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挖隧道反挖盾构接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301200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暗挖隧道反挖盾构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盾构预定接收位置的前方施工暗挖隧道;步骤2,对盾构接收区间土体进行加固;步骤3,盾构机掘进至盾构接收位置后,对暗挖隧道封闭的工作面进行破除封面施工;步骤4,沿着暗挖隧道朝向盾构接收位置的方向开挖断面;开挖至盾构刀盘全部露出,及部分盾壳露出;步骤5,对暗挖初期支护与盾壳之间掌子面进行封端处理;步骤6,对暗挖隧道内进行加固;步骤7,将盾构机除盾壳外的部件在隧道内拆解并运出;步骤8,暗挖隧道内防水施工、盾壳内防水施工,然后进行剩余二次衬砌施工。上述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在不具备接收吊装条件地段盾构机洞内解体拆卸、洞内运输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盾构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盾构法(Shield Method)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它是将盾构机械在地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承四周围岩防止发生往隧道内的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切削装置进行土体开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千斤顶在后部加压顶进,并拼装预制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盾构法施工相较于传统施工方法因其安全性高、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在轨道交通建设中大量应用。传统盾构施工中,施工必须具备始发及接收条件,盾构机接收采用地面征地开挖竖井、盾构整体吊出的施工方法,存在施工征用临时用地多、盾构机在隧道内只能前进、不可后退等众多局限性及风险。传统盾构法施工存在盾构整体吊装风险大的缺点。由于设置盾构接收井需增加临时征地,在没有接收条件地段,盾构机在隧洞中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无法完成盾构机的接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解决在没有接收条件地段,盾构机无法完成盾构机的接收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在盾构预定接收位置的前方施工暗挖隧道,暗挖隧道施工至距离盾构预定接收位置前方10?15米处停止并进行封端处理; 步骤2,盾构接收位置的前方和后方各8?15米范围为盾构接收区间,对盾构接收区间土体进行加固; 步骤3,盾构机掘进至盾构接收位置后,对暗挖隧道封闭的工作面进行破除封面施工;步骤4,沿着暗挖隧道朝向盾构接收位置的方向依次开挖标准断面、开挖渐变断面、开挖扩大断面;开挖至盾构刀盘全部露出,及部分盾壳露出; 步骤5,对暗挖初期支护与盾壳之间掌子面进行封端处理; 步骤6,对暗挖隧道内进行加固; 步骤7,将盾构机除盾壳外的部件在隧道内拆解并运出; 步骤8,暗挖隧道内防水施工、盾壳内防水施工,然后进行剩余二次衬砌施工。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的,优选地,步骤4中,扩大断面结构尺寸为盾构机刀盘尺寸、必要的施工操作空间和二次衬砌厚度三者之和。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的,优选地,步骤4中,开挖至盾构刀盘全部露出及部分盾壳露出是指,暗挖隧道开挖至盾构机刀盘后继续向前的超挖长度为封端面厚度、焊接封端工字钢必要的间隔距离之和。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的,优选地,步骤5所述的封端为,在初期支护与盾壳之间采用工字钢加喷射混凝土进行封端,工字钢与盾壳焊接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解决了在不具备接收吊装条件地段盾构机洞内解体拆卸、洞内运输的技术问题,避免了盾构接收井的设置,施工相对经济,并对沿线交通及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小。1、规避常规接收方法盾构出洞、破除洞门的风险; 2、免除施做盾构接收井等明挖工程,从而规避地铁施工前期交通导改、管线改迀、及建构筑物拆除等制约因素; 3、能够实现初支封端与盾构机盾壳紧密相连,从而实现盾构机盾壳与暗挖初支之间完全封闭,不但可以规避盾构常规出洞的时易发生的涌水、涌砂及塌方等风险,还有利于柔性防水材料的整体封闭,有效提高接缝处的防水质量; 4、造价相对较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5、保证了盾构接收节点工期的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步骤I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步骤4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步骤6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的实施例。