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导流悬胆式余热回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5365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螺旋导流悬胆式余热回收器,包括波纹内胆、外胆,所述波纹内胆与外胆构成循环介质的圆环状腔体,波纹内胆的中心设有螺旋导流悬胆,螺旋导流悬胆通过悬胆对流管及循环热管与圆环状腔体连通,外胆通过循环介质进口与循环介质泵连通,且外胆通过循环介质出口依次连接换热器、循环介质泵连接形成循环介质回路,所述换热器分别与进水管及回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越效果是:采用螺旋导流悬胆,使烟气直接加热悬胆且实现烟气导流,循环热管的外壁周向受热,有效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烟气热回收效率;通过改变循环介质避免了结垢及设备露点腐蚀的问题;结构简单,节能、高效、环保,排烟温度在150°时,其热回收效率至少提高1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烟气余热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螺旋导流悬胆式余热回收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供热及工业化生产等行业内,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的应用非常普遍。虽然现有烟气余热回收器产品多样,但是种类并不多,主要有列管式、串片式、铸铁翅片式等。主要功能是收集烟气中的余热再利用,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烟气余热回收器是在锅炉出烟口处,加装余热回收装置,以达到收集余热的作用。目前的产品如列管式、串片式、铸铁翅片等都存在烟道阻力加大的问题,一般烟道阻力不低于30-50pa.使锅炉的正常燃烧受到影响,锅炉出力下降。特别是燃气(油)锅炉,由于锅炉的燃烧形式是通过燃烧机风机与燃料喷射量的时时配比,以得到正常稳定的火焰。此种情况下,锅炉炉膛始终处于微正压燃烧状态。如果烟道阻力加大,会直接导致燃料不能充分燃烧,浪费能源并加大了污染物的排放。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能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给企业也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烟气余热回收器中装的介质为水,会存在水被加热的同时在回收器内部造成结垢或露点腐蚀的现象,降低热回收效率。现有产品效率低下,排烟温度在150°C时,其热效率提高一般不超过3%。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螺旋导流悬胆式余热回收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螺旋导流悬胆式余热回收器,包括波纹内胆、外胆,所述波纹内胆与外胆构成循环介质的圆环状腔体,波纹内胆的中心设有螺旋导流悬胆,所述螺旋导流悬胆通过悬胆对流管及循环热管与圆环状腔体连通,外胆的外表面分别设置循环介质进口及循环介质出口,所述外胆通过循环介质进口与循环介质泵连通,且外胆通过循环介质出口依次连接换热器、循环介质泵连接形成循环介质回路,所述换热器分别与进水管及回水管连通。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悬胆对流管至少设为四个。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波纹内胆的内壁呈波纹状。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循环热管呈螺旋状分布,实现了螺旋导流悬胆与波纹内胆相通。所述的技术方案优选为,所述圆环状腔体的两侧均设有法兰。本技术所述螺旋导流悬胆式余热回收器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所述螺旋导流悬胆式余热回收器与锅炉循环系统彻底分离,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烟气由烟气进口进入回收器后旋转流动,会产生旋流现象。烟气沿螺旋导流悬胆呈螺旋式流动,降低了与波纹内胆的阻力;与此同时,所述循环热管的外壁以360°周向受热,增加了螺旋导流悬胆,使烟气直接加热螺旋导流悬胆同时实现烟气导流,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热回收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越效果在于:通过螺旋导流悬胆的外表面设置螺旋状热管,烟气流过时阻力小,烟道阻力降低在1pa以内;采用螺旋导流悬胆及波纹内胆有效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烟气热回收率;由于传统的循环介质为水,本技术通过改变循环介质避免了结垢、设备露点腐蚀的问题;结构简单,节能、高效、环保,排烟温度在150°时,其热回收效率至少提高10%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螺旋导流悬胆式余热回收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如下:1-法兰、2-螺旋导流悬胆、3-波纹内胆、4-外胆、5-循环热管、6_烟气进口、7_烟气出口、8-悬胆对流管、9-循环介质进口、10-循环介质出口、11-循环介质泵、12-换热器、121-进水管、122-回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螺旋导流悬胆式余热回收器,包括波纹内胆3、外胆4,所述波纹内胆3与外胆4构成循环介质的圆环状腔体,波纹内胆3的中心设有螺旋导流悬胆2,所述螺旋导流悬胆2通过悬胆对流管8及循环热管5与圆环状腔体连通,夕卜胆4的外表面分别设置循环介质进口 9及循环介质出口 10,所述外胆4通过循环介质进口9与循环介质泵11连通,且外胆4通过循环介质出口 10依次连接换热器12、循环介质泵11连接形成循环介质回路,所述换热器12分别与进水管121及回水管122连通。