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合收割机的燃油储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8605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6 0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联合收割机的燃油储存装置,由主燃油箱、副燃油箱及燃油油管构成,所述主燃油箱与副燃油箱通过燃油油管进行串联连接,其中主燃油箱通过燃油油管连接柴油机,副燃油箱通过燃油油管连接主燃油箱。收割机运行时,柴油机从主油箱获得燃料,由副燃油箱向主油箱内进行燃料补给。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提高燃油储存量,减少加油次数,提高联合收割机工作效率;同时,该设计方案又能使燃油箱避免与外界接触,有较高的安全性;另外,该联合收割机还能同时适应平地、长下坡、长上坡等地形的收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联合收割机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的燃油储存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联合收割机的燃油箱,多数为单燃油箱结构,由于受空间尺寸的限制,存油量一般只能满足6小时内的用油,这对一天需工作8小时以上的收割作业来说,还需另配油桶备用,非常不方便,影响作业效率。为解决重型机械在工作中燃油不足、频繁加油的问题,现行的普遍做法是增加一个副油箱,但主副油箱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主副油箱为一体机构,如中国专利201320310187.6、中国专利201310212656.5公开的就是一种主副油箱一体的加热油箱;另一种方式是主副油箱分开,通过油路切换装置,来实现燃油不足时的续燃,如中国专利201220268992.2公开了一种主副独立的油箱,通过输油管控油阀来实现主副油箱的切换,但此技术方案在加油时需要通过控油阀来切换操作,十分不便。而对于联合收割机领域,中国专利CN203181565 U公开了一种联合收割机的燃油存储装置,由主燃油箱及副燃油箱构成,其中主燃油箱与副燃油箱分别通过油管与油路转换开关一端连接,油路转换开关的另一端通过油管与发动机连接。上述技术虽然通过副燃油箱增加了收割机的燃油储存量,但所述副燃油箱位于联合收割机的侧后方,工作时需通过油路转换开关来切换油路,主副燃油箱间隔距离大,油路长,易发生漏油、破裂等故障,副燃油箱位置在收割机尾部,运输过程或者工作过程中有安全隐患;而且,主燃油箱与副燃油箱是独立连接关系,主副燃油箱各有一个加油口,在添加燃油的时候需要分别在两个燃油箱加燃油,加油不方便;工作时还需要人工切换油路开关操作来达到各自的工作状态,会耗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给工作带来不便,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油时间不便、燃油箱安全性能差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联合收割机的燃油储存装置,将副燃油箱通过油管与主燃油箱进行串联,柴油机的燃油由主燃油箱提供,副燃油箱进行补给主燃油箱的燃油,副燃油箱安装在操纵台、粮箱、脱粒装置三者之间的空间,隐藏于收割机整体中。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减少了因为燃料不足而需要暂停工作来为收割机添加燃料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燃油箱与外界的接触,有较高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联合收割机的燃油储存装置,包括主燃油箱736、副燃油箱738、燃油油管736a,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燃油箱736通过燃油油管与柴油机731连接,所述副燃油箱738通过燃油油管与所述主燃油箱736连接。所述主燃油箱736位于操纵台75下方、柴油机731的左方、输送槽2的下方、脱离分离3的前方,通过抱箍与螺纹固定在底盘机架71的上方。所述副燃油箱738位于操纵台、粮箱、脱粒装置三者之间的空间,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副油箱738位于操纵台75下方的柴油机731的后方、粮箱61的左方、脱离分离3的右方、底盘机架71的上方,且所述副燃油箱738的水平位置等于主燃油箱736的水平位置。所述燃油油管736a分别与主燃油箱736以及副燃油箱738的接头固定连接,燃油油管736a从柴油机731下方穿过,从而将主燃油箱736与副燃油箱738串行起来。所述燃油油管736a与主燃油箱和副燃油箱的连接方式为快速接头连接。或,所述燃油油管736a与主燃油箱和副燃油箱的连接方式为旋转接头连接。或,所述燃油油管736a与主燃油箱和副燃油箱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或,所述燃油油管736a与主燃油箱和副燃油箱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燃油油管736a为聚氨酯、紫铜管、铜锌合金管、尼龙管、铁氟龙管中的一种。所述燃油油管736a的端口还具有可拆卸的过滤网。—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主燃油箱736和副燃油箱738的出油口为一个,位于主燃油箱736和副燃油箱738的底部,通过燃油油管736a串联起来。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主燃油箱736和副燃油箱738的出油口为一个,位于主燃油箱736和副燃油箱738的侧面底端,通过燃油油管736a串联起来。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主燃油箱736和副燃油箱738的出油口为两个,位于主燃油箱736和副燃油箱738的底部,前端、后端各一个,所述燃油油管736a两端分叉为两支,一端的两支分别与主燃油箱底部前端、后端的出油口相连,另一端的两支分别与副燃油箱底部前端、后端的出油口相连。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主燃油箱736和副燃油箱738的出油口为两个,位于主燃油箱736和副燃油箱738的侧壁底端,前端、后端各一个,所述燃油油管736a两端分叉为两支,一端的两支分别与主燃油箱侧壁底端前端、后端的出油口相连,另一端的两支分别与副燃油箱侧壁底端前端、后端的出油口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收割机运行时,柴油机731从主油箱获得燃料,随着主燃油箱736内的燃料的减少,由副燃油箱738向主油箱内进行燃料补给,以获得更持久的工作时间,提高油箱燃油存储量,减少加油次数,从而提高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同时,可以有效避开同排气管的干涉,提高了油管的使用寿命,又能避免燃油箱与外界的接触,有较高的安全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不仅能适用于平地的收割,又能适用于长下坡、长上坡等地形的收割。【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收割机的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收割机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主、副油箱连接方式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主、副油箱连接方式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主、副油箱连接方式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主、副油箱连接方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联合收割机的燃油储存装置,包括主燃油箱736、副燃油箱738、燃油油管736a,其中,主燃油箱736通过油管与柴油机731连接,副燃油箱738与主燃油箱736串联连接。主燃油箱736位于操纵台75下方柴油机731的左方、输送槽2的下方、脱离分离3的前方,通过抱箍,采用螺纹连接固定在底盘机架71的上方。副燃油箱738位于操纵台、粮箱、脱粒装置三者之间的空间,具体而言,副油箱738位于操纵台75下方的柴油机731的后方、粮箱61的左方、脱离分离3的右方、底盘机架71的上方,且副燃油箱738的水平位置等于主燃油箱736的水平位置。如图3所示,主燃油箱736和副燃油箱738的出油口为一个,燃油油管736a位于主燃油箱736和副燃油箱738底部,燃油油管736a从柴油机731下方穿过,从而达到将主燃油箱736与副燃油箱738串行连接的目的。图3中,燃油油管736a两端为“L”型的弯曲管道,一端与主、副燃油箱底部相连,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焊接,也可以通过换向阀连接,或者通过快速接头连接、旋转接头连接、螺纹连接等方式。燃油油管736a可以为聚氨酯、紫铜管、铜锌合金管、尼龙管、铁氟龙管中的一种。燃油油管736a两端与两端的“L”型弯曲管路相连。整条燃油油管736a通过抱箍紧固在收割架台上。在燃油油管736a的两端的端口还具有过滤网737,可对燃油中的固体杂质、泡沫等进行清理。[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合收割机的燃油储存装置,包括主燃油箱(736)、副燃油箱(738)、燃油油管(736a),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燃油箱(736)通过燃油油管(736a)与柴油机(731)连接,所述副燃油箱(738)通过燃油油管(736a)与所述主燃油箱(73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涛陈明峰郑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