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自卸热油功能的油缸篦冷机液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291676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6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自卸热油功能的油缸篦冷机液压控制系统,油缸上设有与油缸连通的补油卸油阀组,补油卸油阀组包括梭阀、截止阀Ⅰ和截止阀Ⅱ,梭阀的两腔分别与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有杆腔还连接有与油箱连通的补油控制回路,补油控制回路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补油泵组、安全阀、冷却器和过滤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增加补油控制回路,将经过过滤的冷却后的低压油液补充到油缸的有杆腔,增大了带有重料的不需要进行回程动作的油缸反向负载,达到防止带列现象;将补油卸油阀组集成在油缸上,通过梭阀将油缸任意一低压侧的热油和空气通过卸油管道排回入油箱,同时也将管路末端的死油热油更换,避免了气蚀密封件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自卸热油功能的油缸篦冷机液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的要求,四代篦冷机成为现如今市场中优先之选,该型号篦冷机具有模块化,无漏料,磨损少,输送效率高,热回收效率高,运转率高,重量轻等特点。现在市场中普遍运用的液压系统有如下问题由于四代篦冷机不漏料的机械特性,使物料运输时出现“带列”现象。带列是因为在重料堆积的作用下,使得相邻篦床受摩擦力的影响,无法做相对运动,使得一列甚至于多列篦床上的物料没有办法运输到下一流程,从而降低了运输效率。目前同类型的液压控制系统很多无法避免这一问题。篦冷机自身设备长,而每列单独动作,因此液压管道纵长繁多,极易造成管路终端空气聚集,而破坏污染整个液压系统油液清洁度。目前有的管路安装时会设置排气装置,但是无法约束现场使用人员定期维护排气,造成管道上的排气装置形同虚设,完全没有起到作用。管道冗长,油液中空气液压系统正常工作时无法在线及时自动排除。由于篦冷机的现场管道都位于油缸的下方,因此管道的最高点其实是在油缸处,因而以前在管道上安装排气装置并不合理。油缸长期处于高温的环境中,同时24小时制不间断高速运动,使得油缸内部密封件极易磨损,寿命大大缩短。长期处于高温高速的运动状态下,油缸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一般2-3月就会出现漏油等现象,既污染环境,又污染系统油液的清洁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有自卸热油功能的油缸篦冷机液压控制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自卸热油功能的油缸篦冷机液压控制系统,油缸上设有与油缸连通的补油卸油阀组,补油卸油阀组包括梭阀、截止阀I和截止阀II,梭阀的两腔分别与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截止阀1、截止阀II分另Ij设置在梭阀通往有杆腔、无杆腔的腔室上,梭阀将油缸低压侧的热油和空气排回油箱;有杆腔还连接有与油箱连通的补油控制回路,补油控制回路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补油栗组、安全阀、冷却器和过滤器,补油控制回路通过管道将经过过滤的冷却后的低压油液补充到油缸的有杆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增加补油控制回路,将经过过滤的冷却后的低压油液补充到油缸的有杆腔,增大了带有重料的不需要进行回程动作的油缸反向负载,用于抵消带列时产生的摩擦力,从而达到防止带列现象的问题;将补油卸油阀组集成在油缸上,通过梭阀将油缸任意一低压侧的热油和空气通过卸油管道排回入油箱,油液循环过滤消除气泡,油液在系统中循环利用;同时也将管路末端的死油热油更换,避免了油缸高速运动时,因为管道过长无法及时供油时产生的油缸内空气累积,最后气蚀密封件的现象。【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油缸和补油卸油阀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油缸,2.梭阀,3.截止阀I,4.截止阀II,5.补油栗组,6.安全阀,7.冷却器,8.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2所示的一种带有自卸热油功能的油缸篦冷机液压控制系统,油缸I上设有与油缸连通的补油卸油阀组,补油卸油阀组包括梭阀2、截止阀I 3和截止阀II 4,梭阀2的两腔分别与油缸I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截止阀I 3、截止阀II 4分别设置在梭阀2通往有杆腔、无杆腔的腔室上,梭阀2将油缸I低压侧的热油和空气排回油箱;有杆腔还连接有与油箱连通的补油控制回路,补油控制回路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补油栗组5、安全阀6、冷却器7和过滤器8,补油控制回路通过管道将经过过滤的冷却后的低压油液补充到油缸I的有杆腔。