所述悬胆对流管8设为四个。所述波纹内胆3的内壁呈波纹状,进一步增加了换热面积。所述循环热管5呈螺旋状分布实现螺旋导流悬胆2与波纹内胆3相通。为了便于连接,所述圆环状腔体的两侧均设有法兰I。本技术螺旋导流悬胆式余热回收器在进行烟气余热回收时,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气体在旋转流动时,会产生旋流现象。烟气由烟气入口 6进入,经过螺旋导流悬胆2时,烟气以螺旋导流悬胆2的端头为中心均匀分布,并进入烟气导流阶段,使烟气形成旋流。由于在螺旋导流悬胆2与圆环状腔体之间设有螺旋状分布的循环热管5,烟气在流经循环热管5时,所述循环热管360°均匀受热,经过三个螺旋周期后烟气由烟气出口 7排出。与此同时,所述循环介质泵11将循环介质由循环介质进口 9泵入波纹内胆3与外胆4构成的圆环状腔体内,所述循环介质经过悬胆对流管8进入螺旋导流悬胆2的内部,循环介质被加热后经循环介质出口 10进入换热器12中。所述换热器12为热量中转装置,经过所述换热器12后,被冷却的循环介质由循环介质泵11送入圆环状腔体内;如上周而复始完成烟气余热回收。另外,所述换热器12通过与其连通的进水管121、回水管122将回收的热量输出。将本技术所述余热回收器用于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时,所述换热器12的进水管121与锅炉系统的回水管道连通,而换热器12的回水管122与锅炉系统的进水管道连通。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技术的范围。【主权项】1.螺旋导流悬胆式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波纹内胆、外胆,所述波纹内胆与外胆构成循环介质的圆环状腔体,波纹内胆的中心设有螺旋导流悬胆,所述螺旋导流悬胆通过悬胆对流管及循环热管与圆环状腔体连通,外胆的外表面分别设置循环介质进口及循环介质出口,所述外胆通过循环介质进口与循环介质泵连通,且外胆通过循环介质出口依次连接换热器、循环介质泵连接形成循环介质回路,所述换热器分别与进水管及回水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导流悬胆式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胆对流管至少设为四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导流悬胆式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内胆的内壁呈波纹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导流悬胆式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热管呈螺旋状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导流悬胆式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状腔体的两侧均设有法兰。【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螺旋导流悬胆式余热回收器,包括波纹内胆、外胆,所述波纹内胆与外胆构成循环介质的圆环状腔体,波纹内胆的中心设有螺旋导流悬胆,螺旋导流悬胆通过悬胆对流管及循环热管与圆环状腔体连通,外胆通过循环介质进口与循环介质泵连通,且外胆通过循环介质出口依次连接换热器、循环介质泵连接形成循环介质回路,所述换热器分别与进水管及回水管连通。本技术的优越效果是:采用螺旋导流悬胆,使烟气直接加热悬胆且实现烟气导流,循环热管的外壁周向受热,有效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烟气热回收效率;通过改变循环介质避免了结垢及设备露点腐蚀的问题;结构简单,节能、高效、环保,排烟温度在150°时,其热回收效率至少提高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螺旋导流悬胆式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波纹内胆、外胆,所述波纹内胆与外胆构成循环介质的圆环状腔体,波纹内胆的中心设有螺旋导流悬胆,所述螺旋导流悬胆通过悬胆对流管及循环热管与圆环状腔体连通,外胆的外表面分别设置循环介质进口及循环介质出口,所述外胆通过循环介质进口与循环介质泵连通,且外胆通过循环介质出口依次连接换热器、循环介质泵连接形成循环介质回路,所述换热器分别与进水管及回水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志诚宏业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