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60321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4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外壳结构简单化并且容易调整镜的角度的曝光装置,具备:镜,在外壳内,将从光源照射的光朝向被曝光对象物反射;弹性部件,与镜的反射面或与反射面相对的面抵接,按压;偏心形状的第一偏心凸轮,隔着镜配置在弹性部件的相对侧,通过外周部对位于镜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中央附近的第一镜支撑点进行支撑,对应将其旋转轴作为中心的旋转,使旋转轴与第一镜支撑点的距离变动;及偏心形状的第二偏心凸轮,通过外周部,对位于所述镜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的两个镜支撑点中的一方的第二镜支撑点进行支撑,对应将其旋转轴作为中心的旋转,使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二镜支撑点的距离变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曝光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地,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曝光装置由下述构成,S卩,照射激光束的光源部、对从光源部照射的激光束进行聚焦的准直透镜、成像透镜、使聚焦的光偏向的多面反射镜(旋转多面鏡)、将被多面反射镜偏向的激光束反射至作为被曝光对象物的感光鼓上的反射镜等。反射镜位于曝光装置内的激光束的行进方向的最下游,通过镜支撑部的位置调整手段,能够调整反射面的角度。例如,反射镜在反射面(或其相对侧的面)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具有2点镜支撑点,在另一端部具有I点镜支撑点,通过该3个镜支撑点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反射镜的姿势,进而,通过平板弹簧等,承载镜支撑方向和相对方向的荷重,由此,进行固定。图9是说明以往的曝光装置中的反射镜100的角度调整结构的图。在此,反射镜100在反射面侧被两个镜支撑点A、B支撑。通过调整螺钉102的前端部的凸出量来确定镜支撑点A的位置,能够调整反射镜100的角度。但是,在以往技术中,进行反射镜的角度调整时,如图9所示,因为需要对镜面从直角方向拧入调整螺钉,所以需要对曝光装置外壳斜着开螺钉孔,模具结构变复杂,或者需要设置用于调整角度的其他部件。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即,当具有多个反射镜,并且其调整角度不同时,需要对应各个角度在外壳上形成螺钉孔,或者需要用于调整角度的其他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曝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镜,在外壳内,将从光源照射的光朝向被曝光对象物反射;弹性部件,分别配置在所述镜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与所述镜的反射面或与所述反射面相对的面抵接,按压;偏心形状的第一偏心凸轮,隔着所述镜配置在所述弹性部件的相对侧,通过外周部的抵接对位于所述镜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中央附近的第一镜支撑点进行支撑,对应将其旋转轴作为中心的旋转,使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一镜支撑点的距离变动;及偏心形状的第二偏心凸轮,隔着所述镜配置在所述弹性部件的相对侧,通过外周部的抵接对位于所述镜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的两个镜支撑点中的一方的第二镜支撑点进行支撑,对应将其旋转轴作为中心的旋转,使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二镜支撑点的距离变动。【附图说明】图1是搭载了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曝光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模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曝光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从图2所示的曝光装置卸下盖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第一镜角度调整部的放大图。图5是图3所示的第二镜角度调整部的放大图。图6是表示从图5所示的第二镜角度调整部卸下限位器的状态的图。图7是图6所示的第二镜角度调整部的俯视图。图8是图6所示的第二镜角度调整部的剖面图。图9是说明以往的曝光装置中的反射镜的角度调整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图1是搭载了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曝光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模式图。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作为图像读取手段的扫描部I以及作为图像形成手段的打印部2。扫描部I具备:第一滑架3、第二滑架4、成像透镜5、及光电转换元件6。第一滑架3向箭头A方向移动。扫描部I对载置在原稿台7上的原稿M的图像一行行地依次读取,将读取图像输出至图像处理部(图示省略)。