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及层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0941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03:55
在因无障碍化而层站的地坎槽变窄时,通气压对导向件、地坎槽间的摩擦力增大而层门开闭发生障碍。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梯及层门装置,该电梯具备:门板(10),对电梯层站的出入口进行开闭;地坎(13),设置在门板(10)的下方,具有与门移动方向平行的槽(12);导向件(14),在地坎(13)的槽(12)内移动,具有垂直方向的旋转轴;以及轴承(15),设置于门板(10),且在比地坎(13)的上表面高的位置承受所述导向件(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电梯及层门装置 关联申请本申请享受以日本专利申请2014-150693号(申请日:2014年7月24日)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基础申请而包含基础申请的全部的内容。
本技术涉及电梯及层门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梯乘降口设置有形成了引导槽的地坎。门的导向件(shoe)在导向槽内移动,从而开闭层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高层的建筑物中,外部气体温度与建筑物内的气温之间产生显著的差异。由于温度差,产生空气从井道内通过并从下层朝向最上层上升而泄漏的通气(draft)。在作用于门板面的通气压变大时,导向件与地坎槽之间的摩擦力增大。由于摩擦力的增大,对门板面的负载变大。对层门的开闭产生障碍。作为通气压对策,已知有在导向槽内设置辊并通过该辊对导向构件进行引导的层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 - 79634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 96980号公报然而,近年来,无障碍化正在进展。伴随着进展,要求使层站的地坎与轿厢地坎之间的间隙变小以及使层站的地坎槽的槽宽度变窄。在现有技术中,由通气压引起在导向件以及地坎槽间产生摩擦阻力。由于摩擦阻力,对层门的开闭产生障碍。门板受到的通气压从门传向导向件。导向件被向槽壁推压。由于摩擦力而导致门开闭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对层站侧的门板面的负载变大也能够顺畅地对层门板进行门开闭的电梯。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通过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梯,该电梯的特征在于,具备:门板,对电梯层站的出入口进行开闭;地坎,设置在所述门板的下方,具有与门移动方向平行的槽;导向件,在所述地坎的所述槽内移动,具有垂直方向的旋转轴;以及轴承,设置于所述门板,且该轴承在比所述地坎的上表面高的位置承受所述导向件。在电梯中,也可以是,所述导向件在与所述槽的槽壁接触的外周面上包覆有振动吸收性的合成树脂的膜。所述导向件的直径与所述轴承的板厚方向的尺寸之比为1:3或小于1:3。所述导向件具有对从所述轴承向上方或下方的脱落进行限制的脱落限制构件。在所述门板的背面设置有在门开闭方向横向架设的加强构件,所述轴承固定在所述加强构件上。此外,通过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层门装置,该层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门板,对电梯层站的出入口进行开闭;导向件,在所述门板的下方的地坎槽内移动,具有垂直方向的旋转轴;以及轴承,设置在所述门板上,且该轴承在比地坎上表面高的位置承受所述导向件。在层门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导向件在与所述地坎槽的槽壁接触的外周面上包覆有振动吸收性的合成树脂的膜。所述导向件的直径与所述轴承的板厚方向的尺寸之比为1:3或小于1:3。所述导向件具有对从所述轴承向上方或下方的脱落进行限制的脱落限制构件。根据本技术的电梯及层门装置,即使通气压变大而对门板面的负载增大,也能够顺畅地对层门进行门开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构成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门板的下部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所使用的导向件以及轴承的立体图。图4A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所使用的地坎以及轴承的俯视图。图4B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所使用的导向件以及槽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所使用的地坎以及轴承的另一个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5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同一部位标注同一符号,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构成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具备:门板10,对电梯层站的出入口进行开闭;门板10的加强构件11 ;以及地坎13,设置在门板10的下方,具有与门移动方向平行的槽12。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具备:在地坎13的槽12内移动并分别具有垂直方向的旋转轴的左右两个导向件14(在该图中示出了左右导向件中的一个导向件)、及分别在比地坎13的上表面高的位置承受导向件14的设置于门板10的轴承15。门板10是单开式的两扇层门之一。在各层的电梯层站中设置有与井道连通的出入口、及由出入口的左右的立框以及上方的上框构成的三角框。三角框上设置有层门装置。上框上水平架设有两个滑轮吊轨。从两个滑轮吊轨分别经由滑轮而悬架有门板10。各门板10能够在关门方向以及开门方向上移动。门板10具有实施了外观设计的前表面16及分别沿着上下形成在门开闭方向的两端的弯折17。门板10的背面固定有加强构件11(下部加强构件)、及未图示的上部加强构件以及纵加强构件。图2是从井道侧观察的门板10的下部的立体图。已叙述的符号表示与图1中的要素相同的要素。一方的弯折17被直角地折弯成二段。弯折17上重叠有加强构件11。门板10与加强构件11通过焊接或紧固而固定。另一方的弯折17也与一方的弯折17相同。加强构件11是由长条状的板材构成的下梁。加强构件11是沿着板材的长度方向将缘部直角地折弯加工成二段而成的。加强构件11以使长度方向朝向水平方向的方式固定在门板10的背面下部。在加强构件11的被折弯的内侧的面18上通过焊接固定有轴承15的侧面。加强构件11也可以被冲压加工。此外,地坎13是具有与电梯层站的地面为同一面的地坎上表面的门槛。导向件14从门板10的下端向下方突出。导向件14以滑动自如的方式设置在槽12内。槽12(图1)具有被下挖到比地坎上表面更低并且与门移动方向平行的槽底20、及从槽底20朝向槽堤向上方竖起的槽壁21、22。图3是导向件14以及轴承15的立体图。已叙述的符号表示与图1?图2中的要素相同的要素。导向件14是旋转轴体本身。在导向件14的外周面覆膜有例如橡胶等振动吸收性的合成树脂性。导向件14使用例如金属成型体。希望导向件14的直径与轴承15的板厚方向的尺寸的比为1:3或小于1:3。比在以下的两个值之间决定。导向件14保有不被移动中的门板10的负载或接触摩擦力损坏的程度的强度的值、以及根据板厚而尽可能地取得导向件14的直径的程度的值。导向件14的侧面与槽壁21的间隙是0.5mm土 Imm0间隙被设为不受摩擦力的影响以及在移动中不产生晃荡的程度的间隙。间隙的值是使轴中心与槽中心位置一致的状态下的值。导向件14的相反侧的侧面与槽壁22的间隙也是同样的。导向件14具有法兰盘状(对应日语:、>/《状)的凸缘23、24(脱落限制构件)。凸缘23、24限制从轴承15向上方或下方的脱落。此外,轴承15设置在门板10内。轴承15在壳体19的中央部具有轴承构造。壳体19由例如金属体构成。壳体19的一个侧面固定在加强构件11上。导向件14的姿势通过设置在导向件14的上下二处的凸缘23、24而保持成垂直。导向件14不晃荡且轴芯不倾斜,导向件14能够移动。导向件14不会从壳体19向下方脱落。以及导向件14的上端不从轴承15向上方贯通。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具备:建筑物内的井道、在井道内上下的轿厢、设置在各层的升降口的层门装置、在与轿厢的升降方向相反的朝向上进行升降的对重以及卷扬机。卷扬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具备:门板,对电梯层站的出入口进行开闭;地坎,设置在所述门板的下方,具有与门移动方向平行的槽;导向件,在所述地坎的所述槽内移动,具有垂直方向的旋转轴;以及轴承,设置于所述门板,且该轴承在比所述地坎的上表面高的位置承受所述导向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桥龙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