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轮蜗杆传动消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92112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6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蜗轮蜗杆传动消隙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包括蜗轮上层和蜗轮下层,在所述蜗轮上层和蜗轮下层之间设置有使蜗轮上层和蜗轮下层共同转动且轮齿相互错开的联动装置,所述蜗轮上层与蜗杆的一侧齿面紧贴,所述蜗轮下层通过所述联动装置随蜗轮上层转动并与蜗杆的另一侧齿面紧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蜗轮分为上下两层,并通过联动装置的弹簧结构,使蜗轮上层和蜗轮下层的轮齿能够分别紧贴蜗杆两侧齿面,有效消除了蜗轮和蜗杆在啮合时会产生齿侧间隙,使得电机正反转时,转动量能无间隙的传递到工作台上,从而使工作台位移量更加精准,使机器可以达到更高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蜗轮蜗杆传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蜗轮蜗杆传动消隙装置
技术介绍
蜗轮蜗杆传动是最基本的机械传动方式之一,蜗杆是主动件,蜗轮是被动件。由于制造误差及安装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蜗轮和蜗杆在啮合时会产生齿侧间隙。当蜗杆的转动方向发生变化时,由于齿侧间隙的存在导致了反向间隙的产生,使得蜗杆的反向运动并不能立即传递给蜗轮,只有当蜗杆传动一定的角度之后才能带动蜗轮反向转动,这就造成了机械传动的误差。齿侧间隙产生的这种传动误差对以传动力为主的传动场合没有太大影响,但在以传递运动为主的精密传动中,会大大降低整个机器的精度。目前,为了提高其精度,通常的做法是提高蜗轮蜗杆的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这种做法不但是制造成本大大提高,而且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的提高毕竟是有限度的,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正、反旋转切换时的反向间隙,这对于机器精度的提高一直是一个制约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消除齿侧间隙的蜗轮蜗杆传动消隙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蜗轮蜗杆传动消隙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包括蜗轮上层和蜗轮下层,在所述蜗轮上层和蜗轮下层之间设置有使蜗轮上层和蜗轮下层共同转动且轮齿相互错开的联动装置,所述蜗轮上层与蜗杆的一侧齿面紧贴,所述蜗轮下层通过所述联动装置随蜗轮上层转动并与蜗杆的另一侧齿面紧贴。进一步,所述联动装置包括弹簧、推杆和支撑杆,所述推杆一端固定所述弹簧,推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杆的中间位置,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蜗轮下层,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所述蜗轮上层和所述推杆。进一步,所述联动装置的形状呈“T”形,在所述蜗轮下层设置有固定孔,在所述蜗轮上层设置有通孔,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一个固定槽,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孔过盈配合紧密固定在所述蜗轮下层,另一端设置在通孔内,所述弹簧和推杆设置在所述固定槽内,所述通孔的面积大于支撑杆杆体截面面积。进一步,所述通孔垂直于蜗轮上层端面设置,所述固定孔垂直于蜗轮下层端面设置。进一步,在所述蜗轮上层与蜗轮下层接触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所述固定槽。进一步,所述通孔为面积大于支撑杆杆体截面面积的椭圆形通孔。进一步,所述弹簧为碟簧、圆柱形弹簧或扁形弹簧。进一步,在所述蜗轮上层和蜗轮下层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联动装置。综上内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蜗轮蜗杆传动消隙装置,通过将蜗轮分为上下两层,并通过联动装置的弹簧结构,使蜗轮上层和蜗轮下层的轮齿能够分别紧贴蜗杆两侧齿面,有效消除了蜗轮和蜗杆在啮合时会产生齿侧间隙,使得电机正反转时,转动量能无间隙的传递到工作台上,从而使工作台位移量更加精准,使机器可以达到更高加工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去除蜗轮上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蜗轮与蜗杆连接后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蜗轮蜗杆啮合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蜗轮上层I,蜗轮下层2,蜗杆3,联动装置4,弹簧5,推杆6,支撑杆7,固定孔8,通孑L 9,固定槽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蜗轮蜗杆传动消隙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蜗轮和蜗杆3,蜗轮在蜗轮端面的方向上平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分别为蜗轮上层I和蜗轮下层2,蜗轮上层I和蜗轮下层2贴合在一起与蜗杆3啮合。