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936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在一个被围起来的空间中提供第一空气流量的通风装置,包括:一根用于输送一定量的新鲜空气的通气软管,以及连接在该软管的自由端上的一个壳体,在使用时,该软管可以放在或靠近需要通风的该被围起来的空间的底面上,该一定量的新鲜空气以第一方向进入该壳体中,该壳体具有第一组出口,该新鲜空气通过该组出口从该壳体排出,该第一组出口被配置成能在基本上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一个平面内将该新鲜空气从该壳体排出。(*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风装置,更准确地说,涉及一种在诸如油船的载油舱或压载水舱的被围起来的空间内的通风系统中使用的通风装置。油船或巨型原油油轮(VLCC)具有多个大型载油舱或压载水舱。在其使用期内,必需对载油舱和压载水舱进行修理和维护工作。这些油舱是有很少通风的被围起来的空间,因为从油舱到油船的甲板上只有少量的开口或舱口。修理工作可能包括焊接和其他类似的能产生大量烟雾、蒸汽、灰尘和热量的活动。这样就造成了十分困难、不舒服和有害健康的工作条件,其粉粒浓度超过推荐浓度(高达推荐浓度的3倍)并且工作温度使人不舒适。为解决该问题所作的一个努力是把多根通气软管插入油舱中。一个鼓风机或空气压缩机设在靠近甲板开口或舱口处,通气软管连接在鼓风机上。清洁的空气从油船外部被吹入通气软管,该软管的末端位于修理工作正在进行处。从每根通气软管末端出来的气流被导向正在进行修理工作的人,以便提供一股清洁的空气流来吹走修理区的烟雾、蒸汽、灰尘和热量。这类装置的一个示意图在附图的附图说明图1中示出。不幸的是,这类已知装置将产生许多混乱的气流,它只能引起油舱内的烟雾、蒸汽、灰尘和热量的重新分布而不能提供一种通风系统。该烟雾、蒸汽、灰尘和热量只是被重新分布到油舱内的其他区域,而在这些区域可能工人正在进行修理工作而得不到气管的益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对上述问题提供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内容是提供一种用于在一个被围起来的空间中提供第一空气流量的通风装置,该装置包括一根用于输送一定量的新鲜空气的供气软管;以及连接在该软管的自由端上的一个壳体,在使用时,该壳体可以放在或靠近需要通风的该被围起来空间的底面上,该一定量的新鲜空气以第一方向进入该壳体中,该壳体具有第一组出口,新鲜空气通过该组出口从壳体排出,该第一组出口被配置成能在基本上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一个平面内将新鲜空气从壳体排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的内容是提供了一种装有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内容的通风装置的通风系统。为了更便于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通过实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出说明,附图中图1示出了一个已知通风系统在使用中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一个装有图示的设置在载油舱中的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通风装置的通风系统在使用中的示意图;图3是示于图2中的通风装置的实施例的透视图,以及连接在该装置上的通气软管的端部;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图5是沿图4中的V-V线截取的通风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4中的VI-VI线截取的通风装置的剖视图;图7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附图中所示箭头表示气流。参看图1,图中示出了在油船2的载油舱1中使用的已知的通风系统。在油船2的甲板4上设置有若干个检查舱口或开口3。在邻近每个舱口3处都有一个鼓风机或空气压缩机5。一根或多根通气软管6与鼓风机5相连接并且通过相应的舱口3装进载油舱1中。每根通气软管6的自由端7的方向通常朝着载油舱1内部的一个工人8。图1中的箭头表示载油舱1内典型的气流。不幸的是,这种配置在载油舱1中将产生许多气体的混乱流动,其只能引起该油舱1中的烟雾、蒸汽、灰尘和热量的重新分布而不能提供一种通风系统。由每根通气软管6吹走的烟雾、蒸汽、灰尘和热量只是重新分布到该舱1内的其他区域,在这些区域可能是工人8正进行维修工作,而得不到通气软管的益处。