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9354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3 1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包括一第一线架及一第二线架,第一线架具有一工字形的第一绕线区,第二线架具有一工字形的第二绕线区,使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可分离独立绕组线圈,第二线架形成有一容置空间,组合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时,第一线架的绕线区可容置于容置空间中,且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之间设有多个定位结构,可准确且紧密地组合两者,第一线架的底板与第一绕线区之间有一间距,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皆具设有接脚、走线槽道及挂线凸柱,可使线圈经由最短安规距离电性焊接至接脚,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变压器绕线架能在符合安规的条件下缩小体积,且一次侧及二次侧绕线架能自动化大量绕组线圈后再组合成一变压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一次侧绕线架与二次侧绕线架相互叠层组合的变压绕线架结构。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电子零件之一,而变压器的主要作用是转换电子电路中的驱动电压,如LED液晶屏幕中所使用将电压升压的变压器,又如计算机主机使用的工作电压降压变压器等等,故变压器的规格种类相当繁杂,很少有固定的规格,大都因应客户的需求而订制变压器。为了因应电子组件小型化、薄型化的趋势,变压器绕线架的设计越来越小,且变压器皆具有一个或多个的一次侧及二次侧及多组的线圈输入及输出接脚,若为高压或高频的变压器,每个接脚间的隔离距离及线圈出线端的走线都必需要能符合安规的隔离距离,因此就需加大变压器的体积以符合需求,如此又要体积小又要符合安规需求,这对小型化变压器而言相当地予盾,所以对变压器结构的设计人员是相当难以克服的问题。再由于变压器制造者为降低成本,大都希望使用自动化方式来大量制造变压器,但变压器一次侧与二次侧线圈的组绕必需经过同一个铁芯,且一次侧线圈与二次侧线的线径及绕组匝数皆不相同,必需针对一次侧及二次侧线圈分别进行缠绕,因此又造成自动化制造的困扰,而降低生产效率,故而如何设计一款能自动化大量生产,又能符合安规的小型化变压器是目前业者积极解决的难题。为此,本案专利技术人于2011年12月13日提出一种「组合式高压变压器绕线架结构」中国大陆技术专利,申请案号CN201120525411.4,主要针对变压器一次侧及二次侧线圈可分开绕线再进行组合的结构,唯此专利的结构在安规及组合精密度上仍有可以改善空间,因此再进一步加以改进。【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设计成一次侧绕线架与二次侧绕线架叠层组合的架构,每一绕线架可各自独立依需求自动化绕组线圈,再相互组合成一变压器,且每组绕线架皆设计有多种的定位结构及线圈引出端的走线结构,使变压器可轻易地加以组合,且尽可能地缩小变压器绕线架的情况下,线圈的引出端走线仍能符合安规条件。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包括一第一线架,具有一底板,一端部设有一第一接脚区,底板的上表面向上延伸有一第一上板、一第一中心柱及一第一下板,形成一工字形的第一绕线区,且底板与第一下板之间具有一间距,以增加线圈与铁芯的安规距离,第一上板具有一第一贯孔,贯穿第一中心柱至第一下板;及一第二线架,具有一第二上板、一第二中心柱及一第二下板形成一工字形的第二绕线区,第二下板的一端部设有一第二接脚区,第二下板的下表面具有一由第二中心柱内侧表面所形成的容置空间,第二上板具有一第二贯孔贯穿至容置空间;其中,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组合时,第一绕线架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第一接脚区与第二接脚区是朝向不同的方位延伸,且第一贯孔对正第二贯孔,使至少一铁芯能穿入第一贯孔与第二贯孔内;其中,第二线架的第二下板下表面与第一线架的底板之间设有多个定位结构,使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能相互准确且紧密地定位组合。其中,第一接脚区设有多个第一接脚,每个第一接脚皆由底板的接脚柱向外延伸凸出底部侧缘,且两接脚柱之间形成有走线槽道,且在走线槽道内的接脚柱侧缘设有挂线凸柱。其中,第二接脚区设有多个第二接脚,每个第二接脚皆由第二下板的接脚柱向外延伸凸出第二下板侧缘,且两接脚柱之间形成有走线槽道且每个接脚柱的下表面皆对应设有至少一挂线凸柱。其中,第一中心柱的外侧表面用以缠绕至少一第一线圈,且第一线圈的两端引出线分别经过不同的走线槽道及挂线凸柱,电性连接至不同的第一接脚。其中,第二中心柱的外侧表面用以缠绕至少一第二线圈,且第二线圈的两端引出线分别经过不同的走线槽道及挂线凸柱,电性连接至不同的第二接脚。其中,第二上板下表面的第二贯孔周缘向下延伸有凸缘,且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组合时,凸缘卡合于第一贯孔上端的内侧,以对正第一贯孔与第二贯孔。