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祥玉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车轮对路面碾压力发电的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256708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车轮对路面碾压力发电的发电系统,包括承重机构、液压机构、能量转换机构、能量聚集和释放机构、一个设置在路面以下的机械室以及设置在路边上的工作间。当车辆行驶过承重机构后产生碾压力,承重机构将碾压力通过液压机构存储为高压液压能;通过能量转换机构,将高压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并输出给能量聚集释放机构;能量聚合释放机构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得能量聚集并均匀释放以供发电机组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能量聚集释放机构,在聚集足够的铁球时,即可向发电机组释放能量以供发电。利用白天事先聚集的能量能够满足发电机组在行车较少的夜晚发电的需要,如此往复循环,即实现了利用间断的碾压力实现不间断发电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电系统,具体来说是一种利用车轮对路面碾压力发电的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与依赖的增加,导致能源日渐枯竭,而且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导致环境污染严重,需要开发各种形式的可再生能源替代。风、光、水等由于储量丰富。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成为理想的可再生能源,这些发电方式各有缺点,有的会给环境造成污染,有的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也有的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制约。实际上,人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可利用的绿色能源,如随着国家建设的迅猛发展,公路等交通工具的潜能资源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具体为车辆在行驶中车轮与路面的接触所产生的碾压力,众多的公路每天的通行量巨大,产生的碾压力源源不断。对于源源不断的路面碾压力,已经有人提出了一些利用这些碾压力实现发电的技术方案,但现有的技术方案较为简单,且受车辆通行量的限制。如在夜间,车辆较少或者没有车辆通过,发电系统就会停止工作。导致发电不连续,或是发电量太小,即发电机组的发电工作受到行车多少的影响。现有技术中利用碾压力发电的技术带来的社会价值,与发电系统的造价相比,其经济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碾压力不连续导致发电间断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车轮对路面碾压力发电的发电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种利用车轮对路面碾压力发电的发电系统,包括承重机构、液压机构、能量转换机构;当车辆行驶过承重机构后产生碾压力,承重机构将碾压力通过液压机构存储为高压液压能;通过能量转换机构,将高压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并输出;所述发电系统还包括能量聚集释放机构;所述能量聚集释放机构包括第一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铁球、以及供铁球循环运动的梯形跑道;所述梯形跑道包括跑道一、跑道二、跑道三、跑道四;跑道一和跑道四分别为梯形跑道的两侧边,所述跑道二为梯形跑道的上边,跑道三为梯形跑道的底边;所述跑道一靠近跑道三的一端设有供铁球通过的开口一 ;所述跑道四靠近跑道三的一段设有供铁球通过的开口二;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梯形跑道的两侧;第一传送装置的倾斜角与跑道一的倾斜角一致,第二传送装置的倾斜角与跑道四的倾斜角一致;所述能量转换机构为第一传送装置提供动力;所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若干个挂钩用以带动铁球沿跑道一向上运动;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包括第一转轴以及若干个用以限位铁球的托盘,铁球在重力作用下沿跑道四向下运动并驱动第一转轴运动。进一步的,所述发电系统还包括一个设置在路面以下的机械室;所述机械室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与路面为一体;所述承重系统包括碾压板、传动杆、杠杆、弹性装置、第一固定墩;所述碾压板一端铰接在顶板上表面,碾压板的另一端沿行车方向为自由端;所述弹性装置安装在碾压板与顶板之间以满足碾压板在受压后迅速复位的要求;所述顶板上还开设有传动孔;所述传动杆一端穿过所述传动孔固定在所述碾压板的下表面;所述传动杆另一端与所述杠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杠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墩上。进一步的,所述碾压板为方形,包括板一和板二 ;所述机械室的顶板上表面设有能容纳碾压板的容纳腔,在容纳腔朝向来车方向的侧壁上预埋有固定杆;所述板一的一端与固定杆铰接;板一的另一端与板二的一端铰接;板二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向车辆行进方向延伸;所述顶板上的传动孔设置在板一与板二铰接点的正下方;所述传动杆的上端固定在板一与板二的铰接的一端,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组,所述弹簧组均匀分布在板一与板二铰接的一端附近;所述板二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组滑轮,以减小板二与顶板间的摩擦力;所述杠杆与所述传动杆连接端的下方设有弹性装置,当杠杆受到的压力消失后,所述弹性装置帮助杠杆迅速复位。