区域,其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以及
射出区域,其形成于所述入射区域的相反侧,使由所述入射区域入射的
光射出,
所述入射区域包括以包围所述光束控制部件的中心轴的方式配置的多个
凸条,该凸条具有:配置在所述入射区域的内侧并使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
光的一部分入射的入射面;配置在所述入射区域的外侧并使所入射的光向所
述射出区域反射的反射面;以及配置于所述入射面和所述反射面之间的棱线,
配置于最外侧的所述反射面具有:
多个分割反射面,其相互隔开距离配置,并使由所述入射面入射的光向
所述射出区域反射;以及
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台阶面,其配置在相邻的所述两个分割反射面之间,
且相对于由所述入射面入射的光的行进方向配置在死角位置,
配置于最外侧的所述凸条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从所述台阶面向沿着所
述中心轴的方向突出,且在沿着所述中心轴的方向上,其前端部位于比所述
光束控制部件的所述发光元件侧的端部更靠所述射出区域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束控制部件,其中,
所述台阶面具有:在所述突起部的内侧相邻配置的第一台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共启
申请(专利权)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