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及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种,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在盾构预定接收位置的前方施工暗挖隧道,暗挖隧道施工至距离盾构预定接收位置前方10?15米处停止并进行封端处理;如图1和2中所示,暗挖隧道3。结合附图1,盾构机I还未掘进到盾构接收位置,暗挖隧道3位于盾构接收位置的前方。封闭朝向盾构接收位置的工作面获得封闭面4。图1中,盾构机I与封闭面4之间的大部分区域为盾构接收区间2。步骤2,盾构接收位置的前方和后方各8?15米范围为盾构接收区间,对盾构接收区间2 (如图1和图2所示)土体进行加固; 步骤3,盾构机掘进至盾构接收位置后,对暗挖隧道封闭的工作面进行破除封面施工;步骤4,沿着暗挖隧道朝向盾构接收位置的方向依次开挖标准断面、开挖渐变断面、开挖扩大断面;开挖至盾构刀盘全部露出,及部分盾壳露出; 在一种实施例中,步骤4中,扩大断面结构尺寸为盾构机刀盘尺寸、必要的施工操作空间和二次衬砌厚度三者之和。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步骤4中,开挖至盾构刀盘全部露出及部分盾壳露出是指,暗挖隧道开挖至盾构机刀盘后继续向前的超挖长度为封端面厚度、焊接封端工字钢必要的间隔距离之和。步骤5,对暗挖初期支护与盾壳之间掌子面进行封端处理; 具体的封端过程为,在初期支护与盾壳之间采用工字钢加喷射混凝土对盾构机盾壳11进行封端,工字钢与盾壳焊接固定。工字钢焊接在初期支护6与盾壳11之间;结合附图3,步骤5中,采用工字钢5对盾构机盾壳进行封端时,在初期支护与盾壳之间采用工字钢加喷射混凝土进行封端,工字钢与盾壳焊接固定。工字钢包括横向工字钢51和纵向工字钢52,横向工字钢和纵向工字钢垂直交叉焊接。步骤6,对暗挖隧道内进行加固;在一种实施例中,步骤6中,加固方法为对暗挖初支结构与周边土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注浆。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步骤6中,加固方法为施工钢筋混凝土的内衬结构。步骤7,将盾构机除盾壳外的部件在洞内拆解并运出; 步骤8,暗挖隧道内防水施工、盾壳内防水施工,然后进行剩余二次衬砌施工。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盾构洞内解体施工方法的专利技术,解决了在不具备接收吊装条件地段盾构机洞内解体拆卸、洞内运输的技术问题,避免了盾构接收井的设置,施工相对经济,并对沿线交通及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小。1、规避常规接收方法盾构出洞、破除洞门的风险;2、免除施做盾构接收井等明挖工程,从而规避地铁施工前期交通导改、管线改迀、及建构筑物拆除等制约因素;3、能够实现初支封端与盾构机盾壳紧密相连,从而实现盾构机盾壳与暗挖初支之间完全封闭,不但可以规避盾构常规出洞的时易发生的涌水、涌砂及塌方等风险,还有利于柔性防水材料的整体封闭,有效提高接缝处的防水质量;4、造价相对较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5、保证了盾构接收节点工期的实现。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专利技术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专利技术之目的为准。【主权项】1.一种,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在盾构预定接收位置的前方施工暗挖隧道,暗挖隧道施工至距离盾构预定接收位置前方10?15米处停止并进行封端处理; 步骤2,盾构接收位置的前方和后方各8?15米范围为盾构接收区间,对盾构接收区间土体进行加固; 步骤3,盾构机掘进至盾构接收位置后,对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7/CN105041327.html" title="暗挖隧道反挖盾构接收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暗挖隧道反挖盾构接收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暗挖隧道反挖盾构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盾构预定接收位置的前方施工暗挖隧道,暗挖隧道施工至距离盾构预定接收位置前方10~15米处停止并进行封端处理;步骤2,盾构接收位置的前方和后方各8~15米范围为盾构接收区间,对盾构接收区间土体进行加固;步骤3,盾构机掘进至盾构接收位置后,对暗挖隧道封闭的工作面进行破除封面施工;步骤4,沿着暗挖隧道朝向盾构接收位置的方向依次开挖标准断面、开挖渐变断面、开挖扩大断面;开挖至盾构刀盘全部露出,及部分盾壳露出;步骤5,对暗挖初期支护与盾壳之间掌子面进行封端处理;步骤6,对暗挖隧道内进行加固;步骤7,将盾构机除盾壳外的部件在隧道内拆解并运出;步骤8,暗挖隧道内防水施工、盾壳内防水施工,然后进行剩余二次衬砌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剧亮游大江周林生王利民帅玉兵马云新刘耀轩李军军杜明山高锟刘硕唐永福孙青龙王浩陈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