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电磁阀的直流电磁铁电源控制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22052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5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电磁阀的直流电磁铁电源控制板,包括第Ⅰ、第Ⅱ、第Ⅲ二极管,第Ⅰ、第Ⅱ、第Ⅲ、第Ⅳ、第Ⅴ电阻,电容,稳压二极管,三极管,发光二极管以及单向可控硅;电源输出端的负极引线与第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电源输出端的正极引线与第Ⅱ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其能使直流电磁阀的电磁铁稳定吸合,降低直流电磁阀的线圈在工作中的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烧器电磁阀的电路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电磁阀的直流电磁铁电源控制板
技术介绍
燃气电磁阀要求低介质压力开启(无法采用先导式开启结构)、大通径、零泄漏、为了满足这三个条件,需要一个较大的反作用力,所以都采用直流电磁阀。直流电磁阀的电磁铁是一种将电磁能量转换为机械能量的能量转换装置,其具有较大的开启力矩,其反作用力能达到密封需求。目前燃气电磁阀(不管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都采用恒电流供电,该恒电流由220V交流电经桥式整流器整流、滤波电路滤波、稳压电路稳压后获得,恒电流供电能使直流电磁阀的电磁铁吸力稳定。理论和实验都证明直流电磁阀的电磁铁在启动时刻需要较大电流使之吸合,而一旦吸合以后只需要较小电流即可保持吸合状态;然而现有的直流电磁阀在吸合后(工作中),一直是恒电流供电,直流电磁阀的线圈发热量大、升温快,功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气电磁阀的直流电磁铁电源控制板,以使直流电磁阀的电磁铁稳定吸合,降低直流电磁阀的线圈在工作中的功耗。本技术所述的燃气电磁阀的直流电磁铁电源控制板,包括第1、第I1、第III二极管,第1、第I1、第II1、第IV、第V电阻,电容,稳压二极管,三极管,发光二极管以及单向可控硅;所述第I 二极管的正极通过保险电阻与火线连接,第I 二极管的负极与第I电阻的一端连接,第I电阻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单向可控硅的阳极以及第V电阻的一端连接,单向可控硅的阴极与零线连接,单向可控硅的控制极与第V电阻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零线连接,三极管的基极与稳压管的正极连接,稳压管的负极与第IV电阻的一端以及第III电阻的一端连接,第IV电阻的另一端与零线连接,第III电阻的另一端与电容的正极以及第II电阻的一端连接,电容的负极与零线连接,第II电阻的另一端与第I 二极管的负极以及第III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III二极管的正极与零线连接,第II 二极管的正极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II 二极管的负极与第I 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电源输出端的负极引线与第I 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电源输出端的正极引线与第II 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为了进行限压保护,所述电源整流器还包括压敏电阻,该压敏电阻的一端与第I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也即压敏电阻的一端通过所述保险电阻与火线连接),该压敏电阻的另一端与第III 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也即该压敏电阻的另一端与零线连接)。其工作原理为:在通电时,第V电阻触发单向可控硅导通,第1、第I1、第III二极管与单向可控硅构成桥式整流(全波整流)电路,输出200V的直流电,使直流电磁阀的电磁铁吸合,同时第II电阻向电容充电,待电容两端的电压上升到设定电压值时,三极管导通,单向可控硅的控制极接地,从而关断单向可控硅,第I1、第III二极管构成半波整流电路,输出10V的直流电,使直流电磁阀的电磁铁保持吸合状态。本技术在直流电磁阀的电磁铁启动时,输出200V的直流电(大电流)使电磁铁稳定吸合;在吸合后,输出100V的直流电(小电流)保持其吸合状态,其减少了直流电磁阀的线圈的发热量,降低了直流电磁阀的线圈在工作中的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燃气电磁阀的直流电磁铁电源控制板,包括第I 二极管D1、第II 二极管D2、第III二极管D3、压敏电阻RV、第I电阻Rl、第II电阻R2、第III电阻R3、第IV电阻R4、第V电阻R5、电容C、稳压二极管D4、三极管Q (其导通电压为9V)、发光二极管LED (用于指示电源整流器的工作状态)以及单向可控硅SQC,三极管Q为PNP型三极管,单向可控硅SQC为N型控制极单向可控硅;第I 二极管Dl的正极通过保险电阻FU与火线LI连接,第I 二极管Dl的负极与第I电阻Rl的一端连接,第I电阻Rl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与单向可控硅SQC的阳极以及第V电阻R5的一端连接,单向可控硅SQC的阴极与零线N连接,单向可控硅SQC的控制极与第V电阻R5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Q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的发射极与零线N连接,三极管Q的基极与稳压管D4的正极连接,稳压管D4的负极与第IV电阻R4的一端以及第III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IV电阻R4的另一端与零线N连接,第III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的正极以及第II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容C的负极与零线N连接,第II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I 