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门装置以及电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64716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门装置及电梯,该电梯门装置(200)具有包括锁钩(234)和锁扣(236)的轿厢门锁;检测开关(322)以及开关连接件(324)。在锁钩的锁头部(234a)的前端和下端之间具有斜面(234f),在锁尾部(234c)设有转轴(302),锁钩通过转轴铰接于轿厢门,而锁扣固定在轿厢的框架(204)。检测开关设置在框架,其位于锁臂部(234b)的下方,具有两个触点(322a)。开关连接件设置在锁臂部,当锁钩与锁扣正常扣合时,其能够电连接两个触点。当轿厢门关闭时,锁钩的斜面与锁扣接触后,锁钩沿斜面移动到锁扣的上方并越过锁扣,同时带动开关连接件移动到触点的上方,实现锁钩与锁扣的扣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门装置以及电梯
技术介绍
电梯门装置通常包括层门和轿厢门。现在,许多电梯不仅在层门设有门锁,而且在轿厢门也设有门锁,以防止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乘客从轿厢内部扒开轿厢门从而发生危险事故。中国技术公告CN204588410U公开了一种轿厢门锁装置。该门锁装置包括锁钩1、锁扣42以及用于检测锁钩1位置的检测电路。锁钩1包括锁柄11和锁头12,其中锁柄11设有转轴13,锁钩1通过转轴13铰接于轿厢门。所述检测电路包括检测开关2和开关连接件3。检测开关2包括两个触点,该两个触点设于锁柄11下方。开关连接件3设于锁柄11上。当锁钩1与锁扣42扣合,该门锁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开关连接件3能够电连接所述两个触点。对于这样的门锁装置,在通常的运行状态下,打开轿厢门时,电梯门装置的开关门机构将带动锁钩1逆时针旋转,使锁头12的位置高于锁扣42(即抬起锁头12),然后随着轿厢门的移动带动锁钩1脱离锁扣42。当关闭轿厢门时,开关门机构也将带动锁钩1逆时针旋转,使锁头12的位置高于锁扣42,然后将锁钩1移动到可以与锁扣42扣合的位置,放下锁钩1使两者扣合。但是,在维修电梯时,维修人员需要用手动的方式开关轿厢门。这时,锁钩1也不会自动逆时针旋转到使锁头12高于锁扣42的位置,而需要维修人员手动旋转锁钩1。关门时,如果维修人员忘记旋转锁钩1以抬起锁头12,就可能出现如图6所示的各种事故。图中的黑箭头表示关门时锁钩1的移动方向。如图6的上图所示,由于锁头12没有抬起,使锁头12在移动中撞上检测开关2。根据安装锁钩1和安装开关连接件3的位置不同,还可能如图6的中图所示,发生锁头12撞击检测开关2触点的事故,或者如图6的下图所示,发生开关连接件3撞击检测开关2触点的事故。这些事故都有可能损坏检测开关2,而且不能完成锁钩1与锁扣42的扣合,甚至可能如图6的下图所示,导致锁钩1与锁扣42相撞,损坏轿厢门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门装置,这种电梯门装置即使在关闭轿厢门时锁头没有抬起,也可以避免损坏检测开关和门锁的事故。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电梯门装置具有:轿厢的轿厢门;包括锁钩和锁扣的轿厢门锁;以及包括检测开关和开关连接件,用于检测所述锁钩位置的检测电路。所述锁钩包括锁头部、锁臂部和锁尾部,在所述锁头部的前端和下端之间具有斜面,在所述锁尾部、或者在所述锁臂部的接近所述锁尾部的部位,设置有转轴,所述锁钩通过所述转轴铰接于所述轿厢门,而所述锁扣固定在所述轿厢的框架。所述检测开关设置在所述框架,其位于所述锁臂部的下方,在其上部设有两个触点。所述开关连接件设置在所述锁臂部,当所述锁钩与所述锁扣正常扣合时,所述开关连接件能够电连接所述两个触点。在轿厢门关闭的过程,所述锁钩的所述斜面与所述锁扣接触后,所述锁钩能够沿所述斜面移动到所述锁扣的上方并越过所述锁扣,同时带动所述开关连接件移动到所述触点的上方,实现所述锁钩与所述锁扣的扣合。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梯,其包括升降于井道的轿厢,以及上述的电梯门装置。由于本技术的电梯门装置的轿厢门锁在锁钩的锁头部的前端和下端之间具有斜面,所以在轿厢门关闭的过程中,锁钩的斜面与锁扣接触后,锁钩能够沿斜面移动到锁扣的上方并越过锁扣,同时带动开关连接件移动到触点的上方,从而可以避免锁头部与检测开关或者与锁扣相撞,避免开关连接件与检测开关相撞,并能够实现锁钩与锁扣的扣合。附图说明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技术电梯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简略地表示本技术电梯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简略地表示图2中椭圆A范围内的结构示意图。图4简略地表示在轿厢门关闭的过程中轿厢门锁钩的位置变化。图5是简略地表示本技术一个变形例的示意图。