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利用蜗杆状切割工具进行工件的硬精加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0293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4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利用蜗杆状切割工具(2)进行工件(1)的硬精加工的方法,其中工件(1)包括轴线(a)且沿工件(1)的圆周设置有压型(3),其中切割工具(2)包括轴线(b)且设置有加工表面(4),其中在工件(1)围绕其轴线(a)和切割工具(2)围绕其轴线(b)的同时同步的旋转时,通过在切割工具(1)的轴线(a)方向上移动切割工具(2),利用加工表面(4)进入压型(3)中的给定的啮合来执行压型(3)的硬加工工序,并且其中在硬加工工序期间,在切割工具(2)的轴线(b)方向上将位移运动叠加到切割工具(2)。为了在工件的操作时获得改进的噪声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位移运动由至少一个第一区间(5)和至少一个第二区间(6)组成,在第一区间(5)处,切割工具在其轴线(b)方向中的一个方向(R1)上移动,并且在第二区间(6)处,切割工具(2)在其轴线(b)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R2)上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其中工件包括轴线且沿工件的圆周设置有压型,其中切割工具包括轴线且设置有加工表面,其中在工件围绕其轴线和切割工具围绕其轴线的同时同步的旋转时,通过在切割工具的轴线方向上移动切割工具,利用加工表面进入压型中的给定的啮合来执行压型的硬加工工序,且其中在硬加工工序期间,在切割工具的轴线方向上将移动运动叠加到切割工具。
技术介绍
在硬精修整、尤其是齿轮的硬精修整时,利用研磨蜗杆的研磨在本领域的情况中是公知的。以示例性的方式参考EP 1987919A2,其中研磨蜗杆被描述成所提及的目的。与此一道发生了连续的研磨工序(与要被研磨的齿轮的独立齿间隙的非连续研磨相反),其中研磨蜗杆与要被研磨的齿轮相啮合,且该齿轮和研磨蜗杆通过适当的横向进给以相关联的方式彼此相对旋转。由此,在齿和型材的各自的展成研磨时,可以提供的是在加工期间(S卩,当蜗杆在齿轮的轴线方向上通过分别的横向进给被导向时)研磨蜗杆在其轴线方向上被移位(所谓的“位移”)以补偿研磨蜗杆的磨损。由此,考虑到所计划的和所规划的位移运动,研磨机器的电子齿轮箱保证了螺旋形的耦合,该电子齿轮箱确保研磨蜗杆和工件之间的精确的同步旋转。针对每一工件,在加工时提供了研磨蜗杆的限定的蜗杆区域。由此得出在两个整修工序之间要被研磨的部件的数量。通常,以两个整修工序之间的所有部件(即,每次整修的部件)与所需的质量相对应的方式来计算所提及的位移量,并且获得最大的生产力。在不具有所提及的各自在位移时具有较低位移量的位移的研磨中,在齿轮的齿的凸缘表面处形成常规的结构,其中研磨纹路沿着工件的整个宽度彼此平行延续。在齿轮箱中的齿轮对的啮合期间,这样的结构对噪声特性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改进噪声特性,已经开发了改变表面结构的方法,使得平行延续的研磨纹路被中断或根本不再存在。表面结构的特征于是在于在型材的方向上的研磨纹路的偏移布置。在EP I 600 236 BI中,使用了另一种手段,其中不均等地选择了工件沿齿宽度的运动。WO 2007/139708 A2描述了一种解决方案,其中通过位移研磨蜗杆的不同的轴区域而使其接触,以补偿由磨损所导致的研磨蜗杆的直径的改变。此外,JP H06 15527 A利用研磨工具的位移运动来以最优的方式使用工具寿命。所有已知的方法要么是费力的要么不提供期望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进一步开发一种用于以获得更好结果的方式来利用一般种类的加工成形的切割工具进行工件的硬精加工的方法。因此,应该在工件的操作期间获得改进的噪声特性。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目的的解决方案的特征在于,位移运动由至少一个第一区间和至少一个随后的第二区间组成,在第一区间处,切割工具在其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移动,并且在第二区间处,切割工具在其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上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位移运动由单个第一区间和单个第二区间组成,在第一区间处,切割工具在其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移动,并且在第二区间处,切割工具在其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上移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位移运动由首先的第一区间和随后的第二区间组成,在第一区间处切割工具在其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移动,且在第二区间处切割工具在其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上移动,其中,随后跟随着至少一个另外的第一区间以及至少一个另外的第二区间,在另外的第一区间处,切割工具在其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移动,并且在另外的第二区间处,切割工具在其轴线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上移动。