增加补油控制回路,将经过过滤的冷却后的低压油液补充到油缸的有杆腔,增大了带有重料的不需要进行回程动作的油缸反向负载,用于抵消带列时产生的摩擦力,从而达到防止带列现象的问题。通过安全阀溢流的热油直接连接冷却器,确保补油控制回路的热量不会直接进入油箱,防止主油栗流量大时会抽到热油。将补油卸油阀组集成在油缸上,通过梭阀将油缸任意一低压侧的热油和空气通过卸油管道排回入油箱,油液循环过滤消除气泡,油液在系统中循环利用;同时也将管路末端的死油热油更换,避免了油缸高速运动时,因为管道过长无法及时供油时产生的油缸内空气累积,最后气蚀密封件的现象。考虑到篦冷机长时间工作的特性,在梭阀的两腔分别增加了截止阀,可以实现在线现场更换热油梭阀的功能。油液经过比例阀控制将适量的油液经过约30米左右的管道,到达油缸两腔,然后油缸实现每分钟6?10次的来回频率,油缸的线速度达到2?3m/s。在油液到达油缸的无杆腔的时候,同时推动梭阀的阀芯,使得有杆腔内低压的含有很多气泡的脏油通过梭阀排回到泄油油路,经过过滤器过滤回到油箱。这个时候有杆腔会有补油油栗补油,补充压力在Impa左右,干净的冷却过的油液补充,增大了反向压力也就是增大了反向负载,用于抵消带例产生的摩擦力,同时更换了油杆有杆腔的热油和困油。油缸后退的时候,有杆腔进油,无杆腔通过热油梭阀排除热油和空气,补油栗持续供油,更换了有杆腔的油液,从而实现了在线排气和排热油的功能。为了确保梭阀能够满足长时间的工作要求,在通往油缸有杆和无杆腔的两口上分别设置一个截止阀,用于以后维修时确定和检验热油梭阀的问题,同时当热油梭阀有问题时,关闭两腔截止阀就可以实现在线更换梭阀的目的。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主权项】1.一种带有自卸热油功能的油缸篦冷机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油缸(I)上设有与油缸连通的补油卸油阀组,补油卸油阀组包括梭阀(2)、截止阀I (3)和截止阀II (4),梭阀(2)的两腔分别与油缸⑴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截止阀I (3)、截止阀II⑷分别设置在梭阀⑵通往有杆腔、无杆腔的腔室上,梭阀⑵将油缸⑴低压侧的热油和空气排回油箱;有杆腔还连接有与油箱连通的补油控制回路,补油控制回路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补油栗组(5)、安全阀¢)、冷却器(7)和过滤器(8),补油控制回路通过管道将经过过滤的冷却后的低压油液补充到油缸(I)的有杆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自卸热油功能的油缸篦冷机液压控制系统,油缸上设有与油缸连通的补油卸油阀组,补油卸油阀组包括梭阀、截止阀Ⅰ和截止阀Ⅱ,梭阀的两腔分别与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有杆腔还连接有与油箱连通的补油控制回路,补油控制回路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补油泵组、安全阀、冷却器和过滤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增加补油控制回路,将经过过滤的冷却后的低压油液补充到油缸的有杆腔,增大了带有重料的不需要进行回程动作的油缸反向负载,达到防止带列现象;将补油卸油阀组集成在油缸上,通过梭阀将油缸任意一低压侧的热油和空气通过卸油管道排回入油箱,同时也将管路末端的死油热油更换,避免了气蚀密封件的现象。【IPC分类】F15B13/02, F15B21/04【公开号】CN204739030【申请号】CN2015204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自卸热油功能的油缸篦冷机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油缸(1)上设有与油缸连通的补油卸油阀组,补油卸油阀组包括梭阀(2)、截止阀Ⅰ(3)和截止阀Ⅱ(4),梭阀(2)的两腔分别与油缸(1)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截止阀Ⅰ(3)、截止阀Ⅱ(4)分别设置在梭阀(2)通往有杆腔、无杆腔的腔室上,梭阀(2)将油缸(1)低压侧的热油和空气排回油箱;有杆腔还连接有与油箱连通的补油控制回路,补油控制回路包括依次管路连通的补油泵组(5)、安全阀(6)、冷却器(7)和过滤器(8),补油控制回路通过管道将经过过滤的冷却后的低压油液补充到油缸(1)的有杆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乙顿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