二极管Dl的负极以及第III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III二极管D3的正极与零线N连接,第II 二极管D2的正极与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连接,第II 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I 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压敏电阻RV的一端与第I 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也即压敏电阻RV的一端通过保险电阻FU与火线LI连接),压敏电阻RV的另一端与第III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也即压敏电阻RV的另一端与零线N连接);电源输出端的负极引线与第I 二极管Dl的负极连接,电源输出端的正极引线与第II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其工作原理为:在通电时,第V电阻R5触发单向可控硅SQC导通,第I 二极管D1、第II 二极管D2、第III二极管D3与单向可控硅SQC构成桥式整流(相当于全波整流)电路,在输入的220V交流电的正半周,第I 二极管D1、单向可控硅SQC导通,第II 二极管D2、第III二极管D3截止,电流由火线LI经保险电阻FU、第I 二极管D1、第I电阻R1、发光二极管LED、单向可控硅SQC回到零线N上,电源输出端的正极引线与负极引线之间得到一半波整流电压,在输入的220V交流电的负半周,第II 二极管D2、第III二极管D3导通,第I 二极管Dl、单向可控硅SQC截止,电流由零线N经第III二极管D3、第I电阻R1、发光二极管LED、第II 二极管D2、保险电阻FU回到火线LI上,电源输出端的正极引线与负极引线之间得到另一半波整流电压,电源输出端的正极引线与负极引线之间输出UP200V的直流电,使直流电磁阀的电磁铁吸合。在上述过程中,第II电阻R2向电容C充电,待电容C两端的电压上升到9V时,三极管Q导通,单向可控硅SQC的控制极接地,从而关断单向可控硅SQC,第II 二极管D2、第III二极管D3构成半波整流电路,在输入的220V交流电的正半周,第I 二极管Dl导通,第II 二极管D2、第III二极管D3、单向可控硅SQC截止,电流不能通过单向可控硅SQC形成回路,电源输出端的正极引线与负极引线之间得到的电压为零,在输入的220V交流电的负半周,第II 二极管D2、第III二极管D3导通,第I 二极管D1、单向可控硅SQC截止,电流由零线N经第III二极管D3、第I电阻R1、发光二极管LED、第II 二极管D2、保险电阻FU回到火线LI上,电源输出端的正极引线与负极引线之间得到一半波整流电压,电源输出端的正极引线与负极引线之间输出Utl=10V的直流电,使直流电磁阀的电磁铁保持吸合状态。【主权项】1.一种燃气电磁阀的直流电磁铁电源控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第I1、第III二极管(D1、D2、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气电磁阀的直流电磁铁电源控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Ⅰ、第Ⅱ、第Ⅲ二极管(D1、D2、D3),第Ⅰ、第Ⅱ、第Ⅲ、第Ⅳ、第Ⅴ电阻(R1、R2、R3、R4、R5),电容(C),稳压二极管(D4),三极管(Q),发光二极管(LED)以及单向可控硅(SQC);所述第Ⅰ二极管(D1)的正极通过保险电阻(FU)与火线(L1)连接,第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Ⅰ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Ⅰ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与单向可控硅(SQC)的阳极以及第Ⅴ电阻(R5)的一端连接,单向可控硅(SQC)的阴极与零线(N)连接,单向可控硅(SQC)的控制极与第Ⅴ电阻(R5)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Q)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的发射极与零线(N)连接,三极管(Q)的基极与稳压管(D4)的正极连接,稳压管(D4)的负极与第Ⅳ电阻(R4)的一端以及第Ⅲ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Ⅳ电阻(R4)的另一端与零线(N)连接,第Ⅲ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的正极以及第Ⅱ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容(C)的负极与零线(N)连接,第Ⅱ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Ⅰ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第Ⅲ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第Ⅲ二极管(D3)的正极与零线(N)连接,第Ⅱ二极管(D2)的正极与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连接,第Ⅱ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源输出端的负极引线与第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源输出端的正极引线与第Ⅱ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卫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英派克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