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纤维素可食用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28365 阅读:3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0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性纤维素可食用膜及其制备方法,组分及各组分质量份数如下: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0~20份,羧甲基纤维素5~10份,甲基纤维素5~10份,羟丙基纤维素5~10份,甘油三油酸酯1~3份,D-异抗坏血酸钠2~5份,明胶1~5份,果胶2~8份,琼脂1~4份,多元醇8~20份,山梨酸2~8份,石蜡1~5份,海藻酸钠3~7份,柠檬酸3~6份,丁基羟基茴香醚1~3份,β-胡萝卜素1~3份,维生素C 1~2份,琥珀酸二钠1~3份。采用多种改性纤维素按比例混合,得到的可食用膜拉伸性好、透光率高以及高阻氧性的特征,能够避免真菌污染并腐蚀食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保鲜
,具体涉及一种改性纤维素可食用膜及其制备方 法。
技术介绍
可食用膜主要是由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溶剂(如:水或者酒精)或者增塑剂以及其 他添加剂等混合制成。而增塑剂和其他的添加剂的加入主要是为了改善可食用膜的物理特 性以及功能性。可食用膜按照其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多糖类可食用膜;蛋白质 类可食用膜;脂质类可食用膜(如:脂肪酸,蜡质)以及复合型可食用膜。一般来说,多糖类 可食用膜可以有效降低氧气以及其他气体和油脂的渗透率,且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水溶 性;目前许多可食用的多糖膜(如:海藻酸钠膜,角叉胶膜,纤维素膜,果胶膜,淀粉及其衍 生物膜)已经用在增加肉制品的品质方面。蛋白质类膜具有较好的机械稳定性,以及一定的 营养效果;脂质类可食用膜具有较低的水蒸气透过率,并且可以增加食品的光泽。与其他类 型的可食用膜相比较,多糖类可食用膜最主要的特点是结构稳定,由于多糖类分子中存在 大量的氢键,易溶于水,因此制得的薄膜主要用于较千燥的,水分含量低的食品包装中。 多糖类可食用膜主要是使用动植物多糖作为基质的可食性包装膜,主要包括了淀 粉膜、动植物胶膜、改性纤维素膜以及壳聚糖膜等。淀粉可食性包装膜属于较早期的一种 类型,而最近几年以来,其在成膜材料、工艺手段以及增塑剂等方面所做出的研宄应用已经 获取了较大的进步。纤维素本身由于结晶度比较高,在水中不会糊化,所以如果不进行化学 改性很难被制成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多种改性纤维素按比例 混合,得到的可食用膜拉伸性好、透光率高,阻隔性能优异,透湿性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改性纤维素可食用膜,组分及各组分质量份数如下: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0~20份,羧 甲基纤维素5~10份,甲基纤维素5~10份,羟丙基纤维素5~10份,甘油三油酸酯1~3份, D-异抗坏血酸钠2~5份,明胶1~5份,果胶2~8份,琼脂1~4份,多元醇8~20份,山梨酸 2~8份,石蜡1~5份,海藻酸钠3~7份,柠檬酸3~6份,丁基羟基茴香醚1~3份,β-胡萝 卜素1~3份,维生素 C 1~2份,琥珀酸二钠1~3份。 所述多元醇为丙三醇或者丁二醇。 所述的改性纤维素可食用膜,组分及各组分质量份数如下: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16份,羧甲基纤维素8份,甲基纤维素8份,羟丙基纤维素8份,甘油三油酸酯2份,D-异 抗坏血酸钠4份,明胶3份,果胶5份,琼脂3份,多元醇14份,山梨酸5份,石蜡3份, 海藻酸钠5份,柠檬酸4份,丁基羟基茴香醚2份,β-胡萝卜素2份,维生素 C 1.5份, 琥珀酸二钠1. 5份。 