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及循环油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19399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4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及循环油的方法,属于锻压机领域,该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包括机身体,机身体设置有传动安装腔,传动安装腔通过隔板分隔成曲轴安装腔和齿轮箱。曲轴安装腔内设置有曲轴,曲轴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曲轴配合的曲轴轴瓦,曲轴轴瓦在其与曲轴的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一油槽,第一油槽与齿轮箱连通。齿轮箱内设置有齿轮轴,齿轮轴支撑座上设置有与齿轮轴配合的齿轮轴轴瓦,齿轮轴轴瓦在其与齿轮轴的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二油槽,第二油槽与齿轮箱连通。压力腔与第二油槽连通,压力腔通过油管与第一油槽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及循环油的方法,直接采用齿轮油润滑,齿轮油不会被污染,提高了润滑效果,延长了使用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锻压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
技术介绍
现有的锻压机的曲轴润滑大多都采用自动稠油润滑,对于高速锻压机,采用稀油润滑。在润滑过程中,利用输油管向曲轴后端的轴瓦输送润滑油,轴瓦上的油槽与齿轮箱相通,不论是稠油润滑后产生的废油,还是稀油循环过程当中的稀油,最终都是进入到齿轮箱中,导致齿轮箱中的齿轮油被曲轴润滑油污染,因而影响润滑效果及齿轮油的使用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旨在改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包括机身体,所述机身体设置有传动安装腔,所述传动安装腔通过隔板分隔成曲轴安装腔和齿轮箱;所述曲轴安装腔内设置有曲轴,所述曲轴的前端与所述曲轴安装腔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曲轴的后端通过曲轴支撑座与所述隔板转动连接,所述曲轴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曲轴配合的曲轴轴瓦,所述曲轴轴瓦在其与所述曲轴的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齿轮箱连通;所述齿轮箱内设置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前端通过齿轮轴支撑座与所述隔板转动连接,所述齿轮轴的后端与所述齿轮箱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齿轮轴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轴配合的齿轮轴轴瓦,所述齿轮轴轴瓦在其与所述齿轮轴的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齿轮箱连通;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油槽连通的压力腔,所述压力腔通过油管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所述齿轮箱上设置有用于通入齿轮油的进油口,当所述齿轮轴转动时,所述齿轮箱内的齿轮油通过所述第二油槽进入所述压力腔,使所述压力腔与所述第一油槽形成油压差,并使齿轮油经过所述油管通入至所述第一油槽内,所述曲轴转动时,所述第一油槽内的齿轮油流回至所述齿轮箱内。进一步地,所述齿轮轴的前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齿轮轴支撑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端盖与所述齿轮轴的前端面及所述齿轮轴轴瓦的前端面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压力腔,所述油管靠近所述齿轮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端盖上。通过设置端盖能够对齿轮轴的前端进行封闭,并且压力腔由端盖与齿轮轴的前端面及齿轮轴轴瓦的前端面之间的间隙构成,充分利用了齿轮轴前端的空间,并且油管的一端设置于端盖上,便于压力腔内的齿轮油压入油管内。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的内壁在对应所述压力腔的位置设置有散热结构。通过设置散热结构,能够很好地对齿轮油进行散热,使齿轮油的温度不至于过高,而影响传动结构的运动。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若干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为交错设置并形成网状。通过设置条形凸起,使端盖的内壁与齿轮油的接触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从而增大了端盖与齿轮油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端盖为铝制的端盖。采用铝制的端盖,提高了端盖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均为螺旋状,所述第一油槽的螺旋旋向与所述曲轴的转向相同,所述第二油槽的螺旋旋向与所述齿轮轴的转向相同。在齿轮轴转动时,齿轮油在齿轮轴的作用下,沿着螺旋状的第二油槽的槽壁向着远离齿轮箱的方向流动,从而流入至压力腔内。在曲轴转动时,齿轮油在曲轴的作用下,沿着螺旋状的第一油槽的槽壁向着齿轮箱的方向流动,从而流回齿轮箱内。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采用螺旋状结构,充分利用了曲轴和齿轮轴转动的动力,使齿轮油能够更好地进行自循环。