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润滑粉灌装机用传送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灌装机出料口下方,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弹簧以及若干导向柱,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底板和传动带之间,所述底板平行于所述传送带设置,底板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从上向下穿过所述导向孔后垂直固定在传送带上,若干所述导向柱的顶端通过环形圈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圈上设有编织袋固定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润滑粉灌装机用传送固定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节省人力,有效防止在传输过程中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灌装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润滑粉灌装机用传送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润滑粉为粉末状结构,在制作的时候需要将原材料进行粉碎,粉碎后再研磨成粉末状,之后进行包装处理。在包装过程中常常使用粉末灌装机。但是,现有技术的粉末灌装机在进行灌装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人工参与才能完成,尤其是将粉末灌装到编织袋中时,需要人工打开编织袋开口进行灌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而且,由于出料口距离传送带较远,当粉末灌装到编织袋中时,由于初始冲击力的作用,容易使编织袋从人工手中脱离,而编织袋距离出料口较远时,又容易出现粉末飞扬。此外,灌装完毕后,在运输过程中,编织袋也容易发生倾倒,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润滑粉灌装机用传送固定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节省人力,有效防止在传输过程中造成浪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润滑粉灌装机用传送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灌装机出料口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弹簧以及若干导向柱,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底板和传动带之间,所述底板平行于所述传送带设置,底板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从上向下穿过所述导向孔后垂直固定在传送带上,若干所述导向柱的顶端通过环形圈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圈上设有编织袋固定器。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装置沿传送带的传输方向并排设置。作为优选,所述传送带上沿其传输方向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形状与所述凹槽形状相同,并可容纳于所述凹槽内。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为圆形。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边缘上周向设有四个所述导向孔,四个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导向孔后固定在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导向柱之间。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圈靠近所述灌装机出料口处,并低于所述出料口。作为优选,所述编织袋固定器为针状,所述编织袋固定器周向设置在所述环形圈顶部,且垂直于所述环形圈。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底板下设有弹簧,可根据盛放润滑粉的重量上升或下降,可有效防止润滑粉落下的高度较高而产生飞扬的情况;底板在升降的过程中,沿着导向柱移动,可防止其倾斜跑偏;导向柱顶部设有环形圈,其上设有编织袋固定器,可以用于撑开编织袋开口并固定,防止灌装过程中润滑粉的浪费;由于在灌装过程中,弹簧受到压缩下降,使得编织袋处于导向柱之间,可防止在运输过程发生倾倒,造成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右视示意图。图中:1、底座; 2、传送带;3、凹槽;4、弹費; 5、底板;6、环形圈;7、导向柱;8、编织袋固定器;9、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润滑粉灌装机用传送固定装置,包括底座I和设置于所述底座I上的传送带2,所述传送带2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灌装机出料口 9下方。固定装置随着传送带2的传输而移动。固定装置包括底板5、弹簧4以及若干导向柱7,弹簧4设置在所述底板5和传动带之间,底板5平行于传送带2设置,底板5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7从上向下穿过所述导向孔后垂直固定在传送带2上,若干所述导向柱7的顶端通过环形圈6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圈6上设有编织袋固定器8。传送带2上沿其传输方向设有若干凹槽3,固定装置设置在凹槽3内,凹槽3为圆形。其中,底板5的形状与凹槽3的形状相同,且可容纳于凹槽3内。当底板5被压缩到最低端时,底板处于凹槽3中,在运输的过程中就可以减少导向柱7底部受力,有效保护导向柱7。另外,底板5的边缘上周向设有四个导向孔,四个导向柱7穿过导向孔后固定在凹槽3内,且弹簧4位于四个导向柱7之间,可以有效防止弹簧4发生倾斜。四个导向柱7的顶端通过环形圈6固定连接,环形圈6平行于底板5设置,且环形圈6位于靠近灌装机出料口 9处,并低于出料口 9。因此,可防止在传输的过程中环形圈6碰撞出料口 9,同时也可以尽可能地使环形圈6接近出料口 9,便于灌装,减少粉末的飞扬。环形圈6上设有编织袋固定器8,编织袋固定器8为针状,编织袋固定器8周向设置在所述环形圈6顶部,且垂直于环形圈6,可以将编织袋开口打开后挂在编织袋固定器8上,用于接收从出料口 9倒出的粉末,代替了人工手扶,节省人力。在使用本技术的时候,固定装置随传送带2的传动而移动,可以提前将编织袋开口固定在环形圈6的编织袋固定器8上,将编织袋的底部放置在底板5上,当编织袋到达出料口 9下方时,粉末即可从出料口 9灌装到编织袋中,由于粉末的重力作用,底板5会逐渐压缩弹簧4向下移动,编织袋也随之展开,用来容纳更多的粉末直至编织袋被填充满。由于编织袋位于导向柱7之间,因此,在运输的过程中可以防止编织袋倾倒。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主权项】1.润滑粉灌装机用传送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灌装机出料口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弹簧以及若干导向柱,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底板和传动带之间,所述底板平行于所述传送带设置,底板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从上向下穿过所述导向孔后垂直固定在传送带上,若干所述导向柱的顶端通过环形圈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圈上设有编织袋固定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粉灌装机用传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沿传送带的传输方向并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粉灌装机用传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上沿其传输方向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润滑粉灌装机用传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形状与所述凹槽形状相同,并可容纳于所述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润滑粉灌装机用传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圆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润滑粉灌装机用传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边缘上周向设有四个所述导向孔,四个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导向孔后固定在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导向柱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粉灌装机用传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圈靠近所述灌装机出料口处,并低于所述出料口。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粉灌装机用传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袋固定器为针状,所述编织袋固定器周向设置在所述环形圈顶部,且垂直于所述环形圈。【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润滑粉灌装机用传送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灌装机出料口下方,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弹簧以及若干导向柱,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底板和传动带之间,所述底板平行于所述传送带设置,底板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从上向下穿过所述导向孔后垂直固定在传送带上,若干所述导向柱的顶端通过环形圈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圈上设有编织袋固定器。本技术的润滑粉灌装机用传送固定装置,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润滑粉灌装机用传送固定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若干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灌装机出料口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弹簧以及若干导向柱,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底板和传动带之间,所述底板平行于所述传送带设置,底板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从上向下穿过所述导向孔后垂直固定在传送带上,若干所述导向柱的顶端通过环形圈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圈上设有编织袋固定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英,杨士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弘亚润滑粉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