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涛专利>正文

可拆卸多式联运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4820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卸多式联运机构,包括船舱盖面原有的若干排具有卡固孔的限位座,此外,还包括若干底座和首层锁座,所述底座相邻接地装设在各排限位座的不相紧邻的限位座之间,若干对首层锁座被设置在底座上,首层锁座设有向上突出的锁扣,相邻两排限位座上通过装设首层锁座所形成的每四个互不相紧邻的首层锁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集装箱底部的四个角件的孔位套接在所述四个首层锁座上实现稳固放置。藉此,通过灵活设置锁套之间的距离装载不同宽度的集装箱,不但提高了单艘运输船的吞吐量及兼容能力,也间接提高了非标准集装箱的海运适应性,进而进一步避免承载箱在码头堆场的无价值堆积损耗及旧箱回流等问题,而且改造成本也较为低廉。(*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国际货运时用于装载集装箱的联运机构,尤其是一种可拆卸多式联运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国际间的货运往来也日益频繁。提高船舶的货物运载率便可节约运输成本,提高单船吞吐量。一般而言,运输船通常按标准集装箱的规格进行设计,以适应在运载标准集装箱时获得最大的利用空间,提高运载效率。公知的技术中,运输船的船舱盖面上按标准集装箱的尺寸规则地设置限位座,以使集装箱可通过底部四个角件套接在四个限位座之间实现稳固放置。就全球范围而言,并非每个国家都采用标准集装箱,例如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由于其集装箱同时广泛应用于海、陆、铁路进行联合运输,而且日渐发达,自成一体,却又以中国作为其各种集装箱的生产基地,因此,在现有运输船舶的集装箱限位既定的情况下,不能最大效率地装载集装箱,造成非标准集装箱的海运适应性大大减弱,也造成标准集装箱在码头堆场无价值堆积损耗、和无谓的旧箱回流等问题。因此,如何利用现有且既定的运输船舶尺寸高效地装载各种不同尺寸的集装箱成为目前函待解决的国际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运输船舶只能单一装载标准集装箱或特种集装箱的局限性,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且能根据需要装载各种不同的集装箱可拆卸多式联运机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可拆卸多式联运机构,包括船舱盖面原有的若干排具有卡固孔的限位座,此外,还包括若干底座和首层锁座,所述底座相邻接地装设在各排限位座的不相紧邻的限位座之间,若干对首层锁座被设置在底座上,首层锁座设有向上突出的锁扣,相邻两排限位座上通过装设首层锁座所形成的每四个互不相紧邻的首层锁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集装箱底部的四个角件的孔位套接在所述四个首层锁座上实现稳固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可通过灵活设置锁套之间的距离来装载不同宽度的集装箱,提高了单艘运输船的吞吐量及兼容能力,也间接提高了非标准集装箱的海运适应性,进而进一步避免承载箱在码头堆场的无价值堆积损耗及旧箱回流等问题,而且改造成本也较为低廉。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设于船舱盖面上且装载集装箱时的局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底座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底座的右视图;图5为本技术首层锁座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首层锁座的右视图;图7为本技术首层锁座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锁座扣套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锁座扣套的主视图;图10为本技术底座上装设固定锁套时的主视图;图11为本技术底座上装设活动锁套时的主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定位限板的主视图;图13为本技术锁固装置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锁固装置装设于底座与限位座之间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中层锁座的主视图;图16为本技术中层锁座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技术可拆卸多式联运机构包括船舱盖面原有的若干排限位座91,限位座91依据待装标准或特种集装箱92的尺寸而设置,每四个限位座91形成一容置空间(未图示)供放置集装箱92,依次横向设置在船舱盖面93的横向上,所述限位座91上预设有内凹的卡固孔910。