因此,可以提供两个以上的这些区域,其每一个都包括切割工具首先在一个方向上且随后在另一个方向上的运动,例如,跟随其后的是6个或8个区间。还可以提供的是单独区间的数目是奇数,因此,例如,跟随其后的是3个、5个或7个单独区间。单个(单独)区间的长度基本相等;但是还可以提供的是区间的长度不均等。由此,在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内的位移运动可以是在工件的轴线的延续上方的、在切割工具的轴线方向上的运动的线性延续。可选地,同样可能的是,在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内的位移运动可以是在工件的轴线的延续上方的、在切割工具的轴线方向上的运动的正弦延续。此外,其他的函数延续也是可能的,例如斜坡状延续或不同形式的轨迹的组合。优选地,在加工工序开始时、在工件的其中一个轴端区域中,以及在加工工序结束时、在工件的另一个轴端区域中,切割工具沿其轴线的位置是相等的。优选地,工件是齿轮,于是压型是该齿轮的齿。由此,齿轮优选地是外齿齿轮。但是,工件还可以包括其他型材,例如,其可以是具有外部压型的转子。优选地,硬精加工工序是研磨工序,其中使用研磨蜗杆作为切割工具。所提出的方法允许以有效而简单的方式通过特定的位移工序来改变齿凸缘(在齿轮的情况下)上的表面结构,并由此在稍后的操作期间改进齿轮的噪声特性。此外,在随着噪声的减小,有效地增加了研磨的生产力。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来执行研磨工具的位移,并由此可以获得对凸缘表面的有利影响。所提出的方法构成了齿轮和类似型材的有益的精加工。因此,由于本专利技术,齿轮和类似型材的精加工的特征在于,在展成研磨时,研磨蜗杆在轴线方向上移位(从而“位移”)了特定量,使得在齿凸缘表面上的研磨纹路不再连续。由此,位移的运动方向被改变了一次或若干次。因此,在齿凸缘上创建了显示出不同方向的结构的区域。所提及的方向的改变(位移运动的变向)可以在沿工件宽度的有规律的以及不规律的距离上发生,这还分别影响区域的尺寸以及区域的结构。在这些位移区域中,位移和进给率速度可以保持不变或可变。在加工期间,位移运动的变向还导致了每个行程的总位移运动的减小。这对每次整修的部件数有有利影响,且这分别意味着生产力的提高。因此,有利地减少了每个部件的整修时间并随之减少了每个部件的按比例的工具成本。【附图说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以立体图示出了与研磨蜗杆啮合的齿轮的一部分,该研磨蜗杆用于对齿轮的齿进行硬精加工,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移移位运动的轨迹,其作为沿着齿轮宽度的研磨蜗杆的进给动作的函数在齿轮的研磨期间被叠加到研磨蜗杆(在该函数的轨迹下方,描述了要被研磨的齿轮的位置),以及图3根据图2的描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替代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示出了齿轮形式的工件1,其包括齿形式的压型。为了研磨该齿3以从而对其进行硬精修整,提供了研磨蜗杆形式的蜗杆状切割工具2。工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利用蜗杆状切割工具(2)进行工件(1)的硬精加工的方法,其中,工件(1)包括轴线(a)且沿工件(1)的圆周设置有压型(3),其中,切割工具(2)包括轴线(b)且设置有加工表面(4),其中,在工件(1)围绕其轴线(a)和切割工具(2)围绕其轴线(b)的同时同步的旋转时,通过在切割工具(1)的轴线(a)方向上移动切割工具(2),利用加工表面(4)进入压型(3)中的给定的啮合来执行压型(3)的硬加工工序,并且其中,在硬加工工序期间,在切割工具(2)的轴线(b)方向上将位移运动叠加到切割工具(2),其特征在于,位移运动由至少一个第一区间(5)和至少一个第二区间(6)组成,在第一区间(5)处,切割工具在其轴线(b)方向中的一个方向(R1)上移动,并且在第二区间(6)处,切割工具(2)在其轴线(b)方向中的另一个方向(R2)上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尔吉·格林科
申请(专利权)人:卡普机床有限公司耐尔斯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