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表面残留液体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08880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4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材表面残留液体吸收装置,它包括2组挤干辊组,每组挤干辊组包括上挤干辊和下挤干辊,挤干辊包括空心的辊芯、辊套和轴头,辊套由吸水材料制成,且辊套套设在所述辊芯外,轴头置于所述辊芯的两端,辊芯上设有通孔;挤干辊通过真空抽吸管与真空抽吸装置连接;挤干辊的轴头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气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分别与阀门的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连接,阀门的第一出口通过压缩空气管与压缩空气供源连接;真空抽吸管还与反冲洗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耗低、无噪音,吸收、吸附板材表面工艺液体强,使板材表面无工艺溶液残留、无划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金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材表面残留液体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冶金板带生产过程中,板带经轧制后去除氧化层时,均用碱性、中性或酸性溶液清洗板面一直到成品,全部采用湿法处理,存在板带表面残留溶液层。现阶段用于板带材生产过程中表面存在大量工艺液体的去除主要采用压缩空气吹扫和多辊挤干,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缺陷。压缩空气吹扫主要存在问题:I)不仅需要提供压缩空气源等设备,而且能耗高,需要大量的电能来带动空压机产生压缩空气;2)压缩空气在吹扫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噪音,造成噪音污染,影响车间工作人员健康;3)板材表面残留高,压缩空气吹扫对板材表面工艺润滑液取向不可控,很多液体与板材周边设备碰撞后又落回到板材表面造成二次污染。多辊挤干虽然克服高能耗、高噪音等问题但其存在以下问题:I)去除效果差,由于多数采用胶辊和钢辊,因其本身材料和磨损等原因,不能完全挤干表面液体,使板材表面依旧残留大量工艺润滑液;2)由于辊的挤压和辊表面存在的缺陷会对板材表面造成新的缺陷,影响板材质量。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板材表面残留液体吸收装置,既能将板材表面的残留液体清除干净,又能不损伤板材表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将板材表面的残留液体清除干净,又能不损伤板材表面的板材表面残留液体吸收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板材表面残留液体吸收装置,它包括2组挤干辊组,每组挤干辊组包括上挤干辊和下挤干辊,所述上挤干辊和下挤干辊都包括空心的辊芯、辊套和轴头,所述辊套由吸水材料制成,且所述辊套套设在所述辊芯外,所述轴头置于所述辊芯的两端,所述辊芯上设有通孔;所述上挤干辊和下挤干辊通过真空抽吸管与真空抽吸装置连接;所述上挤干辊的轴头与压下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压下气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分别与上阀门的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连接,上阀门的第一出口通过压缩空气管与压缩空气供源连接;所述下挤干辊的轴头与压上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压上气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分别与下阀门的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连接,下阀门的第一出口通过压缩空气管与压缩空气供源连接;所述真空抽吸管还与反冲洗装置连接。为了更好的吸收板材表面的工艺液体,所述2组挤干辊组分别为第一挤干辊组和第二挤干辊组,所述第一挤干辊组包括2个上挤干辊和I个下挤干辊;所述2个上挤干辊同一水平面设置,置于板材的上部;所述I个下挤干辊位于2个上挤干辊的中下部,且置于板材的下部;所述第二挤干辊组包括I个上挤干辊和I个下挤干辊,所述上挤干辊和下挤干辊分别位于板材的两侧,呈对称设置。为了更好的吸收、吸附板材表面的工艺液体,也为了更好的进行挤干辊反冲洗,可以在辊套上设置通孔。为了使辊套更好的吸水,所述吸水材料可以采用PVA等高吸水性材料。本技术采用2组挤干辊组对板材上的工艺液体进行吸收,吸收效果好;采用高吸水性材料制成辊套,并在辊套上设置通孔,有利于辊套对板材上的工艺液体的吸收;将挤干辊的辊芯设计成空心,并在辊芯上设置通孔,使用时,用真空抽吸装置对辊芯的空心进行抽吸,空心与通孔相通,有利于辊套对板材上的工艺液体的吸收和吸附;采用真空抽吸装置对挤干辊的辊套进行实时真空吸附,使挤干辊对板材上的工艺液体的吸收效果更好;采用反冲洗装置对挤干辊进行冲洗,保持挤干辊辊套的干净,使吸收效果更好;将辊套采用高吸水性材料制成,既能达到很好的吸水效果,也能保证挤干辊不划伤板材,提高了板材的质量。本技术的真空抽吸装置真空泵、各种阀门等组成,所述反冲洗装置由反冲洗水泵、各种阀门等组成。生产时挤干辊在气缸或液压缸带动下牢牢贴附于板材表面并随板材一起运行,板材表面的工艺液体被挤干辊表面材料迅速挤干、吸附。利用真空抽吸管道对挤干辊辊套进行反冲洗,将赃物吹除,确保每次的抽吸效果。