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5453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6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动力装置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一种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包括底板,动力总成,设有吸气软管和排气软管的压缩机;所述的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还包括与压缩机壳体连接并设有两个支承板的安装架,隔振垫,至少四个隔振装置,至少一个与底板的上端连接的隔震支架;隔震支架设有两个分别卡住吸气软管和排气软管的开口卡圈;动力总成通过隔振垫与底板连接;每个支承板与底板的上端之间通过至少两个隔振装置连接。该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布局紧凑占用空间较小且振动不相互叠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是一种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的压缩机和动力总成工作时都振动较大,为了防止振动相互叠加加剧振动,压缩机和动力总成通常分开安装;压缩机和动力总成分开安装存在布局不紧凑占用空间较大且振动易相互叠加的不足;因此,设计一种布局紧凑占用空间较小且振动不相互叠加的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压缩机和动力总成分开安装存在布局不紧凑占用空间较大且振动易相互叠加的不足,提供一种布局紧凑占用空间较小且振动不相互叠加的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包括底板,动力总成,设有吸气软管和排气软管的压缩机;所述的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还包括与压缩机壳体连接并设有两个支承板的安装架,隔振垫,至少四个隔振装置,至少一个与底板的上端连接的隔震支架;隔震支架设有两个分别卡住吸气软管和排气软管的开口卡圈;动力总成通过隔振垫与底板连接;每个支承板与底板的上端之间通过至少两个隔振装置连接。该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将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组装在一起,布局紧凑占用空间较小;通过隔振垫有效阻隔动力总成的振动,通过隔振装置有效阻隔压缩机的振动,通过隔震支架有效阻隔吸气软管和排气软管的振动,使动力总成、压缩机、吸气软管和排气软管的振动不相互叠加。作为优选,所述的隔振装置包括上端设有球形铰接座的立柱,依次套设在立柱外的内筒、橡胶隔振筒和外筒,设有中孔并与外筒的上端连接的盖板,位于盖板上侧的橡胶隔振圈,下端设有球形铰接头的螺杆,螺母,压簧;立柱的下端和内筒的下端分别与底板的上端连接;外筒的下端穿过支承板并与支承板连接;橡胶隔振筒的长度大于外筒的长度;橡胶隔振筒的两端分别抵压住底板的上端和盖板的下端;螺杆的下端穿过橡胶隔振圈和中孔,球形铰接头与球形铰接座铰接;螺母压住橡胶隔振圈的上端并与螺杆螺纹连接;压簧位于立柱与内筒之间,压簧的两端分别抵压住底板的上端和盖板的下端。隔振装置具有橡胶隔振筒、橡胶隔振圈和压簧进行多重隔振减振,隔振减振效果好。作为优选,所述的隔震支架包括与底板的上端连接的固定板,下端与固定板一端连接的竖板,与两个开口卡圈连接的立板;弹性减振片和位于弹性减振片下侧的弹性阻尼片;弹性减振片包括与竖板一侧连接的上板,与立板一侧连接的下板,两端分别与上板的下端和下板的上端连接的斜板;弹性阻尼片包括与竖板一侧连接的连接板,一端与连接板的下端连接的弧形板;弧形板的凸面抵压住立板一侧接触。隔震支架具有弹性减振片和弹性阻尼片进行多重隔振减振,隔振减振效果好;旋转螺母可以调整橡胶隔振筒、压簧和橡胶隔振圈的预压力使隔振减振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气软管包括卡接于一个开口卡圈中的主段,两个横管,与主段平行且两端各与一个横管的一端连接的纵管;一个横管的另一端与主段的一端连接。排气软管包括成曲折连接的主段,两个横管和纵管,减振效果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将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组装在一起,布局紧凑占用空间较小;通过隔振垫有效阻隔动力总成的振动,通过隔振装置有效阻隔压缩机的振动,通过隔震支架有效阻隔吸气软管和排气软管的振动,使动力总成、压缩机、吸气软管和排气软管的振动不相互叠加。隔振装置具有橡胶隔振筒、橡胶隔振圈和压簧进行多重隔振减振,隔振减振效果好。隔震支架具有弹性减振片和弹性阻尼片进行多重隔振减振,隔振减振效果好;旋转螺母可以调整橡胶隔振筒、压簧和橡胶隔振圈的预压力使隔振减振效果更好。