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8830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6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一种减小施加于轴承的力的齿轮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的曲轴(12)包括偏心体(18、36)、第一轴部(16)以及第二轴部(38)。第一圆柱滚子轴承(22)配置在第一轴部(16)与支承构件(2)之间。第二圆柱滚子轴承(32)配置在第二轴部(38)与支承构件(2)之间。输入齿轮(34)在相对于第二圆柱滚子轴承(32)而言与偏心体(18、36)相反的一侧被固定于第二轴部(38)。在齿轮传动装置中,第一限制构件(6)安装在第一圆柱滚子轴承(22)与第三圆柱滚子轴承(24)之间。第二限制构件(44)安装在第二圆柱滚子轴承(32)与第三圆柱滚子轴承(30)之间。第三限制构件(10)安装于第一轴部,第四限制构件(42)安装于第二轴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与齿轮传动装置相关的技术。
技术介绍
公知有一种包括进行偏心旋转的偏心旋转齿轮和与偏心旋转齿轮相啮合的自转齿轮的齿轮传动装置。在这种齿轮传动装置中,利用具有偏心体和输入齿轮的曲轴使偏心旋转齿轮偏心旋转。由于自转齿轮与偏心旋转齿轮的齿数不同,因此若偏心旋转齿轮进行偏心旋转,则自转齿轮相对于偏心旋转齿轮进行相对旋转。在专利文献I的齿轮传动装置中,由圆柱滚子轴承对曲轴的轴部进行支承。另外,在偏心体与偏心旋转齿轮之间也配置有圆柱滚子轴承。在专利文献I的齿轮传动装置中,在曲轴的轴向上,在支承着轴部的一对圆柱滚子轴承之间配置有对偏心旋转齿轮进行支承的圆柱滚子轴承。在曲轴的轴向上,对轴部进行支承的圆柱滚子轴承的一端与垫圈相接触。对轴部进行支承的圆柱滚子轴承的另一端与对偏心旋转齿轮进行支承的圆柱滚子轴承的端部相接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 556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专利文献I的齿轮传动装置中,通过在曲轴的轴向上依次配置有用于支承轴部的圆柱滚子轴承、用于支承偏心旋转齿轮的圆柱滚子轴承、和用于支承轴部的圆柱滚子轴承,并在两侧配置垫圈,从而限制全部圆柱滚子轴承的轴向移动。专利文献I的圆柱滚子轴承通过使轴向的至少一端部与其他圆柱滚子轴承相接触而其限制其沿轴向移动。即,在专利文献I中,通过使圆柱滚子轴承的端部彼此相接触来限制圆柱滚子轴承的轴向移动。但是,若圆柱滚子轴承的端部彼此相接触,则可能会造成圆柱滚子轴承难以顺畅旋转。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即,在利用圆柱滚子轴承支承曲轴的齿轮传动装置中,实现圆柱滚子轴承的顺畅旋转。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说明书所公开的齿轮传动装置包括曲轴、偏心旋转齿轮、自转齿轮以及支承构件。曲轴具有偏心体和输入齿轮。偏心旋转齿轮与偏心体配合,并伴随着曲轴的旋转而偏心旋转。自转齿轮与偏心旋转齿轮相啮合,并具有与偏心旋转齿轮的齿数不同的齿数。另夕卜,自转齿轮相对于偏心旋转齿轮进行自转。支承构件支承着曲轴。曲轴具有自偏心体向旋转轴线方向的一侧延伸的第一轴部和自偏心体向旋转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延伸的第二轴部。在该齿轮传动装置中,第一圆柱滚子轴承配置在第一轴部与支承构件之间。第二圆柱滚子轴承配置在第二轴部与支承构件之间。第三圆柱滚子轴承配置在偏心体与偏心旋转齿轮之间。输入齿轮在相对于第二圆柱滚子轴承而言与偏心体相反的一侧被固定于第二轴部。另夕卜,在该齿轮传动装置中,第一限制构件安装在第一圆柱滚子轴承与第三圆柱滚子轴承之间。第二限制构件安装在第二圆柱滚子轴承与第三圆柱滚子轴承之间。第三限制构件在相对于第一圆柱滚子轴承而言与第一限制构件相反的一侧被安装于第一轴部。第四限制构件在相对于第二圆柱滚子轴承而言与第二限制构件相反的一侧被安装于第二轴部。优选地,该齿轮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间隔件,其用于维持第一限制构件与第三限制构件之间的间隔;以及第二间隔件,其用于维持第二限制构件与第四限制构件之间的间隔;第一间隔件在第一圆柱滚子轴承的滚动体的内侧被安装于第一轴部,并且,其长度比第一圆柱滚子轴承的滚动体的轴长长,第二间隔件在第二圆柱滚子轴承的滚动体的内侧被安装于第二轴部,并且,其长度比第二圆柱滚子轴承的滚动体的轴长长。优选地,第一间隔件作为第一圆柱滚子轴承的内圈发挥作用,第二间隔件作为第二圆柱滚子轴承的内圈发挥作用。优选地,支承构件包括:第一支承部,其对第一轴部进行支承;以及第二支承部,其与第一支承部相对并且固定于第一支承部,对第二轴部进行支承,第二限制构件与第二支承部的靠第一支承部侧的表面相接触,第四限制构件与第二支承部的位于与第一支承部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相接触。