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变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2415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1 0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望远变焦镜头,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1、负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组G3、正屈光度的第四透镜组G4和正屈光度的第五透镜组G5;其中,第一透镜组G1由负屈光度前组G1a、正屈光度的中间组G1b和正屈光度后组G1c组成;当物体从无限远向近距离移动时候,第一透镜组G1的正屈光度中间组G1b由物体侧向像面侧移动实现合焦;第五透镜组G5由正、负屈光度两部分组成,在调整后焦距BF的时候,移动第五透镜组G5的前部分正屈光度镜片G5a来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快捷,可实现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小体积,成本低,高性能的变倍比超过2倍,望远端视角小于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望远变焦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影镜头
,特别涉及望远变焦镜头。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公知的望远变焦电影镜头多数都以屈光度为正的第一组固定,和若干移动组结合的结构比较多,比如公知的日本特许2012

182810号专利,从物体一侧起,由正屈光度第一组,负屈光度第二组,负屈光度第三组和正屈光度第四组构成,变焦时,第一组和第四组固定,通过移动第二,三组实现,合焦时,通过移动第一组的后部分来实现。由于第一组结构为正,正屈光度两部分镜头组构成,因此入射瞳距离相对较远,同时对焦组的屈光度相对较弱,合焦移动量偏大,这样会导致镜头体积粗大,另外变焦的时候,只有两组移动,因此移动量也偏大,像面弯曲补正也相对困难。
[0003]还有公知的日本特许第4880498号专利,从物体一侧起,由正的屈光度第一组,负的屈光度第二组,正的屈光度第三组和正的屈光度第四组构成。变焦时,第一组,第四组固定,通过移动第二,三组实现变焦。其中第一组为两部分组成,合焦的时候,通过移动第一组后部分实现。整体结构虽然能够实现小型化设计,但是第一组结构为两部分组成,合焦的时候,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变化很大,导致画角变化大,也就是说合焦的时候,呼吸效应很大,不适合用于专业的视频拍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望远变焦镜头,可以有效解决整体结构虽然能够实现小型化设计,但是第一组结构为两部分组成,合焦的时候,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变化很大,导致画角变化大,也就是说合焦的时候,呼吸效应很大,不适合用于专业的视频拍摄需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望远变焦镜头,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1、负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组G3、正屈光度的第四透镜组G4和正屈光度的第五透镜组G5;
[0007]其中,第一透镜组G1由负屈光度前组G1a、正屈光度的中间组G1b和正屈光度后组G1c组成;
[0008]当物体从无限远向近距离移动时候,第一透镜组G1的正屈光度中间组G1b由物体侧向像面侧移动实现合焦;第五透镜组G5由正、负屈光度两部分组成,在调整后焦距BF的时候,移动第五透镜组G5的前部分正屈光度镜片G5a来实现,且满足以下条件式(1)、(2)和(3);
[0009]0.5≤F1b/F1≤2.5 (1);
[0010]0.2≤|F1bc/F1a|≤1 (2);
[0011]1.0≤|F1a/Fw|≤2.5 (3);
[0012]其中,
[0013]F1:第一透镜组G1的在无限远状态下的焦距;
[0014]F1a:第一透镜组G1的前组G1a的焦距;
[0015]F1b:第一透镜组G1的中间组G1b的焦距;
[0016]F1bc:第一透镜组G1的中组G1b和后组G1c在无限远状态下的合成焦距;
[0017]Fw:广角端在无限远状态下的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
[00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五透镜组G5由前组G5a和后组G5b两部分组成,其中G5a的焦距为F5a,在调整后焦距BF的时候,移动G5a实现微调,G5b固定不动,且满足条件式(4)和(5);