所述改性纤维素可食用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按质量份比例混 合,加入多元醇,搅拌,然后加入山梨酸、柠檬酸调节pH,得混合液; 2) 将余下组分混合均匀,加入到步骤1)的混合液中,加热至90~110°C,搅拌30~60min, 得膜液; 3) 将步骤2)得到的膜液在玻璃平板上倒膜,60~80°C干燥,揭膜,然后在相对湿度为 60~80%的恒温恒湿箱中保存20~40h,得到改性纤维素可食用膜。 步骤2)中加热至100°C,搅拌45min。 步骤3)中恒温恒湿箱的相对湿度为70%。 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采用多种改性纤维素按比例混合, 得到的可食用膜拉伸性好、透光率高以及高阻氧性的特征,能够避免真菌污染并腐蚀食品, 通常被应用到果蔬的气调保鲜贮藏过程当中。在果蔬表面包覆本专利技术改性纤维素可食用 膜,能够合理的调节果蔬附近的氧气和水分的比例,从而抑制果蔬的有氧呼吸强度,从而提 高果蔬货架期。【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改性纤维素可食用膜,组分及各组分质量份数如下: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0份,羧甲 基纤维素5份,甲基纤维素5份,羟丙基纤维素5份,甘油三油酸酯1份,D-异抗坏血酸 钠2份,明胶1份,果胶2份,琼脂1份,多元醇丙三醇8份,山梨酸2份,石蜡1份,海 藻酸钠3份,柠檬酸3份,丁基羟基茴香醚1份,β-胡萝卜素1份,维生素 C 1份,琥珀 酸二钠1份。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按质量份比例混 合,加入多元醇,搅拌,然后加入山梨酸、柠檬酸调节ΡΗ,得混合液; 2) 将余下组分混合均匀,加入到步骤1)的混合液中,加热至100°C,搅拌45min,得膜 液; 3) 将步骤2)得到的膜液在玻璃平板上倒膜,70°C干燥,揭膜,然后在相对湿度为70%的 恒温恒湿箱中保存30h,得到改性纤维素可食用膜。 实施例2 改性纤维素可食用膜,组分及各组分质量份数如下: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0份,羧甲基 纤维素10份,甲基纤维素10份,羟丙基纤维素10份,甘油三油酸酯3份,D-异抗坏血酸 钠5份,明胶5份,果胶8份,琼脂4份,多元醇丁二醇20份,山梨酸8份,石蜡5份,海 藻酸钠7份,柠檬酸6份,丁基羟基茴香醚3份,β-胡萝卜素3份,维生素 C 2份,琥珀 酸二钠3份。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按质量份比例混 合,加入多元醇,搅拌,然后加入山梨酸、柠檬酸调节ΡΗ,得混合液; 2) 将余下组分混合均匀,加入到步骤1)的混合液中,加热至100°C,搅拌45min,得膜 液; 3) 将步骤2)得到的膜液在玻璃平板上倒膜,70°C干燥,揭膜,然后在相对湿度为70%的 恒温恒湿箱中保存30h,得到改性纤维素可食用膜。 实施例3 改性纤维素可食用膜,组分及各组分质量份数如下: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6份,羧甲基 纤维素8份,甲基纤维素8份,羟丙基纤维素8份,甘油三油酸酯2份,D-异抗坏血酸钠 4份,明胶3份,果胶5份,琼脂3份,多元醇丙三醇14份,山梨酸5份,石蜡3份,海藻 酸钠5份,柠檬酸4份,丁基羟基茴香醚2份,β-胡萝卜素2份,维生素 C 1.5份,琥珀 酸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改性纤维素可食用膜,其特征在于组分及各组分质量份数如下: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10~20份,羧甲基纤维素 5~10份,甲基纤维素 5~10份,羟丙基纤维素 5~10份,甘油三油酸酯 1~3份,D‑异抗坏血酸钠 2~5份,明胶 1~5份,果胶 2~8份,琼脂 1~4份,多元醇 8~20份,山梨酸 2~8份,石蜡 1~5份,海藻酸钠 3~7份,柠檬酸 3~6份,丁基羟基茴香醚 1~3份,β‑胡萝卜素 1~3份,维生素C 1~2份,琥珀酸二钠1~3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苏杨李文遐徐勤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贝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