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容文钰专利>正文

污泥转化为建材的处理设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088654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0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转化为建材的处理设备系统,它包括:至少一湿污泥储存装置,其用于容纳且稀释污泥;它包括污泥密闭储泥罐,装设于污泥密闭储泥罐的搅拌器,所述密闭储泥罐连接污泥泵;至少一配料改性装置,其通过泵送管道一连接于所述污泥密闭储泥罐,它包括搅拌罐、自动加料器及用于放置改性药剂的容器体;至少一机械脱水装置,其通过泵送管道二连接于所述搅拌罐,它包括用于污泥机械脱水而形成滤饼的压滤机,用于密闭输送滤饼的输送设备;至少一干化燃烧装置,用于接收所述输送设备输送进来的滤饼并进行高温干化,它包括一回转式烘干筒,设于所述回转式烘干筒的进料端的燃烧炉,所述燃烧炉提供热气与所述滤饼热交换以蒸发所述滤饼中的水分;继而热干后的污泥再置于所述燃烧炉中高温热解形成灰渣;至少一造粉装置,其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灰渣并将灰渣细化磨粉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转化为建材的处理设备系统,它包括:至少一湿污泥储存装置,其用于容纳且稀释污泥;它包括污泥密闭储泥罐,装设于污泥密闭储泥罐的搅拌器,所述密闭储泥罐连接污泥泵;至少一配料改性装置,其通过泵送管道一连接于所述污泥密闭储泥罐,它包括搅拌罐、自动加料器及用于放置改性药剂的容器体;至少一机械脱水装置,其通过泵送管道二连接于所述搅拌罐,它包括用于污泥机械脱水而形成滤饼的压滤机,用于密闭输送滤饼的输送设备;至少一干化燃烧装置,用于接收所述输送设备输送进来的滤饼并进行高温干化,它包括一回转式烘干筒,设于所述回转式烘干筒的进料端的燃烧炉,所述燃烧炉提供热气与所述滤饼热交换以蒸发所述滤饼中的水分;继而热干后的污泥再置于所述燃烧炉中高温热解形成灰渣;至少一造粉装置,其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灰渣并将灰渣细化磨粉机。【专利说明】污泥转化为建材的处理设备系统【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污泥转化为建材的处理设备系统。【
技术介绍
】污泥处理项目是符合国家资源循环的经济发展方向、符合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技术要求。《国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循环经济。”而本项目通过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减理化、无害化处理后作为资源加以综合利用,完全与国家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相吻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本项目将污泥的无害化处理与生产制造过程二合为一,综合多行业成熟工艺,成功研发出一套适用于污泥处置的工艺,达到将污泥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并综合利用的效果,这在国内外污泥处置方式中属首创。对于污泥无论采取填埋、碳化、填海、干化等何种污泥处置方式,都存在着二次污染、耗费能源、占用空间的问题。资源化是污泥处置的最佳方式,通过规范的监控,除可有效杜绝二次污染,更可避免处理污泥直接造成资源消耗和高昂经济支出的双重代价。因此本项目的实施营运本身就是循环经济节能项目,同时产出的衍生产品,作为一种新生的低碳经济产品,其发展及市场需求非常巨大。据市场调查和专利检索,目前污泥处理设备多种多样,我们在原有的污泥技术基础上对设备、工艺进行了提升、改进和增设,目前还没有发现污泥转化为建材方面的专利。针对此情况,我们研制出一种污泥转化为建材的处理设备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燃烧系统,适用于污泥的燃烧无毒化处理,处理效率高且又能有效利用到建材方面的用途,处理效率高;制造、组装使用成本低的特点。因此,它是一种具有技术性和经济性均具优越性能的生产线设备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转化为建材的处理设备系统,它包括:至少一湿污泥储存装置,其用于容纳且稀释污泥;它包括污泥密闭储泥罐,装设于污泥密闭储泥罐的搅拌器,所述密闭储泥罐连接污泥泵;至少一配料改性装置,其通过泵送管道一连接于所述污泥密闭储泥罐,它包括搅拌罐、自动加料器及用于放置改性药剂的容器体;至少一机械脱水装置,其通过泵送管道二连接于所述搅拌罐,它包括用于污泥机械脱水而形成滤饼的压滤机,用于密闭输送滤饼的输送设备;至少一干化燃烧装置,用于接收所述输送设备输送进来的滤饼并进行高温干化,它包括一回转式烘干筒,设于所述回转式烘干筒的进料端的燃烧炉,所述燃烧炉提供热气与所述滤饼热交换以蒸发所述滤饼中的水分;继而热干后的污泥再置于所述燃烧炉中高温热解形成灰渣;至少一造粉装置,其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灰渣并将灰渣细化磨粉机。于本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燃烧炉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炉体内空间划分形成相通的燃烧腔和集灰腔;位于所述燃烧腔的下部设有布风板,连接于所述布风板的风箱,联通于所述燃烧腔的出渣单元;位于所述燃烧腔的左侧的炉壁上设有炉门;位于所述炉门上方设有燃料管,所述燃料管与所述燃烧室相通;所述集灰腔下方连接有集灰斗;一回转式烘干筒;转动连接于所述炉体的右侧,从所述主体上方延伸到所述回转式烘干筒内相通的下料管;所述回转式烘干筒呈圆柱形,其中心线向下偏斜;所述分隔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炉体空间高度以形成供热气导流的通道。于本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部的位于所述燃烧腔的一侧具有垂直面,位于垂直面上方且向右偏斜的第一倾斜面,相接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上端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以形成口部大于底部空间的燃烧腔。于本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集灰腔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出口为矩形。于本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布风板上设有风帽,所述风帽具有向下敞开的柱形孔和侧开孔,所述侧开孔与所述柱形孔相通,所述风板上设有耐热层。于本技术的一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为多层结构,其中内层为耐火材料制成,所述主体的外层设有多个透气管,位于所述集灰腔的上方的炉壁具有过渡段,以改变导流方向。本技术同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封闭性高、连续性好、中转少、时间短、安全可靠且环保的环保污泥处理设备系统,能适用于污泥的燃烧无毒化处理,处理效率高且又能有效利用到建材方面的用途,处理效率高;制造、组装使用成本低的特点。因此,它是一种具有技术性和经济性均具优越性能的生产线设备系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污泥转化为建材的处理设备系统整体构造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污泥处理的燃烧炉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A-A线剖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沿B-B线剖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C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污泥处理的燃烧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污泥转化为建材的方法流程图;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污泥转化为建材的方法物料平衡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泥转化为建材的处理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湿污泥储存装置,其用于容纳且稀释污泥;它包括污泥密闭储泥罐,装设于污泥密闭储泥罐的搅拌器,所述密闭储泥罐连接污泥泵;至少一配料改性装置,其通过泵送管道一连接于所述污泥密闭储泥罐,它包括搅拌罐、自动加料器及用于放置改性药剂的容器体;至少一机械脱水装置,其通过泵送管道二连接于所述搅拌罐,它包括用于污泥机械脱水而形成滤饼的压滤机,用于密闭输送滤饼的输送设备;至少一干化燃烧装置,用于接收所述输送设备输送进来的滤饼并进行高温干化,它包括一回转式烘干筒,设于所述回转式烘干筒的进料端的燃烧炉,所述燃烧炉提供热气与所述滤饼热交换以蒸发所述滤饼中的水分;继而热干后的污泥再置于所述燃烧炉中高温热解形成灰渣;至少一造粉装置,其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灰渣并将灰渣细化磨粉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容文钰
申请(专利权)人:容文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