此外,还包括若干底座1和首层锁座2。请结合图1至图4,所述底座1呈纵长型,其横截面大致呈横置的“日”字型(参阅图3),具有底板11和顶板12,底板11两端略短于顶板12使顶板12具有一长出部位13,在顶板12长出部位13的下方设置有的卡固件4,该卡固件4包括安装座41和卡扣42,安装座41与顶板12的长出部位13焊死或锁固,卡扣42为一铸锻件,其外形类似一柱形件底部加设具有斜坡的椎形头,柱形件与椎形头可一体成形。装设卡固件4于底座1顶板12下面时,保持左右两卡固件4的卡扣42同向,所述底座1相邻接地装设在各排限位座91的不相紧邻的限位座91之间(即在船舱盖面93横向上,形成每个容置空间的两个限位座91),底座1两端的卡固件4插置入限位座91的卡固孔910中,然后将底座1朝卡固件4椎形头突出的一侧推进,便可将底座1卡固于两限位座91之间。请结合图1、5、6和图7,若干对首层锁座2被设置在底座1上,相邻两排限位座91上通过装设首层锁座2所形成的每四个互不相紧邻的首层锁座2之间形成新的容置空间(未图示),供放置集装箱92。所述首层锁座2包括方形的扣座21、呈圆形的支承座22、连接件23以及锁扣24,连接件23设置在扣座21上,其内中空形成凹槽(未图示),扣座21两侧向底面内扣以供与所述底座1的顶板12相扣合。支承座22设置在扣座21上,其内设置有凹槽(未图示),锁扣24由一柱形件及一椎形头组成,柱形件被置于所述支承座22的凹槽(未图示)中,椎形头的两侧被铸成斜坡以便使锁扣24足以插置进集装箱92底部角件90的孔位内,此外,所述支承座22的柱面上还绕旋转面设置有纵长的窗孔25,有一扳手26穿过该窗孔25与其内的锁扣24相连接,扳动该扳手26可旋转该锁扣24,因此,当锁扣24置于集装箱92底部的角件90的孔位内后,扳动该扳手26可使锁扣24与集装箱92角件90孔位内的槽件(未图示)相卡合实现更稳固的连接。请结合图8和图9,本技术还包括若干锁座扣套3,其呈倒“T”字型,具有平板31和竖板32,平板31两侧开设有通孔310,通孔310的内径与所述首层锁座2呈圆形的支承座22的外径相同,每对首层锁座2的支承座22均被锁座扣套3的通孔310所箍设,并使各个首层锁座2的连接件23保持在锁座扣套3的两侧端。请参阅图1、图10和图11,在横向各排限位座91的船中部位处均死锁固设有一对首层锁座2并且加套锁座扣套3形成固定锁套(参见图10),其余首层锁座2则可根据实际需要,成对或单个(如当靠近船舷没有足够空间放置集装箱92时,参见图11)螺锁在底座1上,当成对出现时,同样也将其加套锁座扣套3形成活动锁套,固定锁套及活动锁套均加固了锁座之间的连接,使机构性能更为稳固。请参阅图1和图12,本技术还包括若干定位限板5,其两端具有套接口51,套接在每一容置空间(未图示)沿底座1铺设方向上的两个首层锁座2的连接件23上,也即不相邻的两个首层锁座2之间对向的连接件23上,借此进一步保持所述两个首层锁座2之间的距离,也起到一定的加强作用。请参阅图13和图14,为了使底座1与限位座91(参见图1)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防止因船舶颠簸而导致底座1脱落,本技术还增设了锁固装置6。该锁固装置6包括“T”型件61、锁板62以及“U”型锁63,锁板62大小与“T”型件61的水平板613相近,中部开设有方孔(未图示),供“T”型件61的垂直板612插置;“T”型件61的垂直板612末端开设两开孔(未图示),供“U”型锁63插置其中并锁固。请参阅图2、图4和图14,在底座1顶板12长出部位13下面还设有垂直于顶板12向下的隔板18;所述锁固装置6的“T”型件61从底座1一侧插置于所述隔板18与限位座91之间并最终插置于另一侧的锁板62内,然后被“U”型锁63穿过所述两开孔(未图示)后锁固。至此,锁固装置6利用“U”型件对锁板62及“T”型件61的水平板613进行限位,使锁板62及“T”型件61的水平板6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卸多式联运机构,包括船舱盖面原有的若干排具有卡固孔的限位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底座和首层锁座,所述底座相邻接地装设在各排限位座的不相紧邻的限位座之间,若干对首层锁座被设置在底座上,首层锁座设有向上突出的锁扣,相邻两排限位座上通过装设首层锁座所形成的每四个互不相紧邻的首层锁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集装箱底部的四个角件的孔位套接在所述四个首层锁座上实现稳固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涛
申请(专利权)人:吴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