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毕明云专利>正文

一种便捷式榫卯搭接基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8533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便捷式榫卯搭接基台,包括由地梁、天梁及中柱搭接而成的框架和位于框架上的箱体板,地梁包括地梁支撑部和地梁连接部,地梁连接部中设置有贯穿其的地梁连接凹槽,相互连接的两个地梁通过榫卯搭接在一起,天梁包括天梁支撑部和天梁连接部,天梁连接部中设置有贯穿其的天梁连接凹槽,相互连接的两个天梁通过榫卯搭接在一起,中柱的两端设置有分别与地梁连接凹槽和天梁连接凹槽相连接的连接凸起,中柱的四个侧面中都设置有贯穿其的中柱连接凹槽,箱体板通过地梁连接凹槽、天梁连接凹槽和中柱连接凹槽连接在框架上,在基台的四周每个地梁的两端都向外延伸50mm。该基台坚固耐用,不易锈蚀,且易于拆装,便于运输和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基台
,涉及一种便捷式基台,尤其涉及一种便捷式榫卯搭接基台
技术介绍
现有的基台的木件之间通常都是采用胶连接或者采用钉子连接。因此,现有的基台不易拆解,不便拆除,不易运输。同时,钉子容易造成基台的木料劈裂,还容易锈蚀。化学胶剂不环保,不符合环保要求。同时,采用钉子连接和胶连接还会影响基台的外观和美感。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缺陷,迫切需要研制一种新型的便捷式基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便捷式榫卯搭接基台,该基台坚固耐用,可以承受木件之间各个方向的扭动,且其不易锈蚀,精美、使用;并且,其易于拆装,便于运输和维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捷式榫卯搭接基台,其包括由地梁、天梁及中柱搭接而成的框架和位于所述框架上的箱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包括地梁支撑部和位于所述地梁支撑部上且比所述地梁支撑部窄的地梁连接部,所述地梁连接部中设置有贯穿其的地梁连接凹槽,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地梁通过榫卯搭接在一起,所述天梁包括天梁支撑部和位于所述天梁支撑部下且比所述天梁支撑部宽的天梁连接部,所述天梁连接部中设置有贯穿其的天梁连接凹槽,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天梁通过榫卯搭接在一起,所述中柱的两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地梁连接凹槽和所述天梁连接凹槽相连接的连接凸起,所述中柱的四个侧面中都设置有贯穿其的中柱连接凹槽,所述箱体板通过所述地梁连接凹槽、天梁连接凹槽和中柱连接凹槽连接在所述框架上,并且,在该基台的四周每个所述地梁的两端都向外延伸50_。进一步地,其中一个箱体板中设置有散热孔。更进一步地,所述地梁支撑部的厚度为18_。与现有的基台相比,本技术的便捷式榫卯搭接基台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1、基台的木件之间通过榫卯进行连接,不使用钉子和胶,因此,其不但坚固耐用,可以承受木件之间各个方向的扭动,而且,其不易锈蚀、精美、耐用、环保;同时,其便于拆装,便于运输和维修。2、箱体板位于地面以上18mm,能够保障空气循环流通,减少潮气。3、基台四周都设置有通风断口,保障了地热循环,从而更有助于散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便捷式榫卯搭接基台的轴测示意图。图2是两个地梁的轴测图。图3是两个地梁相互连接的轴测图。图4是两个天梁的轴测图。图5是两个天梁相互连接的轴测图。图6是中柱的轴测图。图7是地梁、天梁和中柱相互连接的轴测图。图8是基台的由地梁搭接而成的底座的示意图,示出了在基台的四周所述地梁向外延伸一距离L。【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的内容不作为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便捷式榫卯搭接基台的轴测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便捷式榫卯搭接基台包括由地梁1、天梁2及中柱3搭接而成的框架和位于所述框架上的箱体板4。在本技术中,多个所述地梁I相互搭接而形成该基台的底座。多个所述天梁2相互搭接而形成顶架。底座和顶架之间通过所述中柱3进行搭接。所述箱体板4位于所述框架的四周。图2示出了两个地梁的轴测图。如图2所示,所述地梁I包括地梁支撑部1.1和位于所述地梁支撑部1.1上且比所述地梁支撑部1.1窄的地梁连接部1.2。所述地梁连接部1.2中设置有贯穿其的地梁连接凹槽1.3。图3示出了两个地梁相互连接的轴测图。其中,图的左侧示出了即将连接的两个地梁,图的右侧示出了连接后的两个地梁。如图3所示,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地梁I通过榫卯搭接在一起。即,其中一个地梁I的地梁连接部1.2中设置有连接槽,另一个地梁I的地梁支撑部1.1中设置有连接槽,两个连接槽中分别设置有榫和卯。