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松平专利>正文

柴油、天然气双燃料一体式喷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6980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4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柴油、天然气双燃料一体式喷射器,包括喷射器主体,该喷射器主体上设有:柴油燃料入口;天然气燃料入口;燃料喷出口;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回油口;回油控制阀;柴油燃料喷射控制针阀,用于根据第二压力室、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压力室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控制第二压力室与燃料喷出口的连通或截止;天然气燃料喷射控制阀,设于第二阀腔,用于控制第二阀腔与燃料喷出口的连通或截止。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通过回油控制阀与柴油燃料喷射控制针阀的配合实现柴油燃料的喷射控制,或通过天然气燃料喷射控制阀实现天然气燃料的喷射控制,不同燃料之间可顺畅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燃料电控喷射器,尤其是柴油、天然气双燃料一体式喷射器
技术介绍
:随着对车辆经济性和替代燃料经济性、环保性的关注,汽车制造商和改装市场转向更加经济、环保车辆,以便提高效率和节能环保,所以替代燃料或两用燃料或多种燃料的有效使用,需要传统燃料发动机部件的独特配置。为适应多燃料的混合使用或选择切换使用,改装或生产的双燃料或多燃料经济环保汽车,一般是在原车基础上,于进气歧管上改装有与进气歧管连通的新增燃料喷射器,原车燃料喷射器和新增燃料喷射器是相互独立的分体结构。存在如下缺陷:1、容易引起汽车其它相关配件的干涉,改装安装不便。2、改装后的新增燃料喷射器无法与原车燃料喷射器一样达到最佳的喷射角度,会造成油耗的增加。3、新增的燃料喷射器容易产生油膜沉积和覆盖。4、无法适应或匹配先进的缸内直喷技术。为克服上述缺陷,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双燃料单体喷射器,但其结构复杂,燃料之间切换不顺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双燃料喷射器结构复杂,燃料之间切换不顺畅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柴油、天然气双燃料一体式喷射器。—种柴油、天然气双燃料一体式喷射器,包括喷射器主体,该喷射器主体上设有:柴油燃料入口,用于与高压油管连接;天然气燃料入口,用于与天然气燃料供给管路连接;燃料喷出口;第一通道,与柴油燃料入口和燃料喷出口连通,该第一通道中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阀腔、第一压力室、以及第二压力室;所述柴油燃料入口与第一压力室和第二压力室连通;所述第二压力室与燃料喷出口连通;第二通道,与天然气燃料入口和燃料喷出口连通,该第二通道的靠上位置设有第二阀腔;回油口,与所述第一阀腔连通;回油控制阀,设于第一阀腔内,用于控制第一压力室与回油口的连通或截止以调节第一压力室的压力大小;柴油燃料喷射控制针阀,设于第一通道内并位于第一压力室和燃料喷出口之间,其上端套设有第一弹性件,且其设有与第二压力室相对的由小渐大的锥形受压部,用于根据第二压力室、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压力室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上下移动以控制第二压力室与燃料喷出口的连通或截止;天然气燃料喷射控制阀,设于第二阀腔,用于控制第二阀腔与燃料喷出口的连通或截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通过回油控制阀与柴油燃料喷射控制针阀的配合实现柴油燃料的喷射控制,或通过天然气燃料喷射控制阀实现天然气燃料的喷射控制,不同燃料之间可顺畅切换;其次,其可以直接替换原车喷射器并安装于原车喷射器所在位置,可以达到最佳的喷射角度,减少油耗;另外,不会产生油膜沉积和覆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柴油、天然气双燃料一体式喷射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示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柴油、天然气双燃料一体式喷射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示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柴油、天然气双燃料一体式喷射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柴油、天然气双燃料一体式喷射器,包括喷射器主体,该喷射器主体上设有:柴油燃料入口 