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38506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1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械铸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轴承。本轴承包括轴承本体,轴承本体的上部内壁上设有油垢槽,油垢槽的一端槽壁内凹形成刮垢槽,另一端与轴承本体内壁通过第一弧形过渡边相连接,刮垢槽的下端为与油垢槽内壁相接的刮垢件,刮垢槽和设于轴承本体的侧部内壁上润滑油槽通过回油管路相连通,油垢槽的深度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回油管路包括若干一端与刮垢槽相连通的第一回油分管和若干一端与润滑油槽相连通的第二回油分管,第一回油分管通过汇集部与第二回油分管相连通,第一回油分管的输入口端设有位于刮垢槽中的过滤网,刮垢槽的槽壁上设有能够固定过滤网的安装结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铸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轴承
技术介绍
轴承是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小载荷摩擦系数的部件,当其它机件在轴上彼此产生相对运动时,轴承能够支撑机械旋转体,可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系数以及保持轴中心位置固定。轴承和轴之间相对运动时,会有油垢产生,不利于润滑,而现有技术中没有一种能够去除油垢的轴承,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实用性差。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容纳油垢的含油轴承,具有中心通孔,其两个端面上均有相间环绕分布的螺旋状的集油槽且均与外侧面上的集油槽相对应连通,中心通孔内在中间部位的直径要比两端部位的直径大0.1,中间部位占含油轴承长的5/8。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不能很好地刮下油垢,整体设计不够合理,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轴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轴承,包括轴承本体,所述的轴承本体的上部内壁上设有油垢槽,所述的油垢槽的一端槽壁内凹形成刮垢槽,另一端与轴承本体内壁通过第一弧形过渡边相连接,所述的刮垢槽的下端为与油垢槽内壁相接的刮垢件,所述的刮垢槽和设于轴承本体的侧部内壁上润滑油槽通过回油管路相连通,所述的油垢槽的深度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所述的回油管路包括若干一端与刮垢槽相连通的第一回油分管和若干一端与润滑油槽相连通的第二回油分管,所述的第一回油分管通过汇集部与第二回油分管相连通,所述的第一回油分管的输入口端设有位于刮垢槽中的过滤网,所述的刮垢槽的槽壁上设有能够固定过滤网的安装结构。在轴相对于轴承转动时,刮垢件利于将油垢刮到刮垢槽中,经过滤网过滤,多余的润滑油则通过回油管路进入到润滑油槽,重新起到润滑的作用,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在上述的轴承中,所述的安装结构包括设于刮垢槽3槽壁上的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和刮垢槽之间设有供过滤网插入的第一间隙,所述的安装板上开有安装孔,所述的过滤网上设有与安装孔相适应的安装件,且当安装件插入安装孔并横向移动后过滤网相对固定在刮垢槽内。将过滤网放入安装板和刮垢槽之间,然后将过滤网向上推动,使得安装件插入到安装孔中,再横向向一端推动安装件使得过滤网相对于刮垢槽固定,操作简单,当过滤网损坏时可拆卸更换,延长使用寿命。在上述的轴承中,所述的安装孔为十字孔,所述的安装件包括可插入十字孔的纵向插入板,所述的纵向插入板的端部设有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与纵向插入板相垂直,且当纵向插入板插入十字孔并横向移动后固定板与安装板相固定。在上述的轴承中,所述的油垢槽从中间向刮垢槽端的深度减小趋势小于油垢槽从中间向另一端的深度较小趋势。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轴承的优点在于:第一,在轴相对于轴承转动时,刮垢件利于将油垢刮到刮垢槽中,经过滤网过滤,多余的润滑油则通过回油管路进入到润滑油槽,重新起到润滑的作用,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第二,将过滤网放入安装板和油垢槽之间,然后将过滤网向上推动,使得安装件插入到安装孔中,再横向向一端推动安装件使得过滤网相对于油垢槽固定,操作简单。第三,当过滤网损坏时可拆卸更换,延长使用寿命O【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局部放大图。