在蜗轮上层I和蜗轮下层2之间设置多个联动装置4,联动装置4包括弹簧5、推杆6和支撑杆7,联动装置4呈“T”形,推杆6 —端固定弹簧5,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杆7的中间位置,推杆6和支撑杆7均为圆柱形。在蜗轮下层2设置有垂直于蜗轮端面的固定孔8,在蜗轮上层I设置有垂直于蜗轮端面的通孔9,通孔9为椭圆形通孔,椭圆形通孔的面积大于支撑杆7圆柱形截面圆面积,在通孔9的内壁上开设有一个固定槽10,支撑杆7的一端插入固定孔8内,与固定孔8过盈配合紧密固定,另一端设置在通孔9内,弹簧5和推杆6设置在固定槽10内,弹簧5两端分别抵住固定槽10和推杆6。如图5所示,在图5中虚线为蜗轮下层2的轮齿,实线为蜗轮上层I的轮齿,为方便读者理解,设定在图5中蜗杆3的左侧轮齿齿面为A面,右侧轮齿齿面为B面。蜗轮上层I和蜗轮下层2与蜗杆3啮合后,当蜗杆3转动时,蜗轮上层I紧贴在蜗杆3的B面齿面上,当蜗轮上层I随蜗杆3转动时,弹簧5被压缩产生推力顶住推杆6,使推杆6推动支撑杆7,由于支撑杆7的一端与蜗轮下层2的固定孔8紧密固定,故支撑杆7推动蜗轮下层2随蜗轮上层I转动,并且如果存在齿侧间隙,在弹簧5推力的作用下,蜗轮下层2会比蜗轮上层I转动的角度大,蜗轮上层I和蜗轮下层2各自的轮齿会相互错开,蜗轮下层2会紧贴在蜗杆3的A面齿面上,有效消除了蜗轮和蜗杆3在啮合时产生齿侧间隙。当电机反转时,由于蜗轮下层2紧贴在蜗杆3的A面齿面上,转动量能立即通过蜗轮下层2传递给工作台,不会影响机器精度。在电机反转时,蜗轮下层2紧贴在蜗杆3的A面齿面上,蜗轮下层2随蜗杆3转动,支撑杆7随蜗轮下层2 —并转动,支撑杆7推动推杆6,使推杆6产生推力顶住弹簧5,弹簧5另一端推动蜗轮上层I转动,如果存在齿侧间隙,在弹簧5的推力作用下,蜗轮上层I会比蜗轮下层2转动的角度大,蜗轮上层I和蜗轮下层2各自的轮齿仍会相互错开,蜗轮上层I会紧贴在蜗杆3的B面齿面上。通孔9设置的面积大于支撑杆7杆体截面面积,是为了使支撑杆7能够在通孔9内活动,不影响蜗轮上层I和蜗轮下层2之间的错位。通孔9和固定孔8垂直于蜗轮端面设置,有利于提高弹簧5的推力。在蜗轮上层I和蜗轮下层2接触的一侧端面上设置固定槽10,固定槽10与蜗轮下层2接触的一面为开口,方便安装,弹簧5和推杆6安装在固定槽10,支撑杆7 —端安装在通孔9内,将支撑杆7另一端对准固定孔8后,将蜗轮上层I盖在蜗轮下层2上,蜗轮下层2固定在工作台上即可完成安装。考虑到工作台上工件重量等力学因素,弹簧5设置为碟簧、圆柱形弹簧或扁形弹簧,弹簧5选择的标准为:弹簧5的推力为工件重量、工作台自重、蜗轮上下层摩擦力、允许最大切削力之和的1.5-2倍,在本实施例中优选1.8倍,即弹簧5选用1.8倍于蜗杆满负荷工作时所需推力的弹簧,以确保蜗轮上下层可产生错位。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蜗轮蜗杆传动消隙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蜗轮和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包括蜗轮上层和蜗轮下层,在所述蜗轮上层和蜗轮下层之间设置有使蜗轮上层和蜗轮下层共同转动且轮齿相互错开的联动装置,所述蜗轮上层与蜗杆的一侧齿面紧贴,所述蜗轮下层通过所述联动装置随蜗轮上层转动并与蜗杆的另一侧齿面紧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蜗轮蜗杆传动消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包括弹簧、推杆和支撑杆,所述推杆一端固定所述弹簧,推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杆的中间位置,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蜗轮下层,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所述蜗轮上层和所述推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蜗轮蜗杆传动消隙装置,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蜗轮蜗杆传动消隙装置,包括相互啮合的蜗轮和蜗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包括蜗轮上层和蜗轮下层,在所述蜗轮上层和蜗轮下层之间设置有使蜗轮上层和蜗轮下层共同转动且轮齿相互错开的联动装置,所述蜗轮上层与蜗杆的一侧齿面紧贴,所述蜗轮下层通过所述联动装置随蜗轮上层转动并与蜗杆的另一侧齿面紧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生付宝禄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青齿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