本技术具有能耗低、无噪音,吸收、吸附板材表面工艺液体强,使板材表面无工艺溶液残留、无划伤。本技术能提高板材表面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现场生产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板材表面残留液体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挤干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挤干辊,2、压下气缸,3、压上气缸,4、真空抽吸管,5、下阀门,6、压缩空气管,7、下挤干辊,8、板材,9、辊芯,10、辊套,12、通孔,13、上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和图2,一种板材表面残留液体吸收装置,它包括第一挤干棍组和第二挤干辊组,所述第一挤干辊组包括2个上挤干辊I和I个下挤干辊7 ;所述2个上挤干辊I同一水平面设置,且置于板材8的上部;所述I个下挤干辊7位于2个上挤干辊I的中下部,且置于板材8的下部;所述第二挤干辊组包括I个上挤干辊I和I个下挤干辊7,所述上挤干辊I和下挤干辊7分别位于板材8的两侧,呈对称设置;第二挤干辊组位于第一挤干辊组后;所述上挤干辊I和下挤干辊7都包括空心的辊芯9、辊套10和轴头,所述辊套10由吸水材料制成,且所述辊套10套设在所述辊芯9外,所述轴头置于所述辊芯9的两端,所述辊芯9上设有通孔12,该通孔12与辊芯9的空心相通;所述上挤干辊I和下挤干辊7通过真空抽吸管4与真空抽吸装置连接;所述上挤干辊I的轴头与压下气缸2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压下气缸2的无杆腔和有杆腔分别与上阀门13的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连接,上阀门13的第一出口通过压缩空气管6与压缩空气供源连接;所述下挤干辊7的轴头与压上气缸3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压上气缸7的无杆腔和有杆腔分别与下阀门5的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连接,下阀门5的第一出口通过压缩空气管6与压缩空气供源连接;所述真空抽吸管4还与反冲洗装置连接。本技术中,为了更好的吸收、吸附板材表面的工艺液体,也为了更好的进行挤干辊反冲洗,可以在辊套上设置通孔;为了更好的吸收板材表面的工艺溶液,所述辊套10可以采用PVA等高吸水性材料制成,所述吸水性材料为一种极具亲水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受压后具有良好机加工性能;为了使轴套耐磨,可以将轴套的硬度设计为SHA75~95°,具体根据板材材质和表面要求确定。所述上阀门和下阀门可通过控制器控制。生产时当板材从轧制设备一侧向另一侧轧制时出口侧的上下挤干辊在压下、压上气缸作用下将板材挤压(其挤压力的大小可根据板材厚度进行设定),此时板材表面工艺溶液被挤干辊挤净,同时挤干辊利用辊套的强吸水性和离开板材瞬间其内部真空迅速将残留于板材表面工艺的工艺溶液扑捉、吸附,使板材表面洁净、无工艺溶液残留。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利用辊套的强吸水性和耐磨性将板材表面的同意溶液挤干、吸净;2)利用真空抽吸装置给辊芯内部抽真空来达到迅速帮助辊套排水,尽可能的发挥其吸水性优势来洁净板材表面。【主权项】1.板材表面残留液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2组挤干辊组,每组挤干辊组包括上挤干辊和下挤干辊,所述上挤干辊和下挤干辊都包括空心的辊芯、辊套和轴头,所述辊套由吸水材料制成,且所述辊套套设在所述辊芯外,所述轴头置于所述辊芯的两端,所述辊芯上设有通孔; 所述上挤干辊和下挤干辊通过真空抽吸管与真空抽吸装置连接; 所述上挤干辊的轴头与压下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压下气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分别与上阀门的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连接,上阀门的第一出口通过压缩空气管与压缩空气供源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板材表面残留液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2组挤干辊组,每组挤干辊组包括上挤干辊和下挤干辊,所述上挤干辊和下挤干辊都包括空心的辊芯、辊套和轴头,所述辊套由吸水材料制成,且所述辊套套设在所述辊芯外,所述轴头置于所述辊芯的两端,所述辊芯上设有通孔;所述上挤干辊和下挤干辊通过真空抽吸管与真空抽吸装置连接;所述上挤干辊的轴头与压下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压下气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分别与上阀门的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连接,上阀门的第一出口通过压缩空气管与压缩空气供源连接;所述下挤干辊的轴头与压上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压上气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分别与下阀门的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连接,下阀门的第一出口通过压缩空气管与压缩空气供源连接;所述真空抽吸管还与反冲洗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开裕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