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27108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5 0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该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和连接管组件,其中两个所述弧形微通道换热器为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凹面相向,所述连接管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相邻端部之间;所述连接管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连通的进口,及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的出口。该微通道换热器组件便于加工,能够适应圆柱形的室内机型,并有利于室内空气温度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
技术介绍
微通道换热器因其高效的换热性能、紧凑的结构及成本上的优势,正逐步应用于商业、家用制冷空调行业。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通常为一片式平面结构,包括两个集流管,设置在两集流管之间且分别与两个集流管连通的多个扁管,以及设置在扁管之间的翅片,风垂直该平面出入。随着空调设计的改进,有别于传统方形机型的机组,出现了圆柱形等结构的室内机型,如此,要求换热器也能随之改变,以适应圆柱形的室内机型,目前通常的做法为将现有的一个一片式平面结构的换热器折弯,以适应圆柱形的机型,然而,一片式换热器在折弯时很容易受到折弯尺寸的限制而无法与圆柱形的机型匹配,另外,即使折弯后的一片式换热器与圆柱形机型匹配,其换热面积小,换热效果差,且进出风只能从一个连续的出风口出入,导致进出风温度不均匀,不利于室内空气温度调节。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方便加工,能够适应圆柱形的室内机型,并利于室内空气温度调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该微通道换热器组件便于加工,能够适应圆柱形的室内机型,加大换热面积,并有利于室内空气温度调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和连接管组件,其中两个所述弧形微通道换热器为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凹面相向,所述连接管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相邻端部之间;所述连接管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连通的进口,及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的出口。如上,本技术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与现有技术中折弯的一片式换热器相比,每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弯曲程度较小,在折弯时受材料和工艺的限制程度低,便于加工形成,从而能够更好地与换热装置的圆柱形箱体适配,从而增加换热面积,加大换热量;同时,在换热面积相等的情况下,与现有技术中一个换热器相比,两个以上的换热器能够缩短流程,提高换热效率,更利于室内空气温度的调节。可选地,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只包括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均具有至少两个制冷剂入口和一个制冷剂出口。可选地,所述连接管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进口管和一个出口管;每一所述进口管分出两个进口支管,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位置对应的制冷剂入口 ;所述出口管分出两个出口支管,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可选地,所述连接管组件包括一个进口管和一个出口管;所述进口管通过分配器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所有制冷剂入口连通;所述出口管通过分配器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两制冷剂出口连通。可选地,还包括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相邻端部之间,并与所述连接管组件相对。可选地,所述连接管组件的进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连接管组件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出口连通。可选地,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均具有两对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 ;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中,一对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分别与所述连接管组件的进口和出口连通,另一对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各一对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连通。可选地,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对称。可选地,各所述弧形微通道换热器上设置有识别部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箱体和设于所述箱体内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所述箱体为圆柱形箱体,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各所述弧形微通道换热器沿所述箱体的内壁周向排布。由于上述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应用该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的换热装置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重复论述。可选地,所述箱体具有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的弧形微通道换热器数目相等的风口,且各风口与各所述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位置对应。可选地,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的各所述弧形微通道换热器围成一内腔,所述内腔设置有导风部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换热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的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换热装置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换热装置再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组件一种内部流路的简示图;图6示出了具有导风部件的一种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图6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所示: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制冷剂入口 I la,制冷剂出口 I lb,识别部件111;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第三弧形微通道换热器 11-3;连接管组件12,进口管121,出口管122,分配器123 ;箱体20,风口 20a,导风部件21。【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该微通道换热器组件便于加工,能够适应圆柱形的室内机型,加大换热面积,并有利于室内空气温度调节。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便于理解和描述简洁,下文结合换热装置及其微通道换热器组件一并说明,有益效果部分不再重复论述。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换热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换热装置包括箱体20和设于箱体20内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其中,箱体20为圆柱形箱体。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包括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为便于描述,称之为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该实施例中,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由相同两片平面结构微通道换热器分别向左右(以图1所示为基准)两侧折弯形成,两者的凹面相向,且两者结构对称,在圆柱形的箱体20内,两者沿箱体20的内壁周向排布,设置时,两者最好相对箱体20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组件还包括设于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的相邻端部之间的连接管组件12,该连接管组件12具有与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 Ila连通的进口,以及与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 Ilb连通的出口。通常,连接管组件12包括进口管121和出口管122,制冷剂可通过连接管组件12的进口管121流入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内部,热交换后,再通过连接管组件12的出口管122流出。箱体20上开设有两个风口 20a,分别与第一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1和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11-2的位置对应。该实施例提供的微通道换热器组件由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组成,每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弯曲程度较小,由一片式平面结构的换热器折弯形成时,受材料和工艺的限制程度低,便于加工;与现有技术中一个一片式平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弧形微通道换热器和连接管组件,其中两个所述弧形微通道换热器为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凹面相向,所述连接管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相邻端部之间;所述连接管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连通的进口,及与所述第一、第二弧形微通道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的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记宏李雄林秦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