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阻尼单出杆阀门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18523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3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尼器,特别是一种可变阻尼单出杆阀门阻尼器。该装置包括油缸、活塞、活塞杆、衬套、连接头和一个油管回路;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着活塞,活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着连接头,活塞滑动设置在油缸的内部,油缸上外接油管回路,并且油缸两端设置有衬套。采用上述结构后,可以在活塞杆的往复运动中,利用油管的回路来实现阻尼的频繁变化,当活塞向油缸方向压入时随着活塞逐渐经过各个油路口的时候,经过的油路口成为进油口,出油口则逐渐减少,阻尼逐渐增大,这样可以实现一个行程阻尼变化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阻尼器,特别是一种可变阻尼单出杆阀门阻尼器
技术介绍
阻尼器,是一种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近几年来阻尼器的运用在核电厂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它是用来保护核电厂管道和设备在遭受突来的负荷的时候免遭破坏,其对正常热膨胀引起的缓慢运动不产生约束作用,当承受突来的负荷的时候,阻尼器近似为刚性,可对管道及其设备提供刚性支撑,约束其移位,使其不受损坏,它是核电厂中机械设备的重要安全保护装置之一。在现有的阻尼器中,大都采用的是一种不可变阻尼的阻尼器,其不能满足各种频繁震动场合的需要,且在其结构和设计上也存在这一定的缺陷,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还有一部分是通过改变油缸其中的一段内径来实现阻尼的变化,这样的设计制造成本高,而且一旦发生故障,只能整体更换油缸,维修的成本也会增加,故也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实现阻尼效果可变,可精细连续调节阻尼,满足各种震动情况频繁的场合需求,所以提供一种可变阻尼单杆阀门阻尼器。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结构包括油缸、活塞、活塞杆、衬套和连接头,还包括一个油管回路;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着活塞,活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着用来连接外部设备的连接头,活塞滑动设置在油缸的内部,为了进一步密封油液,油缸的两端设置有衬套,油缸相应的一端也设置有用来连接外部设备的连接头;油管回路由第一油路口、第二油路口、第三油路口、储油箱和油管组成,第一油路口、第二油路口和第三油路口都设置在油缸上,第一油路口、第二油路口和第三油路口都通过油管连接,并联连接着储油箱。进一步限定,第三油路口上设置有节流阀。进一步限定,设置在油缸两端的衬套与油缸采用螺纹连接。进一步限定,油缸和衬套之间设置有密封件。进一步限定,活塞杆和衬套之间设置有密封件。进一步限定,连接头上都套设有关节轴承。采用上述结构后,衬套和密封件使得油液较好的密封在油缸内,通过螺纹连接,可以使衬套更换更为方便,并且在活塞杆的往复运动中,利用油管的回路来实现阻尼的频繁变化,当活塞相对油缸作压入运动时时随着活塞逐渐经过各个油路口的时候,经过的油路口成为进油口,出油口则逐渐减少,阻尼逐渐增大,当活塞相对油缸作顶出运动时,同样随着活塞经过各个油路口的时候,经过的油路口成为进油口,出油口则逐渐减少,阻尼逐渐增大,这样可以实现一个行程阻尼变化的调节,并且出油口上的节流阀的设计可以通过调节节流阀实现阻尼的精准调节,连接头上设有关节轴承使得阻尼器较为便捷的连接外接设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油缸,2为活塞,3为活塞杆,4为衬套,5为连接头,6为第一油路口,7为第二油路口,8为第二油路口,9为储油箱,10为节流阀,11为油管,12为密封件,13为关节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说的前端和后端是以活塞前进方向为基准,前进方向为前端,前进方向对应的另一侧为后端。如图1的所示的一种可变阻尼单杆阀门阻尼器,其结构包括油缸1、活塞2、活塞杆3、衬套4、连接头5,和油管11 ;活塞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着活塞2,活塞2滑动设置在油缸I的内部,油缸I的两端设置有衬套4,活塞杆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着连接头5,油缸I的相应的一端也设置有连接头5。