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洪林专利>正文

风力机械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8540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力机械船,包括双体船体,在双体船体的后部中间设有推进螺旋桨,在双体船体上设有支架,在支架上端设有带方向调整机构的旋转支座,在支座上设有旋转方向相反的两组风力叶轮,两组风力叶轮的轮轴通过传动机构与变速箱的连接,变速箱通过传动机构与螺旋桨联动,其中在双体船体前端设有阻挡杂物进入双体船体之间的格栅,在双体船体两个艉部分别设有方向舵,在双体船体设有方向盘,方向盘通过传动机构与两个方向舵联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容易操作,顺风、逆风均能正常航行的优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船舶,尤其是指一种利用风力航行的一种风力机械船
技术介绍
船舶在水面上航行,需要前进动力来克服水的阻力,目前船舶的前进动力来源有(1)利用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后带动螺旋桨产生前进动力,如各种利用燃油、燃煤、核动力驱动的船舶;(2)利用电能转变成机械能后带动螺旋桨产生前进动力,如各种小型的电动船舶;(3)利用风力推动,如各种帆船。前面两种动力来源需要消耗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在使用中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而传统的帆船存在劳动强度大、操作复杂的不足。本技术的设计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风力机械船”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200510037595.9,申请日2005年9月29日),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容易操作,顺风、逆风均能正常航行的风力船。设计人在此基础上,对船体结构进行局部改进,设计出另一种结构形式的风力机械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操作,顺风、逆风均能正常航行的一种风力机械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风力机械船,包括双体船体,在双体船体的后部中间设有推进螺旋桨,在双体船体上设有支架,在支架上端设有带方向调整机构的旋转支座,在支座上设有旋转方向相反的两组风力叶轮,两组风力叶轮的轮轴通过传动机构与变速箱的连接,变速箱通过传动机构与螺旋桨联动,其中在双体船体前端设有阻挡杂物进入双体船体之间的格栅,在双体船体两个艉部分别设有方向舵,在双体船体设有方向盘,方向盘通过传动机构与两个方向舵联动。上述的风力机械船中所述的变速箱为拉键式变速箱,设有变速调节手柄;变速箱设有第二动力输出轴,第二动力输出轴与设置在双体船体上的发电装置联动,发电装置与蓄电池组电路连接;这样可以利用风力叶轮进行发电,以供船上使用。上述的风力机械船中所述的传动机构由传动轴和多个锥形齿轮组成,锥形齿轮分别固定在传动轴的上、下两端、螺旋桨的转轴内端和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轴外端,传动轴上、下两端的锥形齿轮分别与变速箱动力输出轴外端的锥形齿轮、螺旋桨转轴内端的锥形齿轮啮合;在变速箱动力输出轴外端的锥形齿轮设有上、下离合器,可以在船停止时利用风力发电。上述的风力机械船中所述的传动机构是齿轮、轴传动机构。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利用两组反向旋转的风力叶轮同时带动推进螺旋桨旋转,产生航行动力,两组反向旋转的风力叶轮可以相互抵消对传动机构的横向作用力,使传动机构运转平稳,同时在顺风或逆风时均能正常航行;通过在船体前端设置格栅,可以防止杂物对推进螺旋桨的干扰,提高船舶的航行速度;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容易操作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船体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风力机械船,包括双体船体1,在双体船体1的后部中间设有推进螺旋桨2,在双体船体1上设有支架3,支架3下端固定在变速箱8上,并可以采用铰接固定的方式,在需要时可以将支架3倾斜放下;在支架3上端设有带方向调整机构17的旋转支座4,方向调整机构17可以采用蜗轮蜗杆与链轮结合的调整机构,在支座4上设有旋转方向相反的两组风力叶轮5、6,两组风力叶轮5、6的轮轴通过传动机构7与变速箱8的连接,变速箱8通过传动机构9与螺旋桨2