这样,所述两个地梁I可以通过所述榫和卯搭接在一起。图4示出了两个天梁的轴测图。如图4所示,所述天梁2包括天梁支撑部2.2和位于所述天梁支撑部2.2下且比所述天梁支撑部2.2宽的天梁连接部2.1。所述天梁连接部2.1中设置有贯穿其的天梁连接凹槽2.3。图5示出了两个天梁相互连接的轴测图。其中,图的左侧示出了即将连接的两个天梁,图的右侧示出了连接后的两个天梁。如图5所示,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天梁2通过榫卯搭接在一起。即,其中一个天梁2的天梁连接部2.1中设置有连接槽,另一个天梁2的天梁支撑部2.2中设置有连接槽,两个连接槽中分别设置有榫和卯。这样,所述两个天梁2可以通过所述榫和卯搭接在一起。图6示出了中柱的轴测图。如图5所示,所述中柱3的两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地梁连接凹槽1.3和所述天梁连接凹槽2.3相连接的连接凸起3.1。并且,所述中柱3的四个侧面中都设置有贯穿其的中柱连接凹槽3.2。图7示出了地梁、天梁和中柱相互连接的轴测图。如图7所示,所述中柱3的两端的连接凸起3.1分别与所述地梁连接凹槽1.3和所述天梁连接凹槽2.3相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地梁1、天梁2和中梁3之间的搭接。所述箱体板4通过所述地梁连接凹槽1.3、天梁连接凹槽2.3和中柱连接凹槽3.2连接在所述框架上。即,所述箱体板4的四周边可以插入到所述地梁连接凹槽1.3、天梁连接凹槽2.3和中柱连接凹槽3.2中,从而实现所述箱体板4与所述地梁1、天梁2和中柱3的连接。在本技术中,所述地梁1、天梁2和中柱3之间采用铆接,所述箱体板4与所述地梁1、天梁2和中柱3之间采用插接,因此,整个基台不需要采用胶或钉子进行连接,其不但坚固耐用,而且拆装非常方便,同时不易锈蚀,美观,使用。此外,在本技术中,如图8所示,在该基台的底座的四周,每个所述地梁I的两端都向外延伸一距离L。优选地,所述距离L=50mm。通过使得每个所述地梁I的两端都向外延伸,从而在所述基台的底座的四周形成通风端口,有利地保障了地热循环,更加有利于散热。继续参考图2和3,在本技术中,所述地梁支撑部1.1的厚度为18_。这样,在安装上所述箱体板4之后,所述箱体板4距离地面的距离为18mm,而不是与地面相接触,因此,有助于保障空气循环流通,减少潮气。最后,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中,其中一个箱体板4中设置有散热孔5。例如,该基台的前箱体板中设置有三个大型散热孔,从而更有助于进行散热。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列。【主权项】1.一种便捷式榫卯搭接基台,其包括由地梁(I)、天梁(2 )及中柱(3 )搭接而成的框架和位于所述框架上的箱体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I)包括地梁支撑部(1.1)和位于所述地梁支撑部(1.1)上且比所述地梁支撑部(1.1)窄的地梁连接部(1.2),所述地梁连接部(1.2)中设置有贯穿其的地梁连接凹槽(1.3),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地梁(I)通过榫卯搭接在一起,所述天梁(2 )包括天梁支撑部(2.2)和位于所述天梁支撑部(2.2 )下且比所述天梁支撑部(2.2)宽的天梁连接部(2.1),所述天梁连接部(2.1)中设置有贯穿其的天梁连接凹槽(2.3),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天梁(2)通过榫卯搭接在一起,所述中柱(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捷式榫卯搭接基台,其包括由地梁(1)、天梁(2)及中柱(3)搭接而成的框架和位于所述框架上的箱体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1)包括地梁支撑部(1.1)和位于所述地梁支撑部(1.1)上且比所述地梁支撑部(1.1)窄的地梁连接部(1.2),所述地梁连接部(1.2)中设置有贯穿其的地梁连接凹槽(1.3),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地梁(1)通过榫卯搭接在一起,所述天梁(2)包括天梁支撑部(2.2)和位于所述天梁支撑部(2.2)下且比所述天梁支撑部(2.2)宽的天梁连接部(2.1),所述天梁连接部(2.1)中设置有贯穿其的天梁连接凹槽(2.3),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天梁(2)通过榫卯搭接在一起,所述中柱(3)的两端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地梁连接凹槽(1.3)和所述天梁连接凹槽(2.3)相连接的连接凸起(3.1),所述中柱(3)的四个侧面中都设置有贯穿其的中柱连接凹槽(3.2),所述箱体板(4)通过所述地梁连接凹槽(1.3)、天梁连接凹槽(2.3)和中柱连接凹槽(3.2)连接在所述框架上,并且,在该基台的四周每个所述地梁(1)的两端都向外延伸5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明云
申请(专利权)人:毕明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