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滑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98673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3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摇摆滑板车至少包含有:车架、立管、把手、前轮、至少二载杆、挠性连动机构、至少二后轮、至少二踏板、至少二辅助轮以及至少二摆动组件,该立管、把手以及前轮结合于该车架前端,而该挠性连动机构连结于该立管与该载杆之间,提供载杆的摇摆扭力,该后轮分别设于该载杆靠近后端位置处,该踏板分别设于该载杆上,该辅助轮分别设置于该后轮后方,于该前轮及该后轮接触于地面时,该辅助轮高于地面适当高度,而该摆动组件则连接设置于该载杆及该后轮之间。使用时,除了以前、后轮接触于地面的一般使用状态外,亦可使滑板车的前端跷起,以该后轮及该辅助轮接触于地面而使用,增加使用乐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摇摆滑板车,旨在提供一种于一般使用状态之外,更可提供使用者作花式使用的摇摆滑板车。
技术介绍
按,一般现有三轮滑板车主要包含一握把立杆及一对车体支架,握把立杆顶端设一把手,握把立杆底端设一前轮,而车体支架末端则分别设有左、右后轮,其主要利用双脚分别踩踏于左、右踏板上,配合身体左右偏摆的方式来驱动车体前进;其中,该前轮以及左、右后轮与地面构成三点接触,以让使用者得以稳定踩踏于左、右踏板上,并配合以扭动把手或配合扭动身体的方式左右摇摆握把立杆,以及左右施力踩踏于左、右踏板的方式,以带动前轮以S形路径向前滚转,进而达到前进作用。惟,不论何种型式的滑板车,现有的滑板车均只能以前、后轮平贴于地面上滑行的一般的状态使用,无法提供其它使用方式。由于滑板车已由交通工具的性质逐渐演变成休闲运动器具,运动爱好者喜欢求新求变,尝试不同的玩法,传统的滑板车已不足以提供运动爱好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摇摆滑板车,可于一般使用状态之外,更提供使用者作花式使用的摇摆滑板车,为其主要目的者。为达上揭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滑板车至少包含有:车架、立管、把手、前轮、至少二载杆、挠性连动机构、至少二后轮、至少二踏板、至少二辅助轮以及至少二摆动组件,该立管、把手以及前轮结合于该车架前端,而该挠性连动机构连结于该立管与该载杆之间,提供载杆的摇摆扭力,该后轮分别设于该载杆靠近后端位置处,该踏板分别设于该载杆上,该辅助轮分别设置于该后轮后方,于该前轮及该后轮接触于地面时,该辅助轮高于地面适当高度,而该摆动组件则连接设置于该载杆及该后轮之间。其中,使用时,除了以前、后轮接触于地面的一般使用状态外,亦可使滑板车的前端跷起,以该后轮及该辅助轮接触于地面而使用,或者可进一步做出“兔跳”的极限动作,可增加使用乐趣。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摆动组件具有一后叉及一转动枢件,该后轮透过后叉及转动枢件呈偏压状枢设于该载杆。上述的摆动组件的转动枢件以斜置状枢设于该载杆。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挠性连动机构为一挠性体。上述的挠性体为玻璃纤维、软金属或聚亚氨酯材质。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滑板车进一步设有一收折机构,该收折机构设置于该车架与该些载杆之间,用以将该些载杆进行收折。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收折机构设有枢栓、调整件以及弹性元件,该枢栓枢设于该车架与该载杆之间,该调整件位于该枢栓前端,该调整件将该载杆锁固于该车架上,该弹性元件则套于该调整件外,用以提供该调整件常态朝外移动的作用力。上述的收折机构进一步设有挡件,该挡件位于该载杆内并相对于该调整件的轴向位置处,使该调整件朝外移动时,可受挡件的卡掣而不致完全脱离该载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滑板车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滑板车的后轮与辅助轮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滑板车的使用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滑板车的另一使用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收折机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收折机构的另一视角结构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滑板车收折后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 