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明番专利>正文

一种可见及近红外光LED光触媒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7662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5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见及近红外光发光二极管(LED)光触媒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该光触媒装置包括能产生可见光或者近红外光的LED照明灯具以及覆盖在灯具上的光触媒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或者近红外光是主波长在400~1400nm波长的弱光区域光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可见光或者近红外光或者弱光照射下,也能产生良好的光催化反应,从而极大拓宽了光触媒的应用领域,使得光触媒可以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及家居环境;采用与掺杂改性光触媒带隙结构相匹配的特定波长可见光或近红外光LED作为激发光源,大幅提高了光催化的量子产率,从而使光触媒的催化功效得以大幅提升;近红外光LED或弱光光触媒装置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工作,可以应用在一些特殊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见及近红外光光触媒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覆盖有可见光或者近红外光光触媒膜层的可见及近红外光发光二极管(LED)光触媒装置与制作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环保、医疗保健等与光触媒相关的各

技术介绍
光触媒在特定波长光照射下,会产生具有强还原性的自由电子和强氧化性的空穴,同时,电子和空穴分别与环境中的O2和H2O作用,生成氧化力极强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这些粒子可以氧化还原分解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包括甲醛、甲苯、氨基等)和部分无机污染物(包括C0、N0x与SO2等),而且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固化病毒的蛋白质,杀灭细菌。光触媒能把有机污染物和细菌分解成无污染的H2O和CO2,而自身不发生变化。此外,部分光触媒(例如T12)具有超亲水性,空气中会在表面形成一层均匀水膜,附着的污染物容易清洗。因此,光触媒具有优异的净化空气、防污自清洁、杀菌等功能。光触媒可用来喷涂墙面、地面、家具表面,也可以用光触媒制造成各种工艺品等,但室内的光能极为有限,光触媒通常没有发挥出高效率。如果将光触媒喷涂于灯具的出光面制成光触媒灯,当光触媒灯通电时,表面的光触媒涂层产生极具活性的氢氧自由基,当空气流动时(如室内有人走动),有害气体和细菌碰到灯管的表面,会很快就被分解或杀灭,最终达到空气净化和灭菌的效果。光触媒层的亲水特性还可以在膜层表面形成一层平铺的水膜,从而导致灰尘难以附着在灯体表面,因而使灯具具有自清洁的效果。传统光触媒材料(主要是T12)只有在紫外光(波长<400nm)的激发下才能生成产生作用。但是,紫外光只占太阳光能量的3 - 5%,对于普通照明用的节能灯,紫外光含量只有数ppm(百万分之一)。紫外灯由于对人体的伤害,不能作为通用激发光源在公共场所及家居环境使用。因此,紫外光激发限制了传统光触媒材料的应用范围及功效。我们已授权专利CN201020599506.6公开了一种LED光触媒面光源装置,在LED光源的出光面上覆盖一层传统或金属元素掺杂改性光触媒膜层,这种面光源装置虽然可以在紫外光或可见光(380nm〈波长<780nm)照射下产生一定光触媒作用,但是其主要功能还在于可见光照明。在一些特殊场合,比如医院病房等,需要LED光触媒装置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工作,进行杀菌消毒,而且不会影响病人的睡眠,目前还没有此类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可见及近红外光LED光触媒装置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过渡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对传统光触媒材料进行掺杂,改变带隙结构,使其在可见光或近红外光照射下,也能产生良好的光催化反应。采用与改性光触媒能带相匹配的特定波长可见光或近红外光LED作为激发光源,大幅提高了光催化的量子产率,从而使光触媒的催化功效得以大幅提升。近红外光LED光触媒装置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工作,可以应用在一些特殊场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见及近红外光发光二极管(LED)光触媒装置,包括能产生可见光或者近红外光的LED照明灯具以及覆盖在灯具上的光触媒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主波长至少是在400?1400nm波长中的一种LED光源;所述光触媒膜层是覆盖在灯具出光面的膜层。作为优选,:所述光触媒膜层至少是覆盖在灯具出光面的金属或非金属掺杂改性的纳米尺寸T12颗粒膜层。作为优选,所述光触媒层的厚度为80nm?2mm。作为优选,所述光触媒层中T12颗粒平均粒度小于30nm。作为优选,所述光触媒层中T12掺杂元素为Fe、Cu、Cr、Co、Nb等过渡金属元素或B、C、N等非金属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优选,所述光触媒层中掺杂元素在T12中所占原子百分比为0.01%?10%。我们经过长期研究分析,采用过渡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掺杂改性可以有效提高光触媒对可见光(400nm〈波长<780nm)及近红外光(780nm〈波长<1400nm)的响应。一方面,掺杂可以使带隙变窄,能量对应可见光或近红外光波长,另一方面,掺杂会在带隙中引入缺陷能级,在可见光或近红外光照射下,缺陷能级中的电子跃迁至导带,或者价带电子跃迁至缺陷能级。因此,对于掺杂改性光触媒材料,可见光或近红外光激发就可以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这无疑极大拓宽了光触媒的应用领域,同时光催化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作为优选,所述近红外光至少是主波长在780?1400nm波长中的一种LED光源。作为优选,所述可见光或者近红外光是主波长在400?1400nm波长的弱光区域光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弱光区域的定义是:光通量远低于一般照明光源光通量,人眼无法正常感知,但其光通量仍可以对光触媒材料激发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并仍足以产生良好光催化反应的可见光或者近红外光发光区域。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可见及近红外光LED光触媒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掺杂改性的T12膜层的制备过程如下:直接将掺杂改性的T12颗粒覆盖于LED灯具出光表面,形成掺杂改性T12膜层;或者先将掺杂改性的T12颗粒按0.1?50%的重量比分散于以透明环氧树脂或透明硅树脂等为母体的有机聚合物中,然后将混合物覆盖于LED灯具出光表面,形成掺杂改性T12颗粒/有机聚合物母体复合膜层;或者先将未改性T12颗粒覆盖于LED灯具出光表面,形成未改性T12膜层,然后利用离子注入等方法对T12膜层进行掺杂改性,得到掺杂改性的T12膜层。T12膜层中掺杂改性的T12颗粒的制备过程如下:选用包含金属或非金属掺杂元素的前驱物,采用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等液相方法,直接制备掺杂改性的纳米T12颗粒;或者先采用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等液相方法,制备未掺杂的纳米T12颗粒,然后利用离子注入等方法对T12颗粒进行掺杂改性,得到掺杂改性的纳米T12颗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过渡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对传统光触媒材料进行掺杂,改变带隙结构,使其在可见光或近红外光照射下,也能产生良好的光催化反应,从而极大拓宽了光触媒的应用领域,使得光触媒可以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及家居环境。采用与掺杂改性光触媒带隙结构相匹配的特定波长可见光或近红外光LED作为激发光源,大幅提高了光催化的量子产率,从而使光触媒的催化功效得以大幅提升。近红外光LED及弱光区域光源光触媒装置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工作,可以应用在一些特殊场合,例如医院病房等。【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基于可见光LED球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见及近红外光发光二极管(LED)光触媒装置,包括能产生可见光或者近红外光的LED照明灯具以及覆盖在灯具上的光触媒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见光主波长至少是在400~1400nm波长中的一种LED光源;所述光触媒膜层是覆盖在灯具出光面的膜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葛飞吴明番王敬蕊李菲
申请(专利权)人:吴明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