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反光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2690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0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反光镜,属于汽车零件领域。其包括支架和后视镜,所述支架设置在汽车车体上,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竖向的转轴和用于带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一步进电机,所述后视镜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汽车驾驶室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反光镜通过在驾驶室内设置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步进电机动作,实现后视镜的自动化转动,避免驾驶员或乘客在行车过程中将手伸出车外掰动后视镜,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反光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反光镜。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反光镜多设置于汽车驾驶室的两侧,反光镜向后倾斜伸出。这样便增加了车体的宽度,常能见到驾驶员在泊车时将反光镜向内掰折,目的就是防止与其他车辆擦挂的现象。更危险的是,在行车过程中,遇到在较窄路段错车时,驾驶员通常会将手伸出将反光镜掰折,而广为人知的是在行车过程中将身体伸出车外非常危险。尤其是在驾驶室只有驾驶员一人时,对远离方向盘一侧的反光镜无法操作,驾驶员只能停车后下车才能将该反光镜掰折回来。同时还存在错车后驾驶员因来不及将反光镜复位而造成后视视野盲区的问题,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反光镜,旨在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反光镜,包括支架和后视镜,所述支架设置在汽车车体上,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竖向的转轴和用于带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一步进电机,所述后视镜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汽车驾驶室内。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汽车反光镜通过在支架上设置第一步进电机,通过第一步进电机带动转轴转动,实现后视镜的自动化转动。使用时,通过调整第一步进电机的转动方向,实现收拢或打开后视镜的功能。而人在操作时只需在驾驶室内操作控制器即可,不需下车或将手伸出车外,更加安全和快捷。同时,不同的驾驶员因为身高、习惯坐姿等不同,其看反光镜的最佳视野角度会有所差别,通过上述设计,驾驶员可以坐在驾驶位上通过控制控制器调整反光镜的角度,以适应自身的使用习惯。而现有技术中,驾驶员要想调整反光镜的最佳视野角度,对于靠近方向盘一侧的反光镜还可以在驾驶位上操作,而对于远离方向盘一侧的反光镜则需要有其他人辅助进行调整,操作不便。此外,现用的小汽车反光镜只能看到汽车后面的景物,而对汽车前身两边部分存在较大的视区死角,从而发生较多的由于司机前视死角区域内的交通事故,导致经济损失,每年的死伤人员不计其数。因此,进一步地,还包括前视镜,所述前视镜上设置有竖向的传动杆,所述后视镜上设置有第二步进电机,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前视镜与所述第二步进电机传动连接并由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带动转动,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二步进电机带动传动杆,前视镜可沿传动杆进行360°的转动。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前视镜可以不使用,此时可以将前视镜转动至与后视镜平行的位置。同样的,在使用时,通过控制驾驶室内的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二步进电机动作,将前视镜的视野角度调整至驾驶员的最佳视野角度。同样的,由于前视镜连接在后视镜上,当第一步进电机动作时,前视镜会随后视镜一起转动,当需要将整个反光镜收拢时,直接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步进电机动作带动后视镜转动即可。进一步地,所述前视镜设置在所述后视镜下方,所述传动杆的上端设置有啮合齿轮,所述啮合齿轮与所述第二步进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下端连接所述前视镜。前视镜可以设置在后视镜的上方或下方,通过传动杆的转动,前视镜可转动至与后视镜平行,这样在行车过程中,可以降低因设置前视镜后对汽车带来的风阻。需要说明的是,除了本技术方案中采取的齿轮传动方式以外,类似的传动连接结构还可以有很多,如通过曲柄连杆的等方式实现传动杆的传动。前视镜的设置虽然有效解决了汽车前轮前方的视野问题,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前轮位置的视野盲区问题,也就是前视镜不易观察到位于前视镜下方位置的区域。因此,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前视镜铰接于所述横杆上。将前视镜铰接于横杆上后,前视镜可以沿横杆进行转动,驾驶员可以将前视镜转动至适合自己观察前轮及其附近位置视野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杆的中点处,所述前视镜铰接于所述横杆的两端。传动杆的上端与第二步进电机形成传动,下端连接在前视镜上。横杆两端的铰接点对称设置,可以防止前视镜在沿横杆转动的过程中出现倾斜。更优选的是,将传动杆的上端也设置在后视镜的中间位置。