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线卡接头及拉线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65970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拉线卡接头及拉线固定结构,其中,拉线卡接头用于固定拉线的护管接头,包括:分别同轴心且呈柱状结构的第一结构、第二结构和位于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之间的第三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结构、所述第二结构和所述第三结构的轴心处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用于穿设拉线的通孔,所述第三结构包括外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结构的外直径和所述第二结构的外直径的第一圆周部分,所述第一圆周部分形成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的卡接槽,所述第三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的部分外圆周的第二圆周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强了拉线卡接头的强度,防止了拉线卡接头在旋转时受到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拉线卡接头及拉线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拉线是汽车的常用零件,两个不同的零件通过拉线连接可以实现各种联动功能。拉线两端都有用于固定拉线的卡接头结构,普通的卡接头结构较弱。如图1所示,为普通拉线卡接头的剖面示意图,普通的拉线卡接头在拉线按压固定或长时间受力使用后,拉线卡接头较易损坏,并且在将拉线卡接头固定时,拉线卡接头不易定位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增强拉线卡接头的强度,防止拉线卡接头在旋转时受到磨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拉线卡接头及拉线固定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依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拉线卡接头,用于固定拉线的护管接头,包括:分别同轴心且呈柱状结构的第一结构、第二结构和位于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之间的第三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结构、所述第二结构和所述第三结构的轴心处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用于穿设拉线的通孔,所述第三结构包括外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结构的外直径和所述第二结构的外直径的第一圆周部分,所述第一圆周部分形成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的卡接槽,所述第三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的部分外圆周的第二圆周部分。可选的,所述第一结构的外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结构的外直径。可选的,所述第二圆周部分的外直径与所述第二结构的外直径相等。可选的,所述第二圆周部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结构的部分外圆周上,所述第二圆周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结构的部分外圆周相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结构的轴心处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呈漏斗状,所述第二结构的轴心处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呈阶梯状,所述第三结构的轴心处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小径端与所述第三通孔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的小径端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另一端相连通。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小径端的直径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小径端的直径分别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相等。依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拉线固定结构,包括拉线卡接头固定支架,还包括拉线卡接头,所述拉线卡接头的第一圆周部分卡接在所述拉线卡接头固定支架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的中间设置第三结构,并在第三结构上设置第一圆周部分和第二圆周部分,其中,第一圆周部分形成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的卡接槽,第二圆周部分分别连接第一结构的部分外圆周和第二结构的部分外圆周。第二圆周部分的设置增强了拉线卡接头的强度,限制了拉线卡接头在拉线卡接头固定支架上的旋转,简便了拉线卡接头的定位固定,并且防止了拉线卡接头在旋转时受到磨损,增强了拉线卡接头的寿命,具有很大的推广意义。【附图说明】图1表示现有的普通拉线卡接头的剖面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拉线卡接头的轴向示意图;图3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拉线卡接头的剖面示意图;以及图4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拉线卡接头和拉线卡接头固定支架的安装示意图。其中图中:1、第一结构;2、第二结构;3、第三结构;4、第一圆周部分;5、第二圆周部分;6、拉线;7、护管接头;8、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第三通孔;11、拉线卡接头固定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图2?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拉线卡接头,该拉线卡接头包括了第一结构1、第二结构2和第三结构3,第三结构3位于第一结构I和第二结构2之间。其中,第一结构1、第二结构2和第三结构3同轴心且呈柱状结构,并且第一结构1、第二结构2和第三结构3的轴心处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用于穿设拉线的通孔;此外,第三结构3包括了第一圆周部分4和第二圆周部分5,其中,第一圆周部分4形成了第一结构i和第二结构2之间的卡接槽,第二圆周部分5连接了第一结构I上的部分外圆周和第二结构2上的部分外圆周。在本实施例中,拉线卡接头的第二结构2与拉线6的护管接头7相固定,拉线6分别穿过第一结构1、第二结构2和第三结构3的通孔,且拉线6在通孔内的轴向方向上可以来回运动。第三结构3上第二圆周部分5增强了第一结构I和第三结构3、第三结构3和第二结构2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拉线卡接头不容易折断。此外,第二圆周部分5限制了拉线卡接头在拉线卡接头固定支架11上的旋转,防止了拉线卡接头在旋转时受到磨损。继续参见图2和图3,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结构I的外直径小于第二结构2的外直径,为了更好的连接第一结构I和第二结构2,第三结构3上第二圆周部分5的外直径与第二结构2的外直径相等,并且,第二圆周部分5的一端位于第一结构I的部分外圆周上,第二圆周部分5的另一端与第二结构2的部分外圆周相连接。优选的,第二圆周部分5的纵截面形状可以为L形,即第二圆周部分5的一端的壁厚小于另一端的壁厚,其中,第二圆周部分5的壁厚较小的一端位于第一结构I的部分外圆周上,且延伸至第一结构I的部分外圆周的端部;第二圆周部分5的壁厚较大的一端与第二结构2的部分外圆周相连接,当第二圆周部分5分别与第一结构I和第二结构2的部分外圆周相连接时,第二圆周部分5的外表面分别与第一结构I的部分外圆周的外表面和第二结构2的部分外圆周的外表面处于同一个平面上。继续参见图3,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结构I的轴心处设置有第一通孔8,第二结构2的轴心处设置有第二通孔9,第三结构3的轴心处设置有第三通孔10。具体的,第一通孔8呈漏斗状,即第一通孔8的一端直径较大,为大径端,另一端的直径较小,为小径端;第二通孔9呈阶梯状,即第二通孔9的直径呈线性变化,其中,第二通孔9的直径最小的一端为小径端;第三通孔10的直径分别与第一通孔8的小径端的直径和第二通孔9的小径端的直径相等,且第一通孔8的小径端与第三通孔10的一端相连通,第二通孔9的小径端与第三通孔10的另一端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和第三通孔10的形状设计,有利于拉线6的穿设。如图4所示,还提供了一种拉线固定结构,该拉线固定结构包括了拉线卡接头固定支架11,还包括拉线卡接头,拉线卡接头的第一圆周部分卡接在拉线卡接头固定支架11上。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固定拉线6的护管接头7时,将拉线卡接头上第三结构的第一圆周部分卡接在拉线固定结构上,此时,第一结构I位于拉线卡接头固定支架11的一侧,第二结构2位于拉线卡接头固定支架11的另一侧,第二圆周部分5限制了拉线卡接头的转动,防止了拉线卡接头的旋转。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拉线卡接头,用于固定拉线的护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同轴心且呈柱状结构的第一结构、第二结构和位于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之间的第三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结构、所述第二结构和所述第三结构的轴心处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用于穿设拉线的通孔,所述第三结构包括外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线卡接头,用于固定拉线的护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同轴心且呈柱状结构的第一结构、第二结构和位于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之间的第三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结构、所述第二结构和所述第三结构的轴心处分别设置有相互连通、用于穿设拉线的通孔,所述第三结构包括外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结构的外直径和所述第二结构的外直径的第一圆周部分,所述第一圆周部分形成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的卡接槽,所述第三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的部分外圆周的第二圆周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宏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