[0019]0.5≤F5a/WL≤2.0 (4);
[0020]0.2≤ΔBF/G5S≤1.5 (5);
[0021]其中,
[0022]F5a:第五透镜组G5中的前组G5a的焦距;
[0023]G5S:调整后焦距BF的第五透镜组G5的前部分G5a移动量;
[0024]ΔBF:调整G5a的移动量为G5S的时候,后焦距BF的变化量。
[002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二透镜组G2由物体侧向像方测移动,移动量为S2,用于实现小型化的同时实现高性能要求;第三透镜组G3,第四透镜组G4需要配合第二透镜组G2来移动,用于实现高性能要求,同时矫正球差,像面弯曲像差,满足条件式(6);
[0026]0.3≤(S2+S3+S4)/Fw≤1.2 (6);
[0027]其中,
[0028]S2: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二透镜组G2的移动量;
[0029]S3: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二透镜组G3的移动量;
[0030]S4: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第二透镜组G4的移动量;
[0031]Fw:无限远状态下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
[0032]其中,如果超过条件式0.5≤F1b/F1≤2.5(1)的上限的话,F1b的屈光度太弱,如果实现近距离的拍摄,对焦透镜组G1b的移动量过大,会导致第一透镜组G1的体积增大,很难实现小型化的要求。如果超过条件式(1)的下限的话,对焦透镜组G1b的屈光度很强,虽然比较容易实现小型化的要求,但是屈光度太强会导致球差,色散,慧差等一系列的像差急剧增大,导致很难得到高性能的要求。
[0033]如果超过条件式0.2≤|F1bc/F1a|≤1(2)的上限的话,第一透镜组G1的中的G1a负屈光度太强,虽然广角端很容易实现小型化,但是会导致望远端不易实现小于8
°
的要求,将会导致变焦组移动量增大,整个光学系统体积增大。如果超过条件式(2)的下限的话,第一透镜组G1中的中间部分G1b和后端部分G1c合成屈光度很强,虽然容易实现2倍以上的变焦比,但是由于前部分的G1a的屈光度较弱,会导致在广角端时,第一透镜组G1的最前面的镜片外径增大,导致整个光学系统外径很大。
[0034]如果超过条件式1.0≤|F1a/Fw|≤2.5(3)的上限的话,第一透镜组G1的前部分G1a屈光度太弱,或整个光学组的广角端屈光度太强,都将导致第一透镜组G1的外径变得很粗,很难实现小型化的要求。如果超过条件式(3)的下限的话,虽然很容易实现第一透镜组G1的
小型化设计要求,但是要实现望远短8
°
以下的视角设计要求就变得比较困难,如要实现,第二透镜组G2以及第三透镜组G3,第四透镜组G4的移动量将大幅度的增大,导致镜头轴向长度大幅度增长,也很难实现小型化的设计要求。
[0035]如果超过条件式0.5≤F5a/WL≤2.0(4)的上限的话,第5透镜组的前部分G5a的屈光度太弱,调整后焦距BF所需要的移动量过大,会导致不敏感,同时后端空间有限,结构上设计困难。如果超过条件式(4)的下限的话,第5透镜组的前部分G5a的屈光度太强,调整后焦距BF所需要的移动量过小,太敏感,容易导致调整过程中,性能变化太大,无法实现高性能的要求。
[0036]如果超过条件式0.2≤ΔBF/G5S≤1.5(5)的上限的话,第五透镜组G5a调节后焦距的效果太敏感,容易导致性能变化过大,很难实现高性能的要求。如果超过条件式(5)的下限的话,第五透镜组G5中的G5a调节后焦距BF的敏感度太弱,导致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1、负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镜组G3、正屈光度的第四透镜组G4和正屈光度的第五透镜组G5;其中,第一透镜组G1由负屈光度前组G1a、正屈光度的中间组G1b和正屈光度后组G1c组成;当物体从无限远向近距离移动时候,第一透镜组G1的正屈光度中间组G1b由物体侧向像面侧移动实现合焦;第五透镜组G5由正、负屈光度两部分组成,在调整后焦距BF的时候,移动第五透镜组G5的前部分正屈光度镜片G5a来实现,且满足以下条件式(1)、(2)和(3);0.5≤F1b/F1≤2.5 (1);0.2≤|F1bc/F1a|≤1 (2);1.0≤|F1a/Fw|≤2.5 (3);其中,F1:第一透镜组G1的在无限远状态下的焦距;F1a:第一透镜组G1的前组G1a的焦距;F1b:第一透镜组G1的中间组G1b的焦距;F1bc:第一透镜组G1的中组G1b和后组G1c在无限远状态下的合成焦距;Fw:广角端在无限远状态下的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望远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五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长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