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辊可逆钨钼热轧机压下减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96866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0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辊可逆钨钼热轧机压下减速机,在减速机的下箱体中设置有挡油圈,挡油圈向上与下轴承挡圈顶接,下轴承挡圈与蜗轮轴固定连接,蜗轮轴下端圆周套装有蜗轮下轴承,蜗轮下轴承坐在下轴承挡圈上,挡油圈和下轴承挡圈之间设置有密封,在减速机的下箱体底部设置回油孔,并且回油孔的上端口沿低于密封下沿;在减速机的上箱盖上固定安装有套杯,套杯中套装有蜗轮上轴承,蜗轮上轴承与蜗轮轴上部套接,蜗轮上轴承上端设置有上轴承挡圈,套杯上端设置有上端盖,上端盖上安装有保护罩;蜗轮上轴承与蜗轮轴采用松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不会漏油,拆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乳钢设备
,涉及一种四辊可逆钨钼热乳机压下减速机。
技术介绍
四辊可逆钨钼热乳机压下装置是乳机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压下减速机除保证力 学参数满足乳机要求外,由于其润滑为稀油润滑,还要求必须密封性能好,否则,就会引起 减速机及压下装置漏油,由于乳制的板坯温度高,乳制时的板坯温度在1050°C以上,漏油后 就会引起火灾,不但影响生产,可能还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另外,减速还要求拆卸方便,便于 安装维修。 现有压下减速机的不足包括: -方面,见图1,回油孔14在箱体侧面,由于车间高度及结构限制,回油孔14相对 下轴承挡圈1及密封2太高,使得下轴承挡圈1及密封2始终浸没在润滑油中,由于下轴承 挡圈1随轴承内圈转动,润滑油中有杂质会使密封2很快磨损失效,润滑油就会越过密封2, 从挡油圈3及下轴承挡圈1之间的间隙溢出,引起压下装置漏油。而且此密封更换很不方 便。还有回油配管,回油管直径较大,接头等尺寸也大,接头与机架顶部干涉,为了配管,不 得不在减速机下面增加垫板5,多了一个安装件,给安装也带来了麻烦。 另一方面,见图2,蜗轮上部轴承与蜗轮轴配合为紧配合,安装时,调整好蜗轮位 置,再安装上箱盖13及套杯12,然后再装入上轴承10,轴承外圈与套杯12配合为H7,轴承 内径与蜗轮轴配合为r6,属于较紧配合,很难装入,为了轴承能装到蜗轮轴上,轴承需要加 热,加热后内圈好装了,外圈与套杯又不好装配了,安装很费劲。检修拆卸时也很费事,箱 盖,轴承套杯,无法拆开,只有轴承内圈与蜗轮轴分开后才可分开,但轴承内圈与蜗轮轴是 紧配合,拆卸很不容易,有可能把轴承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辊可逆钨钼热乳机压下减速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减 速机装置由于结构设置不合理,容易导致漏油,安装维修过程中拆卸不便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辊可逆钨钼热乳机压下减速机,在减速机的下 箱体中设置有挡油圈,挡油圈向上与下轴承挡圈顶接,下轴承挡圈与蜗轮轴固定连接,蜗轮 轴下端圆周套装有蜗轮下轴承,蜗轮下轴承坐在下轴承挡圈上,挡油圈和下轴承挡圈之间 设置有密封,在减速机的下箱体底部设置回油孔,并且回油孔的上端口沿低于密封下沿; 在减速机的上箱盖上固定安装有套杯,套杯中套装有蜗轮上轴承,蜗轮上轴承与 蜗轮轴上部套接,蜗轮上轴承上端设置有上轴承挡圈,套杯上端设置有上端盖,上端盖上安 装有保护罩;蜗轮上轴承与蜗轮轴采用松配合。 本专利技术的四辊可逆钨钼热乳机压下减速机,其特征还在于: 蜗轮上轴承与蜗轮轴采用松配合g6,蜗轮下轴承与蜗轮轴采用紧配合r6。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将现有可逆钨钼热乳机压下减速机箱体下部结构做了改进,回油孔14由下箱 体侧面改放在减速机下底面上,配管直接穿过压下平台,沿乳机侧面下行,配管方便,而且 取消了减速机下部的垫板,减少了安装环节,保证了安装精度,节省了生产成本。 2)使蜗轮轴下轴承位置相对箱体底面得以提高,回油孔14位置改变,箱体内存油 油面降低,蜗轮轴下轴承底部密封比箱体内存油油面高,使得挡圈及密封不再浸没在润滑 油中,密封环境改善,漏油问题得以解决。 3)蜗轮上部轴承与蜗轮轴配合改为松配合,蜗轮轴径公差为g6,根据压下部分传 动特点判断,蜗轮轴径公差为改为g6后,对传动性能几乎无影响。改进后,安装时轴承不用 加热,就很容易装入。拆卸时箱盖、轴承套杯、与轴承一起很容易与蜗轮轴分离,然后再把轴 承与套杯,套杯与箱盖分离。比原结构方便很多,而且不损坏轴承。