如果通过手动调整前视镜的上下转向,也会存在不能对前视镜进行实时操纵的目的。在行车过程中,如果驾驶员需要调整前视镜的上下转向,仍然不够方便。有鉴于此,进一步地,所述后视镜上设置有绕线轮和用于带动绕线轮转动的第三步进电机,所述前视镜上设置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绕线轮上,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前视镜的远离镜面的一侧上,所述第三步进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第三步进电机动作并带动绕线轮转动,牵引绳随绕线轮的转动被收紧或放开,此时前视镜在牵引绳的拉扯下沿横杆进行转动,这样驾驶员在驾驶室内即可对前视镜的左右转向和上下转向进行实时的调整,满足对汽车前轮及其附近区域的视野需求。即使是在行车过程中,通过控制控制器也能很快的完成对前视镜的调整,不会花费过多时间,也就不会影响驾驶。进一步地,所述前视镜可沿所述横杆转动0~90°。前视镜在使用时,其上下转向的角度可以很大,但实际使用时,前视镜向上倾斜或向下倾斜得过大,对于驾驶员而言,均不方便观测,因此在设置时不必将前视镜的上下可转角度设置得过大。进一步地,所述后视镜包括后视镜框和后视镜面,所述前视镜包括前视镜框和前视镜面,当所述前视镜转动至所述前视镜面与所述后视镜面平行时,所述前视镜面与所述后视镜面位于同一平面。这样前视镜面在不使用时可以调整至与后视镜面共面,实际上也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后视镜的功能,增大后视镜的面积,使驾驶员的后视视野更加开阔。进一步地,当所述前视镜面与所述后视镜面位于同一平面时,所述前视镜面的上边缘与所述后视镜面的下边缘之间的间距不超过3mm。如前所述,当前视镜面与后视镜面共面时,前视镜面与后视镜面之间由于存在间隙,在观察时可能存在不适感。而将前视镜面与后视镜面的间隙设置得足够小即可消除或减少这种不适感。经专利技术人多次实验得到,前视镜面的上边缘与后视镜面的下边缘之间的间距不超过3mm,人眼睛的不适感均不会很强烈,当然,间距越小,效果更佳。有鉴于此,为了尽可能将前视镜面的上边缘与后视镜面的下边缘之间的间距减小。进一步地,所述后视镜框的下端开口,所述前视镜框的上端开口,当所述前视镜面与所述后视镜面位于同一平面时,所述前视镜面的上边缘与所述后视镜面的下边缘相互抵靠。这样设置后,在前视镜转动至与后视镜平行时,前视镜面与后视镜面之间的间距很小,且前视镜面与后视镜面中间不存在镜框,形成一个更大的镜面,驾驶员的视野更好。因此,若驾驶员认为不需使用前视镜时,可将前视镜转动至与后视镜平行,此时相当于将后视镜的镜面增大,后视视野更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反光镜通过在驾驶室内设置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步进电机动作,实现后视镜的自动化转动,避免驾驶员或乘客在行车过程中将手伸出车外掰动后视镜,防止出现安全事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反光镜的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反光镜的后视图。图中标记分别为:支架101;第一步进电机102;转轴1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反光镜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反光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后视镜,所述支架设置在汽车车体上,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竖向的转轴和用于带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一步进电机,所述后视镜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汽车驾驶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反光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后视镜和前视镜,所述支架设置在汽车车体上,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竖向的转轴和用于带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一步进电机,所述后视镜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汽车驾驶室内,所述前视镜设置在所述后视镜下方,所述前视镜上设置有竖向的传动杆,所述后视镜上设置有第二步进电机,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前视镜与所述第二步进电机传动连接并由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带动转动,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传动杆的上端设置有啮合齿轮,所述啮合齿轮与所述第二步进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下端连接所述前视镜,所述传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前视镜铰接于所述横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反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杆的中点处,所述前视镜铰接于所述横杆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反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上设置有绕线轮和用于带动绕线轮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宗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