排气软管包括成曲折连接的主段,两个横管和纵管,减振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隔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隔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底板-1、动力总成-2、压缩机-3、吸气软管-31、排气软管-32、主段-33、横管-34、纵管-35、安装架-4、支承板-41、隔振垫-5、隔振装置-6、球形铰接座-61、立柱-62、内筒-63、橡胶隔振筒-64、外筒-65、中孔-66、盖板-67、橡胶隔振圈-68、球形铰接头-69、螺杆-610、螺母-611、压簧-612、隔震支架-7、开口卡圈-71、固定板-72、竖板-73、立板-74、上板-75、下板-76、斜板-77、连接板-78、弧形板-7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一种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包括底板1,动力总成2,设有吸气软管31和排气软管32的压缩机3,与压缩机3壳体螺钉连接并设有两个支承板41的安装架4,隔振垫5,四个隔振装置6,一个与底板1的上端连接的隔震支架7;隔震支架7设有两个分别卡住吸气软管31和排气软管32的开口卡圈71;动力总成2通过隔振垫5与底板1螺钉连接;每个支承板41与底板1的上端之间通过两个隔振装置6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隔振装置6包括上端设有球形铰接座61的立柱62,依次套设在立柱62外的内筒63、橡胶隔振筒64和外筒65,设有中孔66并与外筒65的上端一体构成连接的盖板67,位于盖板67上侧的橡胶隔振圈68,下端设有球形铰接头69的螺杆610,螺母611,压簧612;立柱62的下端和内筒63的下端分别与底板1的上端焊接;外筒65的下端穿过支承板41并与支承板41焊接;橡胶隔振筒64的长度大于外筒65的长度;橡胶隔振筒64的两端分别抵压住底板1的上端和盖板67的下端;螺杆610的下端穿过橡胶隔振圈68和中孔66,球形铰接头69与球形铰接座61铰接;螺母611压住橡胶隔振圈68的上端并与螺杆610螺纹连接;压簧612位于立柱62与内筒63之间,压簧612的两端分别抵压住底板1的上端和盖板67的下端。所述的隔震支架7包括与底板1的上端螺钉连接的固定板72,下端与固定板72一端一体构成连接的竖板73,与两个开口卡圈71螺钉连接的立板74;弹性减振片和位于弹性减振片下侧的弹性阻尼片;弹性减振片包括与竖板73一侧螺钉连接的上板75,与立板74一侧螺钉连接的下板76,两端分别与上板75的下端和下板76的上端一体构成连接的斜板77;弹性阻尼片包括与竖板73一侧螺钉连接的连接板78,一端与连接板78的下端一体构成连接的弧形板79;弧形板79的凸面抵压住立板74一侧接触。弹性减振片和弹性阻尼片的材料均为弹簧钢板。所述的排气软管32包括卡接于一个开口卡圈71中的主段33,两个横管34,与主段33平行且两端各与一个横管34的一端一体构成连接的纵管35;一个横管34的另一端与主段33的一端一体构成连接。该压缩机3和动力总成2的安装结构将压缩机3和动力总成2组装在一起,布局紧凑占用空间较小;通过隔振垫5有效阻隔动力总成2的振动,通过隔振装置6有效阻隔压缩机3的振动,通过隔震支架7有效阻隔吸气软管31和排气软管32的振动,使动力总成2、压缩机3、吸气软管31和排气软管32的振动不相互叠加;旋转螺母611可以调整橡胶隔振筒64、压簧612和橡胶隔振圈68的预压力使隔振减振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将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组装在一起,布局紧凑占用空间较小;通过隔振垫有效阻隔动力总成的振动,通过隔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包括底板,动力总成,设有吸气软管和排气软管的压缩机;其特征是,所所述的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还包括与压缩机壳体连接并设有两个支承板的安装架,隔振垫,至少四个隔振装置,至少一个与底板的上端连接的隔震支架;隔震支架设有两个分别卡住吸气软管和排气软管的开口卡圈;动力总成通过隔振垫与底板连接;每个支承板与底板的上端之间通过至少两个隔振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包括底板,动力总成,设有吸气软管和排气软管的压缩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压缩机和动力总成的安装结构还包括与压缩机壳体连接并设有两个支承板的安装架,隔振垫,至少四个隔振装置,至少一个与底板的上端连接的隔震支架;隔震支架设有两个分别卡住吸气软管和排气软管的开口卡圈;动力总成通过隔振垫与底板连接;每个支承板与底板的上端之间通过至少两个隔振装置连接;所述的隔振装置包括上端设有球形铰接座的立柱,依次套设在立柱外的内筒、橡胶隔振筒和外筒,设有中孔并与外筒的上端连接的盖板,位于盖板上侧的橡胶隔振圈,下端设有球形铰接头的螺杆,螺母,压簧;立柱的下端和内筒的下端分别与底板的上端连接;外筒的下端穿过支承板并与支承板连接;橡胶隔振筒的长度大于外筒的长度;橡胶隔振筒的两端分别抵压住底板的上端和盖板的下端;螺杆的下端穿过橡胶隔振圈和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颖飞张勇强汤小生宋京谢世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