参看图2和3,体现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装置9包括一个基本上是圆柱形的空心壳体10,该壳体形成有许多个围绕在其圆周上的等间距狭槽。这些狭槽11基本上与圆柱形壳体10的中心线相平行。在使用时,壳体10的中心线基本上是竖直的。在壳体10的顶端形成了一个以气密连接的方式安装一根通气软管6的自由端7的颈圈12。参看图2,在使用时,通风装置9放在载油舱1的底部,基本上位于或靠近舱1的侧壁1B之间的中间距离处的舱底板1A上。一根通风软管6从甲板4的舱口3中穿入并且连接在通风装置9的颈圈12上。一个离心式风扇13位于邻近舱口3处,并且把空气沿通风软管6向下打入通风装置9中。在载油舱1的侧壁1B附近的甲板4的舱口或开口3上装有轴流式风扇14。这些风扇14用来从载油舱1中抽出空气。通风装置9的壳体10上的狭槽11配置得可用来提供从该装置9以基本上垂直于壳体10的中心线(即基本上水平的)方向射出的气流。轴流式风扇14把基本上垂直的气流吸向该风扇14并且抽出载油舱1之外。与从通风装置9中水平射出撞击在油舱1的侧壁1B上并且使其方向偏转向上的气流相结合,这两股气流的合成结果产生了一股从油舱1的底板1A朝向轴流式风扇14的主气流,该主气流被从轴流式风扇14中抽出,因此使油舱1通风。虽然上述图2和3中所述的通风装置是能够满足要求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对该设计的改进。该项改进在于通风装置9的形状。通风装置9的较佳实施例示于图4、5和6中。图1、2和3中所用的相同参考标号仍用于图4、5和6中,用来表示相同的零部件或者执行相同功能的零部件。图4、5和6中的通风装置9的壳体10装有环形布置的三层15、16、17排气孔18、19、20,该排气孔安装在各层的暴露的外表面上,该装置上的颈圈12用于与通气软管6的自由端7相连接。参看图5,壳体10装有由一个中央的内管22和同心的外管23组成的分流器21。分流器21把来自软管6的气流分开。第一中央气流向下流过中央内管22,第二气流向下流过限定在同心的外管23与中央内管22之间的环形空间,第三气流向下流过限定在同心的外管23与壳体10的内表面10A之间的环形空间。壳体10的底部或下部限定了一个空腔24。该第一气流被导入壳体10的底部的空腔24中。该空腔24的中心装有一个面朝上的锥体25,它可使向下的气流偏斜为径向向外的气流。该径向气流被导入下部第一层15的水平方向的排气孔18中。下部第一层15的外表面与壳体10的中心线相平行,即基本上是竖直的。来自下部第一层15的气流以径向流动方式从通风装置9的排气孔18排出,该气流方向基本上是水平的并且与油舱的底板1A相平行。第二气流向下流过在中央内管22与同心外管23之间的环形空间。中央内管22的底部终止于在排气孔18、19的第一和第二层15、16之间的向外的凸缘26上。因此在到达空腔24以前,第二气流就撞击在凸缘26上并且被导入中部第二层16的排气孔19中。第二层16的外表面为截头圆锥形并且相对于壳体10的中心线向上偏斜一个很小的角度,因而通过第二层16上的排气孔19的气流是沿径向向外并且略微偏向向上的方向。同心外管23的末端终止于在排气孔19、20的第二与第三层之间的向外的凸缘27上。因此,向下通过在同心外管23与壳体10的内表面10A之间的环形空间的第三气流沿该环形空间向下流动直到撞击在凸缘27上并且由凸缘27导入上部第三层17上的排气孔20中为止。上部第三层17的外表面为截头圆锥形并且比中部第二层16的外表面向上偏斜一个更大的角度。因此,中部第二层16的排气孔19和上部第三层17的排气孔20都把排出空气沿径向并向上朝着油舱1的顶板1C射出。由此,该第二和第三气流产生了一股朝向轴流式风扇14的总气流。在一定程度上,第二和第三气流还夹带着水平的第一气流向上朝着油舱1的顶板1C射出。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三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一个被围起来的空间中提供第一空气流量的通风装置,包括:一根用于输送一定量的新鲜空气的通气软管,以及连接在该软管的自由端上的一个壳体,在使用时,该壳体可以放在或靠近需要通风的该被围起来的空间的底面上,所供应的新鲜空气以第一方向进入该壳体中,该壳体具有第一组出口,该新鲜空气通过该组出口从该壳体排出,该第一组出口被配置成能在基本上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一个平面内将该新鲜空气从该壳体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和成孙琦清许崇彦许为全肖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新加坡生产力及标准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G[新加坡]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