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扁茶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6154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7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扁茶的生产方法,包括摊放、烫青、杀青、理条、整形、烘干、冷藏熟化、提香、包装等操作步骤;烫青操作为:将茶叶置于烫青装置中烫青处理70~80s,控制热水的温度为95~98℃,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茶叶投入料斗中,茶叶将和热水一同螺旋状的从出料接口流出进入烫青输送管,这样每片茶叶都被热水包围在烫青输送管内均匀进行烫青,从而提高烫青效果和缩短烫青时间。同时烫青后的茶叶能够在输送网带上快速晾干,对茶叶快速进行定色和进入下一工序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承几千年,茶叶追求色、香、味俱全,亦即茶叶、茶汤颜色、茶叶条形,茶叶、茶汤的香味,茶汤的口感。猴魁产于安徽省安徽太平县一带,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传统猴魁生产工艺为:摊青、杀青、整形(压扁)、烘干、提香等工序;其制得茶叶的颜色取决于茶叶原色和杀青的控制,往往制得茶叶颜色发灰、发黑,影响茶叶的色泽。目前在绿茶生产工艺中有通过烫青来提高茶叶色泽的方案,具体是将茶叶堆放在筛网中,然后将筛网浸入热水槽中烫青2?4min钟。该操作方式由于茶叶堆放在筛网中,内部的茶叶无法有效的与热水接触,使得烫青时间过长,外表部分茶叶过烫青、而内部茶叶欠烫青,严重影响成品茶叶的成色;如若翻动筛网,则会使得茶叶上浮飘散在水面,不能有效烫青,同时过烫青会使得茶叶内的茶多酚等有益溶出物大量流失,影响茶质。另外,需对热水槽中的热水定期进行更换,中断茶叶的生产,茶叶生产效率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其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茶叶烫青的均匀性,保证成品茶叶的色泽和茶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实施:,包括以下步骤:摊放:将采摘的一芽两叶的鲜叶置于摊放装置上通风摊放lh,使其青草气散尽,期间翻动茶叶2次,茶叶品种为柿大茶;烫青:将茶叶置于烫青装置中烫青处理70?80s,控制热水的温度为95?98°C,杀青、理条、整形:将茶叶送至热风杀青机中210?220°C杀青处理3?5min,杀青后将茶叶冷却并置于槽式理条机中进行理条,理条结束后将茶叶送至茶叶压扁机中进行压扁整形(至茶汁开始溢出);烘干:将整形后的茶叶送至烘箱内,140°C —级烘干处理使得茶叶的含水率降至30?35%,一级烘干处理后再将茶叶置于摊放席上进行摊凉;将摊凉后的茶叶倒入烘笼上进行二级烘干处理,控制烘笼顶部温度为70?75°C,足火烘干茶叶至含水率降至3?5%;冷藏熟化:烘干后将茶叶置于冷藏装置中3?5°C、冷藏熟化2个月;提香、包装:将冷藏熟化后的茶叶放入提香机内90?95°C提香5?8min,提香结束后冷却并真空包装;烫青装置包括立状布置用于投加茶叶的料斗和安装料斗的机架,料斗的斗底内壁面为半球形的弧形面,弧形面的曲率中心位于料斗口部一侧,弧形面的最低处设置有出料接口,料斗绕其芯线转动固定在机架上,料斗与驱动其进行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接,料斗的口部设置有热水管,热水管为倒圆锥螺旋线状的管体构成,热水管的下端为封堵状,热水管的下段插设在料斗内且热水管位于料斗内的管身上间隔设置出水孔,出水孔的出水方向为斜向下指向料斗的内侧壁面,料斗的下侧设置有烫青输送管,烫青输送管的上端与出料接口绕料斗的芯线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烫青输送管和热水管固定在机架上,热水管的上端与热水罐相连通连接,热水管上相邻的上、下两层出水孔呈间隔交错状布置;晾干装置包括水平布置的输送网带,输送网带的进料端与烫青输送管的下端出料管口相对应布置,烫青输送管与输送网带之间设置有使得茶叶沿输送网带的带宽方向均匀落至输送网带上的布料件,输送网带的中部位于风箱内,输送网带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二网带,第一、二网带之间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与布料件的落料口相对应布置,风箱为长条形的箱体构成,箱体的两端开设供输送网带穿过的空缺部,风箱的底部设置进气管接口,风箱的顶部开设出气管接口,风箱内还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布气板和集气板,布气板和集气板均为孔板构成,集气板位于第一网带的上侧,布气板位于第二网带的下侧,风箱内第一、二网带之间还设置有第一、二气管,第一、二气管分别位于输送网带的两边部且沿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分别设置,第一、二气管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喷气嘴,第一喷气嘴的出气方向斜向上指向输送网带的中部,第一、二网带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气管,第三气管位于输送网带的出料端且沿输送网带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三气管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第二喷气嘴,第二喷气嘴的出气方向斜向上指向远离输送网带的一侧。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茶叶投入料斗中,茶叶将和热水一同螺旋状的从出料接口流出进入烫青输送管,这样每片茶叶都被热水包围在烫青输送管内均匀进行烫青,从而提高烫青效果和缩短烫青时间。