油管回路由第一油路口 6、第二油路口 7、第三油路口 8、储油箱9和油管11组成,第一油路口 6、第二油路口 7和第三油路口 8都设置在油缸I上,第三油路口 8上设置有节流阀10,第一油路口 6、第二油路口 7和第三油路口 8都通过油管11连接,并联连接着储油箱9 ;其中连接头5上都套设有关节轴承13 ;设置在油缸I两端的衬套4与油缸I采用螺纹连接;油缸I和衬套4之间设置有密封件12 ;活塞杆3和衬套4之间设置有密封件12。下面具体描述阻尼器在向缸内压缩前进的过程中阻尼的变化情况。当活塞2未向油缸内压缩前进的时候,活塞2的位置将第一油路口 6堵住,在往油缸内压缩的过程中,活塞2前端的油液受到活塞2的压力,会通过第二油路口 7和第三油路口 8将油液压入储油箱9,在此过程中,出油口为第二油路口 7和第三出油口 8,出油口的数量直接决定了阻尼的大小,当出油口多时阻尼较小,活塞杆3带动活塞2继续向油缸内运动的过程中,活塞2经过第一油路口 6后,第一油路口 6被开启,活塞2前端的油液进一步受到挤压,油液通过第二油路口 7和第三油路口 8将油液压入第一油路口 6,这时的第一油路口 6起到了回流的作用,油液回到了活塞的后端,在此过程中,第一油路口 6为进油口,第二油路口 7和第三油路口 8为出油口,实现的阻尼效果小,活塞的运动速度快,当活塞杆3带动活塞2继续向油缸内移动的过程中,当活塞经过第二油路口 7后,第一油液口 6和第二油液口 7为出液口,油液只能通过第三油液口 8被压入到第一油路口 6和第二油路口 7,这时只有第三油路口 8是出油口,这时候的阻尼变大,活塞的运动阻力增大,这样实现了压缩过程的阻尼的可变性,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节流阀10来进行第三油路口 8的出油量大小的调节,以达到精确控制流量来达到精细阻尼变化的调节,满足不同震动频繁的场合需求。在油缸I的压缩过程中,刚开始的时候实现的是阻尼较小的效果,活塞杆3容易被压入,向内运动的速度快,当继续往下压入的时候,实现的是阻尼变大的过程,阻尼变大,则活塞杆3受到的阻力增大。油缸I的两端都设置有衬套4,衬套4与油缸I之间采用螺纹连接,一方面可以对油缸I起到密封的作用,保证油缸I在长期的工作状态中不会出现油液的外溢现象,导致原材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起到衬垫的作用,可以保证活塞杆3在油缸I中的平稳运行,提高阻尼器的效率。衬套4和油缸I之间、活塞杆3与衬套4之间采用密封件12双层密封,密封件12可以采用耐油的“O”型圈,丁晴橡胶材质,两层密封的结构可以更好的起到密封的效果,保证在油缸I在长时间的运作的过程中,油液不会因为内在的压力而出现油液的外溢现象,耐油的密封件在长期的工作状态中也不会出现老化漏油的现象。油缸I的两端连接头上都设置有关节轴承,是用来安装在不同吊架上的,只需要通过轴承的安装,就可以将阀门阻尼器安装在所需部位,通过关节轴承的位移来实现阀门阻尼器的作用。第一油液口、第二油液口、第三油液口和储油箱之间采用油管连接,油管口连接处都设置有紧固密封件,紧固密封件可以采用耐油密封垫,来防止在运作过程中产生油液外溢的现象从而影响阻尼的变化,保证阻尼的调整的准确性,满足不同频率的震动场合。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主权项】1.一种可变阻尼单出杆阀门阻尼器,包括油缸(I)、活塞(2)、活塞杆(3)、衬套(4)和连接头(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油管回路;所述的活塞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着活塞(2),另一端固定连接着连接头(5),所述的活塞(2)滑动设置在油缸(I)的内部,所述的油缸(I)的两端设置有衬套(4);所述的油管回路由第一油路口(6)、第二油路口(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阻尼单出杆阀门阻尼器,包括油缸(1)、活塞(2)、活塞杆(3)、衬套(4)和连接头(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油管回路;所述的活塞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着活塞(2),另一端固定连接着连接头(5),所述的活塞(2)滑动设置在油缸(1)的内部,所述的油缸(1)的两端设置有衬套(4);所述的油管回路由第一油路口(6)、第二油路口(7)、第三油路口(8)、储油箱(9)、节流阀(10)和油管(11)组成,所述的第一油路口(6)、第二油路口(7)和第三油路口(8)都设置在油缸(1)上,所述的第一油路口(6)、第二油路口(7)和第三油路口(8)都通过油管(11)连接,并联连接着储油箱(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郭有松杨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容大结构减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