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体用内外孔感应淬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29726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0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体用内外孔感应淬火设备,其包括底座,待加工的轮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在驱动机构驱动下可上下运动,所述轮体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轮体外侧壁面加热的外周感应加热器和对所述轮体外侧壁面淬火处理的外周淬火冷却器,所述轮体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轮体内侧壁面加热的内周感应加热器和对所述轮体内侧壁面淬火处理的内周淬火冷却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轮体内外孔感应淬火设备,能够同时对轮体的内侧和外侧进行加热并淬火处理,进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能够保证淬火质量;且轮体内、外侧的加热、淬火可独立操作,便于对预定位置的淬火处理,较为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体加工设备
,具体地是涉及一种轮体用内外孔感应淬火设备
技术介绍
各类轮类产品,在加工完成后需要感应淬火保证内外表面有足够高的硬度。所谓淬火,是指采用冷却介质喷淋轮体表面,使其骤然降温,以在轮体表面形成一层淬火层,该淬火层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硬度,耐磨性较好,能够延长使用寿命。为了提高轮类产品的机械强度和轮毂尺寸稳定性,对于具有轴孔的轮类产品的也需要对其内孔表面进行淬火处理。传统工艺方法为分别对轮体进行内、外表面进行淬火处理,这种加工方式需要两次淬火才可达到使用要求,其加工效率低,并对轮体内、外表面的淬火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亟需构思一种新技术以改善其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生产效率、并能保证轮体内外表面淬火质量的轮体用内外孔感应淬火设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体用内外孔感应淬火设备,其包括底座,待加工的轮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在驱动机构驱动下可上下运动,所述轮体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轮体外侧壁面加热的外周感应加热器和对所述轮体外侧壁面淬火处理的外周淬火冷却器,所述轮体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轮体内侧壁面加热的内周感应加热器和对所述轮体内侧壁面淬火处理的内周淬火冷却器。优选的,所述外周感应加热器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外周淬火冷却器的水平高度,所述内周感应加热器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内周淬火冷却器的水平高度。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PLC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PLC控制系统通过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述底座的轴向运动和周向转动;所述外周感应加热器、所述外周淬火冷却器、所述内周感应加热器、所述内周淬火冷却器均与所述PLC控制系统连接。优选的,所述外周感应加热器呈环形设置,且所述外周感应加热器在径向水平设置。优选的,所述内周感应加热器呈环形设置,且所述内周感应加热器在径向水平设置。优选的,所述外周淬火冷却器和所述内周淬火冷却器上的喷嘴分别呈环形布置在所述轮体的外侧和内侧。优选的,所述外周淬火冷却器和所述内周淬火冷却器的冷却介质均为水。优选的,所述外周淬火冷却器和所述内周淬火冷却器均通过设置在所述底座一侧的冷却水进水管供水,并通过冷却水出水管回流。优选的,所述PLC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外周淬火冷却器和所述内周淬火冷却器独立进行淬火作业。优选的,所述外周感应加热器、所述内周感应加热器、所述外周淬火冷却器及所述内周淬火冷却器均固定在感应器固定安装板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轮体内外孔感应淬火设备,能够同时对轮体的内侧和外侧进行加热并淬火处理,进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能够保证淬火质量;且轮体内、外侧的加热、淬火可独立操作,便于对预定位置的淬火处理,较为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轮体用内外孔感应淬火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轮体与内、外周感应加热器和内、外周淬火冷却器配合处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轮体用内外孔感应淬火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座,2.轮体,3.PLC控制系统,4.外周感应加热器,5.外周淬火冷却器,6.内周感应加热器,7.内周淬火冷却器,8.电源,9.冷却水进水管,10.冷却水出水管,11.感应器固定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为符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轮体用内外孔感应淬火设备,其包括底座1,待加工的轮体2设置在所述底座I上,所述底座I在驱动机构驱动下可上下轴向运动和周向转动,所述驱动机构由PLC控制系统3控制,所述轮体2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轮体2外侧壁面加热的外周感应加热器4和对所述轮体2外侧壁面淬火处理的外周淬火冷却器5,所述轮体2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轮体2内侧壁面加热的内周感应加热器6和对所述轮体2内侧壁面淬火处理的内周淬火冷却器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轮体内外孔感应淬火设备,能够同时对轮体的内侧和外侧进行加热并淬火处理,进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能够保证淬火质量;且轮体内、外侧的加热、淬火可独立操作,便于对预定位置的淬火处理,较为实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周感应加热器4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外周淬火冷却器5的水平高度,所述内周感应加热器6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内周淬火冷却器7的水平高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I的一侧设置有电源8,所述电源8与所述PLC控制系统3电连接,所述PLC控制系统3通过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述底座I的轴向运动和周向转动;所述外周感应加热器4、所述外周淬火冷却器5、所述内周感应加热器6、所述内周淬火冷却器7均与所述PLC控制系统3连接。所述外周感应加热器4呈环形设置,且所述外周感应加热器4在径向水平设置,所述内周感应加热器6也呈环形设置,且所述内周感应加热器6在径向水平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周淬火冷却器5和所述内周淬火冷却器7上的喷嘴分别呈环形布置在所述轮体2的外侧和内侧,所述轮体2与所述外周淬火冷却器5和所述内周淬火冷却器7同轴,以便于在淬火处理时轮体同一水平位置淬火较为均匀,进而保证淬火质量。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周淬火冷却器5和所述内周淬火冷却器7的冷却介质均为水,所述外周淬火冷却器5和所述内周淬火冷却器7均通过设置在所述底座I一侧的冷却水进水管9供水,并通过冷却水出水管10回流。所述PLC控制系统3控制所述外周淬火冷却器5和所述内周淬火冷却器7独立进行淬火作业。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周感应加热器4、所述内周感应加热器6、所述外周淬火冷却器5及所述内周淬火冷却器7均固定在感应器固定安装板11上。工作时,外周感应加热器4在外周呈环形围绕,内周感应加热器6在内周相同位置,底座由PLC控制系统控制带动轮体2 —边转动一边自上而下运动,轮体外周感应加热一定时间后,轮体开始移动并开始喷水冷却,此时加热与喷水同时打开,感应加热部位稍稍高于喷水冷却的部位,加热到既定温度后迅速冷却,可以按照设定的压力流量均匀的将淬火介质喷在需要冷却的部位,保证淬火质量。在外周感应加热的同时,内周感应加热器,并在一定时间后轮体向下移动,同时喷水冷却。内外周只需要调整感应器的位置,即可保证同时开始加热,且内、外周感应加热器关闭时间互不影响。结束时,感应加热先停止,喷水冷却滞后一定的时间,保证淬火无死角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均应仍处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轮体用内外孔感应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待加工的轮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在驱动机构驱动下可上下运动,所述轮体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轮体外侧壁面加热的外周感应加热器和对所述轮体外侧壁面淬火处理的外周淬火冷却器,所述轮体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轮体内侧壁面加热的内周感应加热器和对所述轮体内侧壁面淬火处理的内周淬火冷却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体用内外孔感应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感应加热器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外周淬火冷却器的水平高度,所述内周感应加热器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内周淬火冷却器的水平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体用内外孔感应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体用内外孔感应淬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待加工的轮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在驱动机构驱动下可上下运动,所述轮体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轮体外侧壁面加热的外周感应加热器和对所述轮体外侧壁面淬火处理的外周淬火冷却器,所述轮体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轮体内侧壁面加热的内周感应加热器和对所述轮体内侧壁面淬火处理的内周淬火冷却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燕伟周雪龙葛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土山建设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