角度Θ 车架11 本体111 立管12 把手13 前轮14 载杆20 挠性连动机构30 后轮40 踏板50 辅助轮60 摆动组件70 后叉71 转动枢件72 后轮轴结合部73 连接体74 收折机构80 枢栓81 调整件82 弹性元件83 挡件8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本专利技术滑板车的结构立体图,及图2本专利技术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滑板车至少包含有:车架11、立管12、把手13、前轮14、至少二载杆20、挠性连动机构30、至少二后轮40、至少二踏板50、至少二辅助轮60以及至少二摆动组件70。其中,本专利技术以二载杆20、二后轮40、二踏板50、二辅助轮60以及二摆动组件70为实施例。该立管12设置于该车架11上;该把手13设置于该立管12顶端;一前轮14设置于该立管12底端;而二载杆20其前端均结合于车架11 ;该挠性连动机构30连结于该立管12与二载杆20之间,提供二载杆20的摇摆扭力;其中,该车架11可具有一本体111 (如图所示可以为三角形),该立管12设置于该本体111上,二载杆20其前端分别枢设于该本体111左右二侧,而该挠性连动机构30则连结于该立管12与该些载杆20之间,提供该些载杆20的摇摆扭力。该挠性连动机构可为一挠性体(图未示),可提供摆动和弹性挠曲动作,该挠性体为玻璃纤维、软金属或聚亚氨酯材质,以提供左、右载杆的摇摆扭力 二后轮40分别设于该载杆20靠近后端位置处;二踏板50分别设于该载杆20的上方位置处。二摆动组件70连接设置于该载杆20及该后轮40之间,请同时参阅图3所示,该摆动组件70具有一后叉71及一转动枢件72,该后轮40透过后叉71及转动枢件72呈偏压状枢设于该载杆20,且该转动枢件72以斜置状枢设于该载杆20,让二后轮40可自由摆动而形成左、右偏摆动作。当然,为了使该后轮40具有最佳和最顺畅的自动导正效果,该转动枢件72斜置枢设于载体杆20的角度Θ,且以65 — 70度为最佳。至少二辅助轮60分别设置于该后轮40后方,于该前轮14及该些后轮40接触于地面时,该辅助轮60高于地面适当高度;其中,该摆动组件的后叉71 一端连接于该转动枢件72,另端则形成有后轮轴结合部73以供连接该后轮40,该后叉的后轮轴结合部73进一步连接一连接体74,该连接体74另端则枢设于该辅助轮60的轴心,使该辅助轮60设置于该后轮40的后方。使用时,如图4所示,使用者的双脚施力于载杆20上的踏板50并将双手握持于把手13后,以左右摇摆方式施力于把手13,以及左右施力踩踏于二踏板50的方式致使前轮14左右摇摆,该连带受力的二后轮40将可在左、右摆动中做S形路前移,进而,在前轮14、立管12和把手13的配合下,使用者乃实施包含扭动身体、臀部、手部及双脚交互或同步施力的各种驱动车体形态运动,俾摇摆滑板车的操作兼俱有简易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效果。于上述的一般使用状态外,该滑板车可作如图5所示的花式使用。使用者踩踏于载杆20上的踏板50,并使滑板车的前端往上跷起,此时,前轮14离开地面,同时,滑板车以后轮40及辅助轮60接触于地面。藉此,可将滑板车变换成较花俏的使用状态,由后轮及辅助轮接触于地面而滑行。再者,如图6及图7所示,该滑板车进一步设有一收折机构80,该收折机构80设置于该车架11与载杆20之间,用以将载杆20进行收折;其中,该收折机构80设有枢栓81、调整件82以及弹性元件83,该枢栓81枢设于该车架11的本体111与载杆20之间,该调整件82位于该枢栓81前端,该调整件82将载杆20锁固于该车架的本体111上,该弹性元件83则套于该调整件82外,用以提供该调整件81常态朝外移动的作用力。进行收折时,利用该调整件82脱离该车架11的锁固,此时利用该弹性元件83的作用力,使该调整件82朝外移动,此时各载杆20与车架11间仅以该枢栓81相连接,故可轻易扳动该各载杆20,请同时参阅图8所示,朝该立管12的平行方向移动,而可大幅缩小该滑板车的体积,达到方便收折且便于收纳的效果。另外,该收折机构进一步设有挡件84,该挡件84位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摇摆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车架;立管,设置于该车架上; 把手,设置于该立管顶端;前轮,设置于该立管底端;至少二载杆,其前端结合于车架;挠性连动机构,连结于该立管与该些载杆之间,提供该些载杆的摇摆扭力;至少二后轮,分别设于该载杆靠近后端位置处; 至少二踏板,分别设于该载杆上;至少二辅助轮,分别设置于该后轮后方,于该前轮及该后轮接触于地面时,该辅助轮高于地面适当高度;以及至少二摆动组件,连接设置于该载杆及该后轮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马斯·奥康奈尔
申请(专利权)人:快乐活运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爱尔兰;I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