图6简略地表示现有技术的轿厢门锁结构在轿厢门关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附图中的标记>100电梯;102井道;104轿厢;106对重;108曳引绳;110曳引机;200电梯门装置;202轿厢门扇;204框架;206门导轨;208门滑轮;210门吊架;212电动机;214驱动带;216连接部件;230门刀板;230a门刀;232门刀;232a传动钩;234锁钩;234a锁头部;234b锁臂部;234c锁尾部;234d前端;234e下端;234f斜面;236锁扣;302转轴;304传动销;306弹簧;312曲柄;314旋转轴;316限位挡块;318限位挡块;322检测开关;322a触点;324开关连接件;332层门锁钩;334层门锁扣;336转轴;342可动滚轮;344固定滚轮;346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是简略地表示本技术电梯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电梯100包括井道102、轿厢104、对重106以及曳引机110。轿厢104和对重106用曳引绳108相连接,在曳引机110的牵引下升降于井道102。图2是简略地表示本技术电梯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电梯100具有图2所示的电梯门装置200。图2表示的是电梯门装置中轿厢门一侧的部分,该图相当于从层门一侧面对轿厢门观察的正视图。该电梯门装置200包括轿厢门、轿厢门锁以及驱动装置。轿厢门包括轿厢门扇202、门导轨206、门滑轮208、门吊架210以及门刀板230。轿厢门是具有两个轿厢门扇202的中分式轿厢门。门导轨206设置在轿厢出入口上方的框架204。每个轿厢门扇202的上方设有门吊架210。门吊架210上设有门滑轮208。轿厢门扇202通过门滑轮208和门吊架210悬挂在门导轨206,并通过门滑轮208可以沿门导轨206移动。门刀板230设置在一个门吊架210(在图2中,门刀板230设置在左侧轿厢门扇202的门吊架210)。在门刀板230设有门刀232。轿厢门锁包括锁钩234和锁扣236。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212、驱动带214以及连接部件216。电动机212设置在框架204。电动机212带动驱动带214移动。驱动带214与门吊架210之间通过连接部件216相连接,可以将驱动带214的运动通过连接部件216和门吊架210传递给轿厢门扇202,从而驱动轿厢门扇202开启和关闭。图3简略地表示图2中椭圆A范围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锁钩234可以分为锁头部234a、锁臂部234b和锁尾部234c。在锁头部234a的前端234d和下端234e之间具有斜面234f。斜面234f向锁钩234的前端(图中的右端)翘起。在锁尾部234c设置有转轴302,锁钩234通过转轴302铰接于轿厢门的门刀板230。转轴302也可以设置在锁臂部234b的接近锁尾部234c的部位。锁扣236固定在轿厢104的框架204。如图3所示,电梯门装置200还包括用于检测锁钩234位置的检测电路。该检测电路包括检测开关322和开关连接件324。检测开关322设置在框架204,其位于锁臂部234b的下方,在其上部设有两个触点322a。开关连接件324设置在锁臂部234b。如图3所示,当锁钩234与锁扣236正常扣合时,开关连接件324同时与两个触点322a相接触,使两个触点322a电连接。门刀232通过两个曲柄312和两个旋转轴3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梯门装置以及电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门装置,其具有:轿厢的轿厢门;包括锁钩和锁扣的轿厢门锁;以及包括检测开关和开关连接件,用于检测所述锁钩位置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钩包括锁头部、锁臂部和锁尾部,在所述锁头部的前端和下端之间具有斜面,在所述锁尾部、或者在所述锁臂部的接近所述锁尾部的部位,设置有转轴,所述锁钩通过所述转轴铰接于所述轿厢门,而所述锁扣固定在所述轿厢的框架,所述检测开关设置在所述框架,其位于所述锁臂部的下方,在其上部设有两个触点,所述开关连接件设置在所述锁臂部,当所述锁钩与所述锁扣正常扣合时,所述开关连接件能够电连接所述两个触点,在轿厢门关闭的过程,所述锁钩的所述斜面与所述锁扣接触后,所述锁钩能够沿所述斜面移动到所述锁扣的上方并越过所述锁扣,同时带动所述开关连接件移动到所述触点的上方,实现所述锁钩与所述锁扣的扣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门装置,其具有:轿厢的轿厢门;包括锁钩和锁扣的轿厢门锁;以及包括检测开关和开关连接件,用于检测所述锁钩位置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钩包括锁头部、锁臂部和锁尾部,在所述锁头部的前端和下端之间具有斜面,在所述锁尾部、或者在所述锁臂部的接近所述锁尾部的部位,设置有转轴,所述锁钩通过所述转轴铰接于所述轿厢门,而所述锁扣固定在所述轿厢的框架,所述检测开关设置在所述框架,其位于所述锁臂部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垣辽悟石塚真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