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车架纵梁间宽度的工装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71888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车架纵梁间宽度的工装及汽车,其中控制车架纵梁间宽度的工装包括:旋转机构,包括:第一套筒,位于第一套筒的两端设有螺纹结构的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与第一套筒垂直连接的转轴;与第二套筒连接的第一夹紧机构和与第三套筒连接的第二夹紧机构,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分别包括:与第二套筒或第三套筒螺纹连接的套管,与套管固定连接的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连接板,两个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纵梁的宽度,套管设置在靠近旋转机构的连接板上,以及与两个连接板垂直连接的第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可以调整纵梁间的宽度,有效弥补现有工装的不足,进而保证后续零件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车架纵梁间宽度的工装及汽车
技术介绍
在车架试制过程中,纵梁之间的宽度至关重要,车身支架、前悬支架、后悬支架都安装在纵梁上,如果纵梁间的宽度大则导致车身支架无法安装,如纵梁间的宽度小则导致车身支架与纵梁间隙大而无法焊接。现有纵梁之间的宽度主要通过夹具保证,然而仍存在当夹具夹紧到位后纵梁之间的宽度仍然达不到理想状态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车架纵梁间宽度的工装及汽车,可以调节纵梁间的宽度,有效弥补现有工装的不足,进而保证后续零件的安装。依据本技术的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车架纵梁间宽度的工装,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上设置有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筒套接的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三套筒上分别设置有螺纹结构;与所述第一套筒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穿设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套筒垂直连接;与所述第二套筒连接的第一夹紧机构和与所述第三套筒连接的第二夹紧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套筒连接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内设置有螺纹,与所述第一套管固定连接的第一夹紧装置,所述第一夹紧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连接的第三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纵梁的宽度,所述第一套管设置在靠近所述旋转机构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夹紧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三套筒连接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内设置有螺纹,与所述第二套管固定连接的第二夹紧装置,所述第二夹紧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第四连接板和第五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和所述第五连接板垂直连接的第六连接板,其中所述第四连接板和所述第五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纵梁的宽度,所述第二套管设置在靠近所述旋转机构的所述第四连接板上。可选的,所述控制车架纵梁间宽度的工装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套筒连接的悬挂机构,所述悬挂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套筒连接的拉绳和与所述拉绳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挂钩。可选的,所述拉绳的数量为两条。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和所述第五连接板的内侧设置有胶块。可选的,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径;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套筒的外径。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纵梁的宽度之差大于等于50mm ;所述第四连接板和所述第五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纵梁的宽度之差大于等于50mm。可选的,所述第一夹紧装置和所述第二夹紧装置均呈U字型结构。依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控制车架纵梁间宽度的工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转轴,带动旋转机构转动,旋转机构通过螺旋传动带动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运动,使得第一夹紧机构、第二夹紧机构可以调节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的宽度。