进一步地,所述曲轴支撑座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曲轴轴瓦的前端与所述曲轴的接触面的密封件。通过设置密封件,防止齿轮油从曲轴的前端泄漏出去,保证齿轮油只能经过第一油槽流回至齿轮箱内,确保形成油的循环。进一步地,还包括接油盘,所述接油盘的开口端与所述曲轴支撑座的前端面连接,所述曲轴支撑座上设置有油孔,所述油孔的一端与所述接油盘的内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齿轮箱连通。当密封件密封不牢或有齿轮油从曲轴的前端面泄漏出时,接油盘将泄漏出的油收集,并通过曲轴支撑座上的油孔流回齿轮箱内,形成了一个辅助的循环油路,防止齿轮油外泄。进一步地,所述曲轴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的通道,所述油管靠近所述第一油槽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通道内。油管靠近第一油槽的一端通过该通道与第一油槽连通,便于对油管进行固定,油管更加牢靠,防止了油管产生移动而影响油的循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的方法,设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从所述进油口向所述齿轮箱内加入预设量的齿轮油,使所述齿轮轴转动,所述齿轮箱内的齿轮油在所述齿轮轴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二油槽进入所述压力腔,使所述压力腔与所述第一油槽形成油压差,所述压力腔的油压逐渐升高,直至将齿轮油经所述油管压入至所述第一油槽内;齿轮带动所述曲轴转动,所述第一油槽内的齿轮油在所述曲轴的作用下向所述第一油槽靠近所述齿轮箱的一端输送,直至流回至所述齿轮箱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及循环油的方法,利用齿轮轴转动产生的动力,使齿轮箱内的齿轮油经第二油槽向压力腔输送,压力腔的油压逐渐升高,压力腔与第一油槽形成油压差,从而将齿轮油从压力腔经油管压入第一油槽;再利用曲轴转动产生的动力,将第一油槽内的齿轮油输送回齿轮箱内,从而形成齿轮箱-第二油槽-压力腔-油管-第一油槽-齿轮箱的循环油路。整个循环油的过程中的油来自齿轮箱,直接采用齿轮油来润滑,无需再另外添加曲轴润滑油,因而齿轮油不会被曲轴润滑油污染,提高了润滑效果,延长了齿轮油的使用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在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在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的曲轴轴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的曲轴轴瓦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的齿轮轴轴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的齿轮轴轴瓦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的端盖的外侧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的端盖的内侧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锻压机循环油结构的端盖的内侧视角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分别为:机身体101 ;传动安装腔102 ;隔板103 ;曲轴安装腔104 ;齿轮箱105 ;曲轴201 ;曲轴支撑座202 ;曲轴轴瓦203 ;第一油槽204 ;密封件205 ;接油盘206 ;油孔207 ;齿轮轴301 ;齿轮轴支撑座302 ;齿轮轴轴瓦30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锻压机循环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体,所述机身体设置有传动安装腔,所述传动安装腔通过隔板分隔成曲轴安装腔和齿轮箱;所述曲轴安装腔内设置有曲轴,所述曲轴的前端与所述曲轴安装腔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曲轴的后端通过曲轴支撑座与所述隔板转动连接,所述曲轴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曲轴配合的曲轴轴瓦,所述曲轴轴瓦在其与所述曲轴的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齿轮箱连通;所述齿轮箱内设置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前端通过齿轮轴支撑座与所述隔板转动连接,所述齿轮轴的后端与所述齿轮箱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齿轮轴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轴配合的齿轮轴轴瓦,所述齿轮轴轴瓦在其与所述齿轮轴的配合面上设置有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齿轮箱连通;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油槽连通的压力腔,所述压力腔通过油管与所述第一油槽连通;所述齿轮箱上设置有用于通入齿轮油的进油口,当所述齿轮轴转动时,所述齿轮箱内的齿轮油通过所述第二油槽进入所述压力腔,使所述压力腔与所述第一油槽形成油压差,并使齿轮油经过所述油管通入至所述第一油槽内,所述曲轴转动时,所述第一油槽内的齿轮油流回至所述齿轮箱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必超吴健姚文青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三星锻压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