联动,传动机构9由传动轴9A和多个锥形齿轮9B组成,锥形齿轮9B分别固定在传动轴9A的上、下两端、螺旋桨2的转轴内端和变速箱8的动力输出轴外端,传动轴9A上、下两端的锥形齿轮9B分别与变速箱8动力输出轴外端的锥形齿轮9B、螺旋桨2转轴内端的锥形齿轮9B啮合;在变速箱8动力输出轴外端的锥形齿轮9B设有上、下离合器9C;在双体船体1前端设有阻挡杂物进入双体船体1之间的格栅10,在双体船体1两个艉部分别设有方向舵11,在双体船体1设有方向盘12,方向盘12通过传动机构13与两个方向舵11联动;传动机构13采用蜗轮蜗杆与齿轮、轴结合的常用传动机构,变速箱8为拉键式变速箱,设有变速调节手柄8A;变速箱8还设有第二动力输出轴14,第二动力输出轴14与设置在船体1上的发电装置15联动,发电装置15与蓄电池组16电路连接。本技术具体使用时,风力吹动两组风力叶轮5、6旋转,将风力转变成为机械能,通过传动机构7将机械能传递给变速箱8,经变速箱8变速后带动推进螺旋桨2旋转,推动船体1航行。航行时可通过方向调整机构17改变两组风力叶轮5、6的迎风方向,使两组风力叶轮5、6正对风向,以获得最大的航行动力;船体1的航行方向通过方向盘12调整。权利要求1.一种风力机械船,包括双体船体(1),在双体船体(1)的后部中间设有推进螺旋桨(2),在双体船体(1)上设有支架(3),在支架(3)上端设有带方向调整机构(17)的旋转支座(4),在支座(4)上设有旋转方向相反的两组风力叶轮(5、6),两组风力叶轮(5、6)的轮轴通过传动机构(7)与变速箱(8)的连接,变速箱(8)通过传动机构(9)与螺旋桨(2)联动,其特征在于在双体船体(1)前端设有阻挡杂物进入双体船体(1)之间的格栅(10),在双体船体(1)两个艉部分别设有方向舵(11),在双体船体(1)设有方向盘(12),方向盘(12)通过传动机构(13)与两个方向舵(11)联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机械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速箱(8)为拉键式变速箱,设有变速调节手柄(8A);变速箱(8)设有第二动力输出轴(14),第二动力输出轴(14)与设置在船体(1)上的发电装置(15)联动,发电装置(15)与蓄电池组(16)电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力机械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9)由传动轴(9A)和多个锥形齿轮(9B)组成,锥形齿轮(9B)分别固定在传动轴(9A)的上、下两端、螺旋桨(2)的转轴内端和变速箱(8)的动力输出轴外端,传动轴(9A)上、下两端的锥形齿轮(9B)分别与变速箱(8)动力输出轴外端的锥形齿轮(9B)、螺旋桨(2)转轴内端的锥形齿轮(9B)啮合;在变速箱(8)动力输出轴外端的锥形齿轮(9B)设有上、下离合器(9C)。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力机械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13)是齿轮、轴传动机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力机械船,包括双体船体,在双体船体的后部中间设有推进螺旋桨,在双体船体上设有支架,在支架上端设有带方向调整机构的旋转支座,在支座上设有旋转方向相反的两组风力叶轮,两组风力叶轮的轮轴通过传动机构与变速箱的连接,变速箱通过传动机构与螺旋桨联动,其中在双体船体前端设有阻挡杂物进入双体船体之间的格栅,在双体船体两个艉部分别设有方向舵,在双体船体设有方向盘,方向盘通过传动机构与两个方向舵联动。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容易操作,顺风、逆风均能正常航行的优点。文档编号B63H13/00GK2871377SQ200520120188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2日专利技术者李洪林 申请人:李洪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力机械船,包括双体船体(1),在双体船体(1)的后部中间设有推进螺旋桨(2),在双体船体(1)上设有支架(3),在支架(3)上端设有带方向调整机构(17)的旋转支座(4),在支座(4)上设有旋转方向相反的两组风力叶轮(5、6),两组风力叶轮(5、6)的轮轴通过传动机构(7)与变速箱(8)的连接,变速箱(8)通过传动机构(9)与螺旋桨(2)联动,其特征在于:在双体船体(1)前端设有阻挡杂物进入双体船体(1)之间的格栅(10),在双体船体(1)两个艉部分别设有方向舵(11),在双体船体(1)设有方向盘(12),方向盘(12)通过传动机构(13)与两个方向舵(11)联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林
申请(专利权)人:李洪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