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系统包括高压液压栗、第一储油罐、第二储油罐、自动调节出油设备、自动回油装置、第一液压顶、第二液压顶、第二固定墩、长短调节器;所述高压液压栗的活塞杆顶端固定在所述杠杆的中间位置;所述传动杆通过杠杆带动所述高压液压栗的活塞杆做上下运动;所述高压液压栗的进油管与第二储油罐连接;所述高压液压栗的出油管与所述第二储油罐连接;所述自动调节出油设备包括第一出油管和第二出油管;所述自动调节出油设备的进油管与所述高压第一储油罐的出油管连接,第一出油管、第二出油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压顶和第二液压顶的进油管连接;所述第一液压顶与第二液压顶的出油管分别与自动回油装置的进油管连接,所述自动回油装置的回油管与所述第一储油罐连接;所述第一液压顶和第二液压顶纵向设置;第一液压顶和第二液压顶的顶杆顶部分别装有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液压顶和第二液压顶的顶杆分别带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做上下运动;所述第二固定墩设置在第一液压顶和第二液压顶的中间位置;所述长短调节器的中间位置固定在第二固定墩的顶部;所述长短调节器的一端与第一液压顶的顶杆顶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压顶的顶杆顶端连接;所述长短调节器与自动回油装置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长短调节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自动回油装的换向阀铰接。进一步的,所述能量转换机构包括第一单向飞轮第一单向飞轮、第二单向飞轮、第二转轴;所述第一、第二单向飞轮通过第二转轴串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单向飞轮第一单向飞轮与第一液压顶的齿条齿合;所述第二单向飞轮与所述第二液压顶的齿条齿合;所述第一液压顶与所述第二液压顶交错运行分别带动第一、第二单向飞轮交错运转;第一、第二单向飞轮运转带动第二转轴转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送装置还包括第三转轴和传送带;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连接以向第一传送装置输送动力;所述若干个挂钩均分分布在传送带上,相邻两挂钩的距离与跑道一的长度一致;所述挂钩上设有若干个滚珠便于减少运送铁球时的摩擦力。进一步的,所述梯形跑道还包括压力传感器一、压力传感器二、控制器一、控制器二、挡板一、挡板二、气缸一、气缸二 ;所述压力传感器一设置在所述跑道二靠近跑道一的一端,压力传感器一与控制器一连接;所述跑道三靠近跑道一的一端设有挡板一,所述挡板一垂直方向穿过跑道三与设置在跑道三下方的能够带动挡板一做上下运动的气缸一连接;所述气缸一与所述控制器一连接;所述跑道二靠近跑道四的一端设有挡板二 ;所述挡板二垂直方向穿过跑道二与设置在跑到二下方的能够带动挡板二做上下运动的气缸二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二与控制器二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二设置在跑道三靠近跑道四一端,所述压力传感器二与所述控制器二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三转轴上设有直径为第一齿轮直径1/2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齿合,以提高第三转轴的转速。优选的,所述梯形跑道的跑道一倾斜角为45度,跑道二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便于铁球沿跑道二滚向跑道四,跑道四垂直设置,跑道三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便于铁球沿跑道三滚向开口一。优选的,所述第二传送装置还包括传送带和速度控制器;所述若干个托盘均匀分布在传送带上;所述相邻两托盘的距离与跑道四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一转轴与速度控制器连接;速度控制器控制第一转轴匀速运动;所述第一转轴向发电机组供应发电动力。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以下有益效果:1.能量收集与转换: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承重机构和液压机构,可将车辆对路面的碾压力集中收集并转换成高压液压力,再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能量转换机构,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利用车轮对路面碾压力发电的发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车轮对路面碾压力发电的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机构、液压机构、能量转换机构;当车辆行驶过承重机构后产生碾压力,承重机构将碾压力通过液压机构存储为高压液压能;通过能量转换机构,将高压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并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祥玉朱茂杨
申请(专利权)人:朱祥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