同时烫青后的茶叶能够在输送网带上快速晾干,对茶叶快速进行定色和进入下一工序进行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烫青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热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烫青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输送网带进料端的示意图;图5为风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输送网带出料端的示意图;图7为布料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热水循环利用示意图;图9为茶叶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下面所述的“芯线”均指该部件的中心线。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猴魁型扁茶生产系统,如图9所示,包括依序前后相连的用于对茶叶进行摊放的摊放装置90,用于对茶叶进行烫青的烫青装置10,用于对茶叶进行晾干的晾干装置20,用于对茶叶进行杀青的热风杀青机30、用于对茶叶进行理条的理条机40、用于对茶叶进行压扁整形的茶叶压扁机50、用于对茶叶进行一级烘干处理的烘箱61、用于对一级烘干处理后的茶叶进行摊凉的摊凉席62、用于对茶叶进行二级烘干处理的烘笼63、用于对茶叶进行冷藏熟化的冷藏装置70、用于对茶叶进行提香的提香机80以及真空包装机;理条机、冷藏装置、提香机均可采用现有的具有相同功能的茶机设备使用,茶叶压扁机50可为一般压辊压扁机。相邻装置间茶叶输送可以采用输送带和/或人工搬送。采用上述系统生产扁茶的具体工艺为:一种猴魁型扁茶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摊放:将采摘的一芽两叶的鲜叶置于摊放装置上通风摊放lh,使其青草气散尽,期间翻动茶叶2次,茶叶品种为柿大茶;烫青:将茶叶置于烫青装置中烫青处理70?80s (由于柿大茶茶叶肥壮,因此烫青时间较一般绿茶长20s),控制热水的温度为95?98°C,杀青、理条、整形:将茶叶送至热风杀青机中210?220°C杀青处理3?5min,杀青后将茶叶冷却并置于槽式理条机中进行理条,理条结束后将茶叶送至茶叶压扁机中进行压扁整形(至茶汁开始溢出);烘干:将整形后的茶叶送至烘箱内,140°C —级烘干处理使得茶叶的含水率降至30?35%,一级烘干处理后再将茶叶置于摊放席上进行摊凉;将摊凉后的茶叶倒入烘笼上进行二级烘干处理,控制烘笼顶部温度为70?75°C,足火烘干茶叶至含水率降至3?5%,烘笼采用栗碳火焙烘;冷藏熟化:烘干后将茶叶置于冷藏装置中3?5°C、冷藏熟化2个月;提香、包装:将冷藏熟化后的茶叶放入提香机内90?95°C提香5?8min,提香结束后冷却并真空包装。上述工艺制取的猴魁型扁茶,条形扁展挺直匀整,苍绿匀润,汤色嫩绿清澈明亮,茶色较传统猴魁有较大提升。烫青装置10如图1、2所示,包括立状布置用于投加茶叶的料斗12和安装料斗12的机架11,料斗12的斗底内壁面为半球形的弧形面,弧形面的曲率中心位于料斗口部一侦牝弧形面的最低处设置有出料接口 122a,料斗12绕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扁茶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摊放:将采摘的一芽两叶的鲜叶置于摊放装置上通风摊放1h,使其青草气散尽,期间翻动茶叶2次,茶叶品种为柿大茶;烫青:将茶叶置于烫青装置中烫青处理70~80s,控制热水的温度为95~98℃,杀青、理条、整形:将茶叶送至热风杀青机中210~220℃杀青处理3~5min,杀青后将茶叶冷却并置于槽式理条机中进行理条,理条结束后将茶叶送至茶叶压扁机中进行压扁整形;烘干:将整形后的茶叶送至烘箱内,140℃一级烘干处理使得茶叶的含水率降至30~35%,一级烘干处理后再将茶叶置于摊放席上进行摊凉;将摊凉后的茶叶倒入烘笼上进行二级烘干处理,控制烘笼顶部温度为70~75℃,足火烘干茶叶至含水率降至3~5%;冷藏熟化:烘干后将茶叶置于冷藏装置中3~5℃、冷藏熟化2个月;提香、包装:将冷藏熟化后的茶叶放入提香机内90~95℃提香5~8min,提香结束后冷却并真空包装;烫青装置包括立状布置用于投加茶叶的料斗和安装料斗的机架,料斗的斗底内壁面为半球形的弧形面,弧形面的曲率中心位于料斗口部一侧,弧形面的最低处设置有出料接口,料斗绕其芯线转动固定在机架上,料斗与驱动其进行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接,料斗的口部设置有热水管,热水管为倒圆锥螺旋线状的管体构成,热水管的下端为封堵状,热水管的下段插设在料斗内且热水管位于料斗内的管身上间隔设置出水孔,出水孔的出水方向为斜向下指向料斗的内侧壁面,料斗的下侧设置有烫青输送管,烫青输送管的上端与出料接口绕料斗的芯线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烫青输送管和热水管固定在机架上,热水管的上端与热水罐相连通连接,热水管上相邻的上、下两层出水孔呈间隔交错状布置;晾干装置包括水平布置的输送网带,输送网带的进料端与烫青输送管的下端出料管口相对应布置,烫青输送管与输送网带之间设置有使得茶叶沿输送网带的带宽方向均匀落至输送网带上的布料件,输送网带的中部位于风箱内,输送网带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二网带,第一、二网带之间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与布料件的落料口相对应布置,风箱为长条形的箱体构成,箱体的两端开设供输送网带穿过的空缺部,风箱的底部设置进气管接口,风箱的顶部开设出气管接口,风箱内还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布气板和集气板,布气板和集气板均为孔板构成,集气板位于第一网带的上侧,布气板位于第二网带的下侧,风箱内第一、二网带之间还设置有第一、二气管,第一、二气管分别位于输送网带的两边部且沿输送网带的输送方向分别设置,第一、二气管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喷气嘴,第一喷气嘴的出气方向斜向上指向输送网带的中部,第一、二网带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气管,第三气管位于输送网带的出料端且沿输送网带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三气管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第二喷气嘴,第二喷气嘴的出气方向斜向上指向远离输送网带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刘满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万草千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