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长璞专利>正文

船舰抗沉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6492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船舰下沉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的抗沉安全装置。该装置由气囊、空气压缩机、管道、控制开关组成,固定设置在船舶主甲板以下的船舱内的气囊通过进气开关与管道相连通,管道与空气压缩机相连通,气囊上同时设有排气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了传统船舶只能依靠隔离破损的船舱来抗沉的方式,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能,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船舶的航速和稳定,保持船舶的有效空间,而且本装置实施方便简单,成本低。(*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所所涉及的
为抗沉安全装置涉及到防止船、舰下沉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的

技术介绍
目前,航海中最主要、危害最大的安全事故依然是船舶沉没。现在提高船舶的抗沉性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分舱;2、型深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吃水;3、增大舰船型深;4、加大舷弧或让船舷外倾。这些措施都是使舰船壳体破损后进入船舱的水被限制在一定的舰船局部空间内,从而保证船舶的整体浮力。但是当船舶的破损处增多,进入船舶的水超过了被限制的空间,那么船舶的浮力会下降乃至消失,其沉没依然是不可避免的,另外,即使船舶的进水被限制在一定的空间内而尚未沉没,但对船舶的速度和稳定性等方面也带来不利的影响,船舶依然存在沉没的危险。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具体方案是该装置由气囊、空气压缩机、管道、控制开关组成,固定设置在船舶主甲板以下的船舱内的气囊通过进气开关与管道相连通,管道与空气压缩机相连通,气囊上同时设有排气开关。在船体受损时,本装置开始启动,即空压机工作通过管道使气囊充气,从而达到提升船舶浮力的作用。为了使本技术在船体破损较多、进水较快或遭受其它重创的局面下依然能够发挥作用,本技术还可采用这样的结构在船舶的壳体内设置能够与船外相通的导筒,导筒内置浮筒,浮筒后面设置气囊。导筒位置可以对称设置在船首和船尾。当浮筒后的气囊充气时可以推动浮筒沿导筒滑出船体,从而依靠比气囊牢固的浮筒浮力来阻止船舶迅速地下沉。以上装置可以完整地设计成导筒和浮筒之间设有滑轨和在滑轨上滚动的滚轮,浮筒通过滑轨和滚轮装置实现在导筒中的运动。浮筒上设有限位孔,在导筒上设置能伸进限位孔内的限位销,浮筒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孔,以使浮筒在滑出导筒和收回到导筒内被固定,当然除两端限位孔外还可以在浮筒上设置多个位置不同的限位孔,以使浮筒在前移的不同位置时被固定。另外,浮筒上还设有锚接装置,船体上设有能与锚接装置连接的加强杆。导筒的出口处、浮筒和气囊之间、气囊和导筒末端设有密封装置。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它改变了传统船舶只能依靠隔离破损的船舱来抗沉的方式,能够积极主动地增加船舶浮力,这样即使船舶在多处受损或多个船舱进水后依然能够保持船体不下沉,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能,同时这种方式还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船舶的航速和稳定。此外,本技术采用气囊推动浮筒的结构能够确保船舶在受到攻击和重大破损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基本的浮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能。本技术另外还可以在船舶正常航行中,保持船舶的有效空间,而且本装置实施方便简单,成本低廉,因此具有较好的经济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优选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各部件如下01加强杆,02主甲板,03气囊,04进气开关,05箭头,06浮筒,07前端限位孔,08锚接装置,09限位销,10滑轨,11钢丝索,12管道,13钢丝索转盘,14橡胶密封圈,15排气开关,16导筒,17滚轮,18后端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船舶的主甲板02下固定布置着气囊03,它们分别置于导筒16内和船舱四周和底部可全密封的空间内。处于船首和船尾两侧的船舷向内凹进呈圆柱筒状构成导筒16。气囊03通过进气开关04与管道12相连通,管道12与空气压缩机相连通,气囊03上同时设有排气开关15。关闭排气开关15,通过进气开关04输入空气压缩机产生的空气,气囊03充气。空气压缩机停止工作,关闭进气开关04,打开排气阀15,气囊03排出气体压缩后重新固定。此时,拔除浮筒06前端限位孔07中的限位销09,松开钢丝索转盘13,气囊03推动钢制浮筒06前移,浮筒06前端处的一组滚轮和导筒16上的滑轨10起到减少摩擦加快浮筒移动速度的作用,同时又能限定浮筒的移动位置使限位销准确地对准限位孔以利锁定浮筒。浮筒06前移时,限位销09插入设置在浮筒后端的限位孔18,浮筒06后移回位时,限位销09插入设置在浮筒前端的限位孔07。浮筒06前端还设置锚接装置08,锚接装置08为中央带有矩形孔的圆盘,船体上设有能与锚接装置08连接的加强杆01,加强杆01的前端有可旋转的扁状箭头05,箭头05可插入到锚接装置的矩形孔内,插入后旋转即可使加强杆和铆接装置固定。这样可以使浮筒抵抗风浪的冲击。在导筒的出口处、浮筒和气囊之间、气囊和导筒末端分别设有三圈阻水橡胶密封圈14,浮筒06气囊03之间也有密封圈14,钢丝索转盘13上的钢丝索11从密封圈中央穿过。浮筒06的复位过程如下拔除浮筒06末端限位孔18中的限位销09,旋转并从锚接装置08中拔除加强杆的箭头05并使其复位,气囊03排气,钢丝索转盘13旋转收缠钢丝索11拉回浮筒06,至浮筒前端限位孔07被限位销09锁定。权利要求1.船舰抗沉安全装置,由气囊(03)、空气压缩机、管道(12)、控制开关(04)(15)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设置在船舶主甲板(02)以下的船舱内的气囊(03)通过进气开关(04)与管道(12)相连通,管道(12)与空气压缩机相连通,气囊(03)上同时设有排气开关(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舰抗沉安全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在船舶的壳体内设置能够与船外相通的导筒(16),导筒(16)内置浮筒(06),浮筒(06)后面设置气囊(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舰抗沉安全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导筒(16)和浮筒(06)之间设有滑轨(10)和在滑轨(10)上滚动的滚轮(17),浮筒(06)上设有限位孔(07)(18),在导筒上设置能伸入进限位孔内的限位销(0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舰抗沉安全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浮筒的限位孔(07)(18)位于浮筒(06)的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舰抗沉安全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浮筒(06)上还设有锚接装置(08),船体上设有能与锚接装置(08)连接的加强杆(0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舰抗沉安全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导筒(16)的出口处、浮筒(06)和气囊(03)之间、气囊(03)和导筒(3)末端设有密封装置(14)。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舰抗沉安全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导筒(16)对称置于船首和船尾。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船舰下沉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的抗沉安全装置。该装置由气囊、空气压缩机、管道、控制开关组成,固定设置在船舶主甲板以下的船舱内的气囊通过进气开关与管道相连通,管道与空气压缩机相连通,气囊上同时设有排气开关。本技术改变了传统船舶只能依靠隔离破损的船舱来抗沉的方式,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能,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船舶的航速和稳定,保持船舶的有效空间,而且本装置实施方便简单,成本低。文档编号B63C7/10GK2525036SQ0221958公开日2002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19日专利技术者胡长璞 申请人:胡长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船舰抗沉安全装置,由气囊(03)、空气压缩机、管道(12)、控制开关(04)(15)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设置在船舶主甲板(02)以下的船舱内的气囊(03)通过进气开关(04)与管道(12)相连通,管道(12)与空气压缩机相连通,气囊(03)上同时设有排气开关(1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长璞
申请(专利权)人:胡长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