其中,第二线架的定位结构包括:一挡条横向设于第二下板下表面的一侧边,向下延伸凸出,并隔开前述第二接脚区与容置空间;一第一凹部设于挡条的内侧面,凹部开口朝向容置空间;二个凸起部设于挡条的内侧面,并分别位于第一凹部的两侧,向容置空间的方向微微凸起;二个凹状凸块,分别设于相邻第二接脚区的两侧边,向下延伸凸出,且二个凹状的开口相对;及二个凸块,分别设于相邻第二接脚区的两侧边与对立侧边的角落处,向下延伸凸出。其中,第一线架更包括:一第一凸柱设于底板的一侧边,向外水平延伸凸出,且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组合时,第一凸柱对应伸入第一凹部的开口内;及二第二凸柱分别设于相邻第一凸柱的两侧边,由侧边内凹形成山字形,且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组合时,二个第二凸柱分别伸入二个凹状凸块的凹状开口内。其中,当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组合时,第二线架的二个凸起部抵住第一线架的底板侧边,且第二线架的二个凸块抵住第一线架的底板对立侧边。其中,第二线架的挡条向下延伸凸出的高度相近于第一线架的第二下板的厚度,使前述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组合时,第二下板与底板能呈相近等高的水平状。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变压器结构的实施例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的另一视角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线架的侧视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线架的侧视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变压器组合后的仰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的A-A剖视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变压器绕线架20第一线架21 底板22第一上板23第一中心柱24第一下板26第一贯孔27第一接脚柱28第一接脚29第一走线槽道30第一挂线凸柱31第一凸柱32第二凸柱40第二线架42第二上板43第二中心柱44第二下板45容置空间46第二贯孔47第二接脚柱48第二接脚49第二走线槽道50第一挂线凸柱52 凸缘53 挡条54 凹部55凸起部56凹状凸块57 凸块60 铁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请参照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变压器结构的实施例分解示意图,本专利技术主要设计一款可将变压器的一次侧与二次侧分开绕线制造后,再加以组合的绕线架组合结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变压器绕线架10包括一第一线架20及一第二线架40,第一线架20与第二线架40可分别绕组一次侧线圈或二次侧线圈,将第一线架20可与第二线架40相组合后,再组合至少一铁芯60后形成一完整的变压器,因此本专利技术将逐一说明第一线架20与第二线架40的各自结构,最后再说明两者相互组合的对应结构关系。请一并参照图1、图2及图3所示,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的另一视角分解示意图,而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线架侧视剖视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第一线架20具有一底板21,底板21的上表面向上延伸有一第一上板22、一第一中心柱23及一第一下板24形成一工字型的第一绕线区,至少一第一线圈(图中未示)可缠绕在第一中心柱23的外侧表面上,且在第一上板22与第一下板24之间,前述第一线圈可为一次侧线圈或二次侧线圈,底板21的一侧边端部设有一第一接脚区,底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线架,具有一底板,该底板的上表面向上延伸有一第一上板、一第一中心柱及一第一下板,该底板的一侧边端部设有一第一接脚区,且该底板与第一下板之间具有一间距,该第一上板的中心处具有一第一贯孔,贯穿第一中心柱至第一下板;及一第二线架,具有一第二上板、一第二中心柱及一第二下板,该第二下板的一侧边端部设有一第二接脚区,且该第二下板的下表面具有一由第二中心柱内侧表面所形成的容置空间,且该第二上板的中心处具有一第二贯孔,贯穿至该容置空间;其中,该第二线架的第二下板下表面与第一线架的底板之间设有多个定位结构,使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组合时能相互准确且紧密地定位,且该第一上板、该第一中心柱及该第一下板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第一贯孔对正第二贯孔,使至少一铁芯能穿入第一贯孔与第二贯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荣德简宽赐徐霆骅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