如果输入了读取图像,那么图像处理部将读取图像转换成表示图像的浓淡的例如8位的数字图像信号。打印部2具备曝光装置13和图像形成部14。图像形成部14在作为记录媒介的薄片S上以电子照相方式进行图像形成。薄片S存储在薄片存储部19内,在进行图像形成时,薄片S从薄片存储部19被搓纸辊20 —张张地取出,通过输送辊21输送至图像形成部14ο由CPU、ROM、RAM等构成的图像处理部(图示省略)对通过扫描部I读取原稿M所输出的图像信号进行处理。之后,曝光装置13内的激光二极管照射与处理后的图像信号对应的激光束(光)。感光鼓15是下述像载体,即,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通过从曝光装置13射出的激光束,在表面形成与图像信号对应的静电潜像的像载体。感光鼓15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来自显影器17的调色剂(显影剂)成为调色剂像。转印充电器18将感光鼓15的调色剂像在转印位置的地点在某一时刻转印在通过供纸系统供给的薄片S上。定影装置22对通过图像形成部14形成了图像的薄片S进行加压的同时进行加热,在薄片S上将图像进行定影。排纸部23设置在定影装置22的薄片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接收排出的薄片S。通过重复以上过程,连续地进行图像形成。图2是图1所示的曝光装置13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从图2所示的曝光装置13卸下盖的状态的立体图。如这些图所示,曝光装置13的外壳包括大致矩形的底部、以及从该底部垂直向上方延伸的侧壁部,为了具有特定的刚性,由例如合成树脂或金属板一体形成。另外,在外壳的内部收纳有光源130、多面反射镜131、成像透镜(图示省略)、及反射镜132等。光源130具备:输出激光束的激光二极管(图示省略)、将激光束进行聚焦的准直透镜(图示省略)、及将通过该有限焦点的准直透镜的激光束弯折后引导至多面反射镜131的反射镜(图示省略)等。多面反射镜131构成通过多边马达(图示省略)旋转,并使图像光偏向主扫描方向的偏向部。成像透镜对通过多面反射镜131的各反射面偏光至特定的方向的激光束赋予特定的光学特性。反射镜132将通过成像透镜后照射在反射面的激光束朝向感光鼓15反射。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镜132通过反射面的一端侧的宽度方向中央附近的I点以及另一端侧的2点一共3点支撑。将同一面上的3点连接,成为两等边三角形。另外,反射镜132通过配置在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第一镜角度调整部133和配置在另一端侧的第二镜调整部134来调整镜角度。反射镜132的调整具有反射面方向的角度和镜长度方向的倾斜这两种。具体而言,利用第一镜角度调整部133改变作为I点支撑的一端侧,由此,能够调整长度方向的倾斜,另外,利用第二镜角度调整部134改变作为2点支撑的另一端侧,由此,能够调整镜角度(反射角度)。图4是图3所示的第一镜角度调整部133的放大图。第一镜角度调整部133由平板弹簧135、第一偏心凸轮136、及限位器138构成。第一偏心凸轮136是下述偏心形状的部件,隔着反射镜132配置在作为弹性部件的平板弹簧135的相对侧,通过外周部136a的抵接对位于反射镜13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中央附近的第一镜支撑点Pl进行支撑,对应将其旋转轴136b作为中心的旋转,使旋转轴136b与第一镜支撑点Pl的距离改变的偏心形状的部件。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偏心凸轮136的形状及大小为,旋转轴136b与第一镜支撑点Pl的距离根据第一偏心凸轮136的旋转角度,以固定的比率变动。因为变动比率是固定的,所有调整作业员能够容易地进行从基准位置的镜角度的微调整。第一偏心凸轮136具有调整齿轮136c,该调整齿轮136c对从旋转轴136b到第一镜支撑点Pl的距离分别进行阶段性的调整。在调整齿轮136C的外周以特定间隔形成有凹部。较佳的是,各凹部的大小是固定的。凹部的大小越小,越能够进行镜角度的微调整。限位器138形成调整齿轮136b和嵌合爪部,并且是用于将调整齿轮136c固定在所希望的位置的部件。另外,限位器138还具有脱落防止机构,为了防止第一偏心凸轮136在旋转时从外壳内脱落,将第一偏心凸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曝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镜,在外壳内,将从光源照射的光朝向被曝光对象物反射;弹性部件,分别配置在所述镜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与所述镜的反射面或与所述反射面相对的面抵接,按压;偏心形状的第一偏心凸轮,隔着所述镜配置在所述弹性部件的相对侧,通过外周部的抵接对位于所述镜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中央附近的第一镜支撑点进行支撑,对应将其旋转轴作为中心的旋转,使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一镜支撑点的距离变动;及偏心形状的第二偏心凸轮,隔着所述镜配置在所述弹性部件的相对侧,通过外周部的抵接对位于所述镜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的两个镜支撑点中的一方的第二镜支撑点进行支撑,对应将其旋转轴作为中心的旋转,使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二镜支撑点的距离变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堂将广小岛隆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