图中,轴承本体1、油垢槽2、刮垢槽3、第一弧形过渡边4、刮垢件5、润滑油槽6、第一回油分管7、第二回油分管8、汇集部9、过滤网10、安装板11、安装孔12、安装件13、纵向插入板14、固定板15。【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轴承包括轴承本体I,轴承本体I的上部内壁上设有油垢槽2,油垢槽2的一端槽壁内凹形成刮垢槽3,另一端与轴承本体I内壁通过第一弧形过渡边4相连接,刮垢槽3的下端为与油垢槽2内壁相接的刮垢件5,刮垢槽3和设于轴承本体I的侧部内壁上润滑油槽6通过回油管路相连通,油垢槽2的深度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回油管路包括若干一端与刮垢槽3相连通的第一回油分管7和若干一端与润滑油槽6相连通的第二回油分管8,第一回油分管7通过汇集部9与第二回油分管8相连通,第一回油分管7的输入口端设有位于刮垢槽3中的过滤网10,刮垢槽3的槽壁上设有能够固定过滤网10的安装结构。在轴相对于轴承转动时,刮垢件5利于将油垢刮到刮垢槽3中,经过滤网10过滤,多余的润滑油则通过回油管路进入到润滑油槽6,重新起到润滑的作用,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其中,安装结构包括设于刮垢槽3槽壁上的安装板11,安装板11和刮垢槽3之间设有供过滤网10插入的第一间隙,安装板11上开有安装孔12,过滤网10上设有与安装孔12相适应的安装件13,且当安装件13插入安装孔12并横向移动后过滤网10相对固定在刮垢槽3内。将过滤网10放入安装板11和刮垢槽3之间,然后将过滤网10向上推动,使得安装件13插入到安装孔12中,再横向向一端推动安装件13使得过滤网10相对于刮垢槽3固定,操作简单,当过滤网10损坏时可拆卸更换,延长使用寿命。更具体地说,安装孔12为十字孔,安装件13包括可插入十字孔的纵向插入板14,纵向插入板14的端部设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与纵向插入板14相垂直,且当纵向插入板14插入十字孔并横向移动后固定板15与安装板11相固定。油垢槽2从中间向刮垢槽3端的深度减小趋势小于油垢槽2从中间向另一端的深度较小趋势。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轴承本体1、油垢槽2、刮垢槽3、第一弧形过渡边4、刮垢件5、润滑油槽6、第一回油分管7、第二回油分管8、汇集部9、过滤网10、安装板11、安装孔12、安装件13、纵向插入板14、固定板1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主权项】1.一种轴承,包括轴承本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本体(I)的上部内壁上设有油垢槽(2),所述的油垢槽(2)的一端槽壁内凹形成刮垢槽(3),另一端与轴承本体(I)内壁通过第一弧形过渡边(4)相连接,所述的刮垢槽(3)的下端为与油垢槽(2)内壁相接的刮垢件(5),所述的刮垢槽(3)和设于轴承本体(I)的侧部内壁上润滑油槽(6)通过回油管路相连通,所述的油垢槽(2)的深度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所述的回油管路包括若干一端与刮垢槽⑶相连通的第一回油分管(7)和若干一端与润滑油槽(6)相连通的第二回油分管(8),所述的第一回油分管(7)通过汇集部(9)与第二回油分管(8)相连通,所述的第一回油分管(7)的输入口端设有位于刮垢槽(3)中的过滤网(10),所述的刮垢槽(3)的槽壁上设有能够固定过滤网(10)的安装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结构包括设于刮垢槽(3)槽壁上的安装板(11),所述的安装板(11)和刮垢槽(3)之间设有供过滤网(10)插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包括轴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本体(1)的上部内壁上设有油垢槽(2),所述的油垢槽(2)的一端槽壁内凹形成刮垢槽(3),另一端与轴承本体(1)内壁通过第一弧形过渡边(4)相连接,所述的刮垢槽(3)的下端为与油垢槽(2)内壁相接的刮垢件(5),所述的刮垢槽(3)和设于轴承本体(1)的侧部内壁上润滑油槽(6)通过回油管路相连通,所述的油垢槽(2)的深度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所述的回油管路包括若干一端与刮垢槽(3)相连通的第一回油分管(7)和若干一端与润滑油槽(6)相连通的第二回油分管(8),所述的第一回油分管(7)通过汇集部(9)与第二回油分管(8)相连通,所述的第一回油分管(7)的输入口端设有位于刮垢槽(3)中的过滤网(10),所述的刮垢槽(3)的槽壁上设有能够固定过滤网(10)的安装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润超钟剑飞
申请(专利权)人:德清恒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