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可以保证纵梁间的宽度,有效弥补现有工装的不足,进而保证后续零件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控制车架纵梁间宽度的工装安装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控制车架纵梁间宽度的工装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控制车架纵梁间宽度的工装中第一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控制车架纵梁间宽度的工装中第二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控制车架纵梁间宽度的工装中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1、旋转机构;11、第一套筒;12、通孔;13、第二套筒;14、第三套筒;2、转轴;3、第一夹紧机构;4、第二夹紧机构;51、第一套管;52、第二套管;6、第一夹紧装置;61、第一连接板;62、第二连接板;63、第三连接板;64、胶块;7、第二夹紧装置;71、第四连接板;72、第五连接板;73、第六连接板;8、悬挂机构;81、拉绳;82、连接杆;83、挂钩;9、第一纵梁;10、第二纵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5所示,一种控制车架纵梁间宽度的工装,包括:旋转机构I,旋转机构I包括:第一套筒11,第一套筒11上设置有通孔12 ;位于第一套筒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套筒11套接的第二套筒13和第三套筒14,第二套筒13和第三套筒14上分别设置有螺纹结构;与第一套筒11连接的转轴2,转轴2穿设通孔12与第一套筒11垂直连接;与第二套筒13连接的第一夹紧机构3和与第三套筒14连接的第二夹紧机构4,其中:第一夹紧机构3包括:与第二套筒13连接的第一套管51,第一套管51内设置有螺纹,与第一套管51固定连接的第一夹紧装置6,第一夹紧装置6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板61和第二连接板62,与第一连接板61和第二连接板62垂直连接的第三连接板63,其中第一连接板61和第二连接板6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纵梁9的宽度,第一套管51设置在靠近旋转机构I的第一连接板61上;第二夹紧机构4包括:与第三套筒14连接的第二套管52,第二套管52内设置有螺纹,与第二套管52固定连接的第二夹紧装置7,第二夹紧装置7包括:相互平行的第四连接板71和第五连接板72,与第四连接板71和第五连接板72垂直连接的第六连接板73,其中第四连接板71和第五连接板7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纵梁10的宽度,第二套管52设置在靠近旋转机构I的第四连接板71上。如图1所示,车身上包括第一纵梁9和第二纵梁10,通过控制车架纵梁间宽度的工装来调整第一纵梁9和第二纵梁10之间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第一套筒11的内径大于第二套筒13和第三套筒14的外径,且第二套筒13和第三套筒14的直径相等。如图5所示,通孔12设置于第一套筒11的中间位置,旋转机构I关于转轴2对称。具体的,将第一夹紧机构3安装在第一纵梁9上,将第二夹紧机构4安装在第二纵梁10上,顺时针转动转轴2,转轴2带动旋转机构I转动,使得第二套筒13与第一套管51、第三套筒14与第二套管52螺纹连接的部分增加。旋转机构I通过螺旋传动带动第一夹紧机构3和第二夹紧机构4向靠近旋转机构I的方向运动,使得远离旋转机构I的第二连接板62与第一纵梁9接触,远离旋转机构I的第五连接板72与第二纵梁10接触。此时继续顺时针转动转轴2,第二连接板62推动第一纵梁9运动,第五连接板72推动第二纵梁10运动,使得第一纵梁9和第二纵梁10互相靠近,减小第一纵梁9和第二纵梁10之间的宽度。当需要增加第一纵梁9和第二纵梁10之间的宽度时,逆时针转动转轴2,转轴2带动旋转机构I转动,使得第二套筒13与第一套管51、第三套筒14与第二套管52螺纹连接的部分减少。旋转机构I通过螺旋传动带动第一夹紧机构3和第二夹紧机构4向远离旋转机构I的方向运动,使得靠近旋转机构I的第一连接板61与第一纵梁9接触、靠近旋转机构I的第四连接板71与第二纵梁10接触。此时继续逆时针转动转轴2,第一连接板61推动第一纵梁9运动,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车架纵梁间宽度的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机构(1),所述旋转机构(1)包括:第一套筒(11),所述第一套筒(11)上设置有通孔(12),位于所述第一套筒(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筒(11)套接的第二套筒(13)和第三套筒(14),所述第二套筒(13)和所述第三套筒(14)上分别设置有螺纹结构;与所述第一套筒(11)连接的转轴(2),所述转轴(2)穿设所述通孔(12)与所述第一套筒(11)垂直连接;与所述第二套筒(13)连接的第一夹紧机构(3)和与所述第三套筒(14)连接的第二夹紧机构(4),其中:所述第一夹紧机构(3)包括:与所述第二套筒(13)连接的第一套管(51),所述第一套管(51)内设置有螺纹,与所述第一套管(51)固定连接的第一夹紧装置(6),所述第一夹紧装置(6)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板(61)和第二连接板(6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6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62)垂直连接的第三连接板(63),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6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6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纵梁(9)的宽度,所述第一套管(51)设置在靠近所述旋转机构(1)的所述第一连接板(61)上;所述第二夹紧机构(4)包括:与所述第三套筒(14)连接的第二套管(52),所述第二套管(52)内设置有螺纹,与所述第二套管(52)固定连接的第二夹紧装置(7),所述第二夹紧装置(7)包括:相互平行的第四连接板(71)和第五连接板(72),与所述第四连接板(71)和所述第五连接板(72)垂直连接的第六连接板(73),其中所述第四连接板(71)和所述第五连接板(7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纵梁(10)的宽度,所述第二套管(52)设置在靠近所述旋转机构(1)的所述第四连接板(7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红来灿军王成志王习文傅仕峰贾银宝邓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纳川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