【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减速机下部结构图; 图2是现有减速机上部结构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减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轴承挡圈,2.密封,3.挡油圈,4.蜗轮轴,5.垫板,6.蜗轮下轴承,7.下 箱体,8.蜗轮上轴承,9.保护罩,10.上轴承挡圈,11.上端盖,12.套杯,13.上箱盖,14.回 油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现有四辊可逆钨钼热乳机压下减速机的下部结构是,减速机的回油孔14 设置在减速机下箱体7侧面,回油孔14的轴心线到减速机底面距离小,无法配管,为了配 管,在减速机下面增加了垫板5,增加了一个安装件,给安装带来了麻烦,同时也增加了机架 顶面到减速机顶面高度,由于车间高度及结构限制,导致回油孔14相对下轴承挡圈1及密 封2太高,下轴承挡圈1及密封2始终浸没在润滑油中,由于下轴承挡圈1随轴承内圈转动, 润滑油中的杂质会使密封2很快磨损失效,润滑油就会越过密封2,从挡油圈3及下轴承挡 圈1之间的间隙溢出,引起压下装置漏油。 如图2,现有的蜗轮上轴承8内圈与蜗轮轴4配合为紧配合(紧配合的表达式为 φ 530r6 ),安装时,通过调整螺栓调整好蜗轮位置,然后在蜗轮与下箱体7轴承座之间加 垫块,固定好蜗轮位置,去掉调整螺栓,再安装上箱盖13及套杯12,然后再装入蜗轮上轴承 8,轴承外圈与套杯12配合为H7,蜗轮上轴承8内径与蜗轮轴4配合为r6,很难装入,为了 将蜗轮上轴承8安装到蜗轮轴4上,轴承上轴承8需要采用加热方式,加热后内圈好装了, 外圈与套杯12又不好装配了,或用其他方法,安装很费劲。检修拆卸时也很费事,上箱盖13 及套杯12,无法与蜗轮上轴承8拆开,只有蜗轮上轴承8从蜗轮轴4上拆下,套杯12及上箱 盖13才能与蜗轮上轴承8拆开,但蜗轮上轴承8内径与蜗轮轴4紧配合,很难拆下,要拆卸 必须使用特殊工具,很容易损坏蜗轮上轴承8。 如图3,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结构是,在减速机的下箱体7中设置有挡油圈3,挡油圈3向 上与下轴承挡圈1顶接,下轴承挡圈1与蜗轮轴4固定连接,蜗轮轴4下端圆周套装有蜗轮 下轴承6,蜗轮下轴承6坐在下轴承挡圈1上,挡油圈3和下轴承挡圈1之间设置有密封2, 在减速机的下箱体7底部设置回油孔14,并且回油孔14的上端口沿低于密封2下沿; 在减速机的上箱盖13上固定安装有套杯12,套杯12中套装有蜗轮上轴承8,蜗轮 上轴承8与蜗轮轴4上部套接,蜗轮上轴承8上端设置有上轴承挡圈10,套杯12上端设置 有上端盖11,上端盖11上安装有保护罩9 ; 蜗轮上轴承8与蜗轮轴4采用松配合g6,蜗轮下轴承6与蜗轮轴4采用原有的紧 配合:r6。 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1)本专利技术改进了下箱体7,将回油孔14设置在减速机底部,回油孔14外端向下连 接回油管,回油管直接接下配管方便,而且取消了垫板5的设置,从而降低了机架顶面到减 速机顶面高度,使蜗轮下轴承6位置相对箱体底面得以提高。通过回油孔14位置的改变, 箱体内存油油面降低,蜗轮下轴承6底部密封2比箱体内存油油面高,使得下轴承挡圈1及 密封2不再浸没在润滑油中,密封环境改善,漏油问题得以解决。 2)将蜗轮上轴承8内圈与蜗轮轴的配合方式改为松配合,尺寸公差为图中的 φ 530g6,根据压下部分传动特点判断,蜗轮上轴径公差设置为g6后,对传动性能几乎无 影响。改进后,安装的顺序是,通过调整螺栓调整好蜗轮位置,然后在蜗轮与下箱体7轴承 座之间加垫块,固定好蜗轮位置,去掉调整螺栓,再安装上箱盖13及套杯12,然后再装入蜗 轮上轴承8,轴承外圈与套杯12配合为H7,蜗轮上轴承8内径与蜗轮轴4配合为g6,是松配 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辊可逆钨钼热轧机压下减速机,在减速机的下箱体(7)中设置有挡油圈(3),挡油圈(3)向上与下轴承挡圈(1)顶接,下轴承挡圈(1)与蜗轮轴(4)固定连接,蜗轮轴(4)下端圆周套装有蜗轮下轴承(6),蜗轮下轴承(6)坐在下轴承挡圈(1)上,挡油圈(3)和下轴承挡圈(1)之间设置有密封(2),其特征在于:在减速机的下箱体(7)底部设置回油孔(14),并且回油孔(14)的上端口沿低于密封(2)下沿;在减速机的上箱盖(13)上固定安装有套杯(12),套杯(12)中套装有蜗轮上轴承(8),蜗轮上轴承(8)与蜗轮轴(4)上部套接,蜗轮上轴承(8)上端设置有上轴承挡圈(10),套杯(12)上端设置有上端盖(11),上端盖(11)上安装有保护罩(9);蜗轮上轴承(8)与蜗轮轴(4)采用松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联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