11,用于与高压油管连接;天然气燃料入口 12,用于与天然气燃料供给管路连接;燃料喷出口 2;第一通道,与柴油燃料入口 11和燃料喷出口 2连通,该第一通道中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阀腔30、第一压力室31、以及第二压力室32 ;所述柴油燃料入口 11与第一压力室31和第二压力室32连通;所述第二压力室32与燃料喷出口 2连通;第二通道,与天然气燃料入口 12和燃料喷出口 2连通,该第二通道的靠上位置设有第二阀腔42;回油口 13,与所述第一阀腔30连通;回油控制阀,设于第一阀腔内30,用于控制第一压力室31与回油口 13的连通或截止以调节第一压力室31的压力大小;柴油燃料喷射控制针阀51,设于第一通道内并位于第一压力室31和燃料喷出口 2之间,其上端套设有第一弹性件52,且其设有与第二压力室32相对的由小渐大的锥形受压部,用于根据第二压力室32、第一弹性件52和第一压力室3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上下移动以控制第二压力室32与燃料喷出口 2的连通或截止;天然气燃料喷射控制阀,设于第二阀腔42,用于控制第二阀腔42与燃料喷出口 2的连通或截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通过回油控制阀与柴油燃料喷射控制针阀的配合实现柴油燃料的喷射控制,或通过天然气燃料喷射控制阀实现天然气燃料的喷射控制,不同燃料之间可顺畅切换;其次,其可以直接替换原车喷射器并安装于原车喷射器所在位置,可以达到最佳的喷射角度,减少油耗;另外,不会产生油膜沉积和覆盖;且可适应或匹配先进的缸内直喷技术。进一步地,所述燃料喷出口 2包括第一喷出口 21、以及第二喷出口 22,第一喷出口21与第二压力室32连通,第二喷出口 22与第二阀腔42连通,第一喷出口 21和第二喷出口22相互平行,且喷射方向相同。结构简单,不论是柴油燃料还是天然气燃料,均可以达到最佳的喷射角度,减少油耗。再进一步地,所述回油控制阀包括:工字形线圈支架61,其纵向轴心处设有开口朝下的套接导向部,其周向外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第一电磁线圈62,设于工字形线圈支架61的环形凹槽上;第一活动体63,其一端套接于所述工字形线圈支架61的套接导向部内并可沿套接导向部上下移动;球阀64,与第一活动体63的另一端连接并位于第一阀腔与第一压力室之间的相互连通处;第二弹性件65,设于所述工字形线圈支架61的套接导向部内并与第一活动体63相抵;所述第一电磁线圈62通电时,第一电磁线圈62通电产生的磁力带动第一活动体63克服第二弹性件65的作用力沿套接导向部向上移动,使球阀64跟随第一活动体63由下向上移动并脱离第一阀腔30与第一压力室31之间的相互连通处,此时回油口 13与第一压力室31连通,第一压力室31通过回油口 13泄压,使第一压力室31的压力减小,此时,第二压力室32的压力推动柴油燃料喷射控制针阀51克服第一弹性件52的弹力和第一压力室31的压力向上移动,使第二压力室32与第一喷出口 21连通,实现柴油燃料喷射;所述第一电磁线圈62断电时,第一活动体63在第二弹性件65的复位作用力下沿套接导向部向下移动,使球阀64跟随第一活动体63由上向下移动并紧抵第一阀腔30与第一压力室31之间的相互连通处,此时回油口 13与第一压力室31相截止,使第一压力室31的压力渐渐增大直至与第二压力室32相等,此时,柴油燃料喷射控制针阀51在第一弹性件52的作用力下向下移动并紧抵第一喷出口 21,使第二压力室32与第一喷出口 21相截止,从而停止柴油燃料喷射。结构简单,通过对回油控制阀的控制,可间接控制柴油燃料的喷射。又进一步地,所述天然气燃料喷射控制阀包括:阀座71,其安装于第二阀腔42内,该阀座呈T字形,具有一横向定位部、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柴油、天然气双燃料一体式喷射器,包括喷射器主体,其特征在于,该喷射器主体上设有:柴油燃料入口,用于与高压油管连接;天然气燃料入口,用于与天然气燃料供给管路连接;燃料喷出口;第一通道,与柴油燃料入口和燃料喷出口连通,该第一通道中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阀腔、第一压力室、以及第二压力室;所述柴油燃料入口与第一压力室和第二压力室连通;所述第二压力室与燃料喷出口连通;第二通道,与天然气燃料入口和燃料喷出口连通,该第二通道的靠上位置设有第二阀腔;回油口,与所述第一阀腔连通;回油控制阀,设于第一阀腔内,用于控制第一压力室与回油口的连通或截止,以调节第一压力室的压力大小;柴油燃料喷射控制针阀,设于第一通道内并位于第一压力室和燃料喷出口之间,其上端套设有第一弹性件,且其设有与第二压力室相对的由小渐大的锥形受压部,用于根据第二压力室、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压力室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上下移动以控制第二压力室与燃料喷出口的连通或截止;天然气燃料喷射控制阀,设于第二阀腔,用于控制第二阀腔与燃料喷出口的连通或截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松平孙霞林
申请(专利权)人:胡松平孙霞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