另外,对于“自转齿轮”,在从外部观察齿轮传动装置时,自转齿轮自身不一定进行自转。自转齿轮只要相对于偏心旋转齿轮相对地进行自转即可。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齿轮传动装置中,存在如下情况:在从外部观察齿轮传动装置时自转齿轮静止,而偏心旋转齿轮一边进行偏心旋转一边相对于自转齿轮进行自转。即,“自转齿轮相对于偏心旋转齿轮进行自转”也包括自转齿轮自身不自转而通过使偏心旋转齿轮进行自转,从而自转齿轮与偏心旋转齿轮相对旋转的方式。根据上述齿轮传动装置,第一圆柱滚子轴承的轴向端部与第三圆柱滚子轴承的轴向端部不接触。同样地,第二圆柱滚子轴承的轴向端部与第三圆柱滚子轴承的轴向端部不接触。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圆柱滚子轴承?第三圆柱滚子轴承相互阻碍其他轴承(第一圆柱滚子轴承?第三圆柱滚子轴承)的旋转。另外,在上述齿轮传动装置中,还能够防止第一圆柱滚子轴承?第三圆柱滚子轴承各自的保持器相互接触。圆柱滚子轴承所使用的典型的保持器大多是挠性材料的。因此,若保持器彼此接触则保持器会变形,从而可能会导致阻碍滚子(圆柱滚子轴承的滚动体)旋转的情况。上述齿轮传动装置通过限制圆柱滚子轴承的轴向端部相互接触而使圆柱滚子轴承稳定地旋转。另外,在上述齿轮传动装置中,第一圆柱滚子轴承与第二圆柱滚子轴承成一对,以使曲轴能够旋转的方式对曲轴进行支承。在一对轴承(第一圆柱滚子轴承与第二圆柱滚子轴承)之间存在有例如用于使偏心体与偏心旋转齿轮配合等的部件。在上述齿轮传动装置中,输入齿轮在第一圆柱滚子轴承与第二圆柱滚子轴承二者的外侧被固定于轴部(第二轴部)。因此,在上述齿轮传动装置中,不必将输入齿轮和与输入齿轮相啮合的齿轮(典型地说,是马达的输出齿轮)配置在存在有部件的部位(一对轴承之间)。其结果,能够使齿轮传动装置的尺寸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表不第一实施例的齿轮传动装置的剖视图。图2表示沿图1的I1-1I线的剖视图。图3表示由图1的虚线III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2:支承构件;6:第一限制构件;10:第三限制构件;16:第一轴部;18:偏心体;22:第一圆柱滚子轴承;24:第三圆柱滚子轴承;26:偏心旋转齿轮;28:偏心旋转齿轮;30:第三圆柱滚子轴承;32:第二圆柱滚子轴承;34:输入齿轮;36:偏心体;38:第二轴部;42:第四限制构件;44:第二限制构件;56:自转齿轮;100:齿轮传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齿轮传动装置的几个技术特征。另外,下述的事项分别单独具有技术实用性。可以是,齿轮传动装置包括偏心旋转齿轮和具有与偏心旋转齿轮的齿数不同的齿数且相对于偏心旋转齿轮进行相对旋转的自转齿轮。具体地说,可以是,齿轮传动装置包括内齿轮和外齿轮。内齿轮和外齿轮也可以一边相互啮合一边相对偏心旋转。即,也可以是,外齿轮一边与内齿轮相啮合一边进行偏心旋转。在该情况下,内齿轮相对于外齿轮进行自转。或者,也可以是,内齿轮一边与外齿轮相啮合一边进行偏心旋转。在该情况下,外齿轮相对于内齿轮进行自转。可以是,在外齿轮进行偏心旋转的类型的情况下,齿轮传动装置的壳体兼作内齿构件(内齿轮的一部分)。即,可以是,内齿轮形成于壳体的内周。在该情况下,可以是,内齿轮包括内齿构件和被插入到设于内齿构件的内周面的槽内的圆柱状构件。更具体地说,可以是,内齿轮由形成于内齿构件的内周面的槽和被插入到该槽内的圆筒状构件形成。可以是,在壳体的内侧配置有曲轴、外齿轮、以及将曲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齿轮架)。可以是,曲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轮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齿轮传动装置包括:曲轴,其具有偏心体和输入齿轮;偏心旋转齿轮,其与所述偏心体配合,并伴随着曲轴的旋转而偏心旋转;自转齿轮,其与偏心旋转齿轮相啮合,具有与偏心旋转齿轮的齿数不同的齿数,并且,相对于偏心旋转齿轮进行自转;以及支承构件,其对曲轴进行支承;曲轴具有自偏心体向旋转轴线方向的一侧延伸的第一轴部和自偏心体向旋转轴线方向的另一侧延伸的第二轴部,第一圆柱滚子轴承配置在第一轴部与支承构件之间,第二圆柱滚子轴承配置在第二轴部与支承构件之间,第三圆柱滚子轴承配置在所述偏心体与偏心旋转齿轮之间,所述输入齿轮在相对于第二圆柱滚子轴承而言与所述偏心体相反的一侧被固定于第二轴部,第一限制构件安装在第一圆柱滚子轴承与第三圆柱滚子轴承之间,第二限制构件安装在第二圆柱滚子轴承与第三圆柱滚子轴承之间,第三限制构件在相对于第一圆柱滚子轴承而言与第一限制构件相反的一侧被安装于第一轴部,第四限制构件在相对于第二圆柱滚子轴承而言与第二限制构件相反的一侧被安装于第二轴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好洋之
申请(专利权)人: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