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摄影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19497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1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摄影镜头,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r1,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r2,在第一透镜组Gr1和第二透镜组Gr2之间配置拦光光阑ST1,在第二透镜组内部配置孔径光阑ST2,在拦光光阑ST1和孔径光阑ST2之间,配置中性灰色负屈光度镜片A,物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时,上述的第一透镜组Gr1和第二透镜组Gr2向物方移动,实现合焦,且满足以下条件式的摄影镜头;0.5≤|F/FA|≤2.5;该摄像头具有小型化,高性能,焦内锐利,焦外柔美的特点;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镜头应用
,具体为一种新型摄影镜头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日本特开平11-231209号专利,从物体一侧起,由第一透镜组Grl 和第二透镜组Gr2组成,光阑位于两透镜组之间,第二组的最物体端处配置了 AH)滤镜 (Apodization optical element变迹光学元件),以实现离焦光斑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变暗, 形成自然柔美的离焦光斑。但是,由于采用的ND滤镜玻璃和相胶合的玻璃折射率非常接 近,导致AH)滤镜的屈光度几乎为0,或者说非常的弱,这样,对于矫正像差基本上没有太大 的功效,因此光圈不能太大,性能也无法做到更好。 还有公知的日本特开2012-128151号专利,从物体一侧起,由第一透镜组Grl 和第二透镜组Gr2组成,光阑位于两透镜组之间,第二组的最物体端处配置了 AH)滤镜 (Apodization optical element变迹光学元件),以实现离焦光斑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变暗, 形成自然柔美的离焦光斑。但是,由于采用可变形的镜片,加工制造相对困难,商品化困难, 成本也相对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公知的STF功能(Smooth Transmission Focus的缩写)存在的缺 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个高性能,低成本的具有焦内锐利,焦外柔美的STF功能摄影镜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摄影镜头,从物体侧起至像 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rl,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r2,在第一透镜组Grl 和第二透镜组Gr2之间配置拦光光阑ST1,在第二透镜组内部配置孔径光阑ST2,在拦光光 阑ST1和孔径光阑ST2之间,配置中性灰色负屈光度镜片A,物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 时,上述的第一透镜组Grl和第二透镜组Gr2向物方移动,实现合焦。且满足以下条件式的 摄影镜头。 0.5^ | F/FA | ^2.5 (1)其中, F:无限远时,整个光学系的焦点距离; FA:第二透镜组中性灰色负透镜A的焦点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条件式(2); 1 彡 |F1/F2| 彡 4 (2) 其中, F1:第一透镜组Grl的焦距; F2:第二透镜组Gr2的焦距;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距镜头,第二透镜组Gr2中性灰色负透镜的d线的 透过率满足条件式(3); 0? 3彡A彡0? 7(当厚度为2mm时)(3) 透过率公式为:T = A(D/2) (4)其中, A:当中性灰色玻璃的厚度为2mm时的d线(波长为587. 56nm)的透过率。 D:中性灰色玻璃的厚度。 T:厚度相对应的d线透过率。 如果超过条件式(1)的上限的话,中性灰色负透镜的屈光度过强,虽然焦外柔美 容易实现,但是镜片的边缘厚度过厚,导致镜头的透过率太低,光线偏暗,如果超过条件式 (1)的下限的话,镜头的透过率虽然很好,但是焦外柔美的光斑就很难实现。 如果超过条件式(2)的上限的话,那么第一透镜组的屈光度过弱,镜头的长度将 会很大,体积变大,对焦行程也会加长,不利于小型化,如果超过条件式(2)的下限,虽然对 小型化有利,但是像差矫正相对困难,不利于高性能化。 如果超过条件式(3)的上限的话,第一镜中性灰色玻璃的透过率太高,要达到焦 外柔美的效果,中性灰色负透镜的屈光度就需要非常的强,不利于加工和相差的矫正,如果 超过条件式(3)的下限的话,虽然很容易实现焦外柔美光斑的效果,但是镜头的透过率将 会偏低,导致很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摄像头具有小型化,高性能,焦内锐利, 焦外柔美的特点;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中性灰色负透镜A从中心到边缘的透过率图表;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无穷远,最大摄影倍率时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 率色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中性灰色负透镜A从中心到边缘的透过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如图1所示,第1实施例的摄影镜头从物体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 Grl,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r2组成。第二透镜组Gr2最物体端,配置拦光光阑ST1,第二 透镜组内部配置孔径光阑ST2,在拦光光阑ST1和孔径光阑之间配置中性负透镜A。第1实施例的无穷远,最大摄影倍率时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 色差如图2所示。 中性灰色负透镜A从中心到边缘的透过率图表如图3所示。 第1实施例的数据如下。 R(mm):各个面的曲率半径 D(mm):各镜片间隔和镜片厚度 Nd :d线的各个玻璃的折射率 Vd:玻璃的阿贝数焦点距离:102. 2630 Fno :2. 05半画角《:11.92 (第二实施例) 如图4所示,第1实施例的摄影镜头从物体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 Grl,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r2组成。第二透镜组Gr2最物体端,配置拦光光阑ST1,第二 透镜组内部配置孔径光阑ST2,在拦光光阑ST1和孔径光阑之间配置中性负透镜A。 第1实施例的无穷远,最大摄影倍率时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 色差如图5所示。 中性灰色负透镜A从中心到边缘的透过率图表如图6所示; 第2实施例的数据如下。 R(mm):各个面的曲率半径 D(mm):各镜片间隔和镜片厚度 Nd :d线的各个玻璃的折射率 Vd:玻璃的阿贝数焦点距离:1〇2. "43 Fno :2. 05半画角《:11.8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 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主权项】1. 一种新型摄影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 镜组Grl,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r2,在第一透镜组Grl和第二透镜组Gr2之间配置拦光 光阑ST1,在第二透镜组内部配置孔径光阑ST2,在拦光光阑STl和孔径光阑ST2之间,配置 中性灰色负屈光度镜片A,物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时,上述的第一透镜组Grl和第二 透镜组Gr2向物方移动,实现合焦,且满足以下条件式的摄影镜头; 0.5^ IF/FAI ^2.5 (1) 其中, F :无限远时,整个光学系的焦点距离; FA :第二透镜组中性灰色负透镜A的焦点距离。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条件式(2); 1 彡 |F1/F2| 彡 4 (2) 其中, Fl :第一透镜组Grl的焦距; F2 :第二透镜组Gr2的焦距。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距镜头,第二透镜组Gr2中性灰色负透镜的d线的透 过率满足条件式(3); 0.3彡A彡0.7 (当厚度为2mm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摄影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r1,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r2,在第一透镜组Gr1和第二透镜组Gr2之间配置拦光光阑ST1,在第二透镜组内部配置孔径光阑ST2,在拦光光阑ST1和孔径光阑ST2之间,配置中性灰色负屈光度镜片A,物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时,上述的第一透镜组Gr1和第二透镜组Gr2向物方移动,实现合焦,且满足以下条件式的摄影镜头;0.5≤|F/FA|≤2.5   (1)其中,F:无限远时,整个光学系的焦点距离;FA:第二透镜组中性灰色负透镜A的焦点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长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