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基坑偏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16448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9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小基坑偏压的方法,采用以下步骤:1)在基坑土压较小一侧的围护结构之外的斜坡上施作抗渗结构;2)在所述抗渗结构的内侧施作护坡结构:首先在所述斜坡上施作多根护坡桩,然后在所述护坡桩的顶部形成挡土墙,在所述护坡桩的内侧施作高压旋喷桩;3)在所述护坡结构的内侧施作所述围护结构,并将所述围护结构与所述护坡结构连接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基坑土压较小一侧的土体的被动土压力和刚度,增大了基坑抵抗变形的能力。并且将护坡结构与围护结构连接在一起,能够整体提升基坑抵抗偏压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基坑偏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小深基坑偏压的方法,适用于地铁车站、地下结构工程及房屋建筑等存在偏压的深基坑。
技术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房屋建筑等深基坑施工现场由于受场地条件限制,深基坑一侧往往存在河流、湖泊及临空面等,在开挖过程,由于两侧土压不一致,会造成深基坑向靠近河流、湖泊及临空面的一侧整体倾斜,严重危及结构的安全和后期运营。目前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上的解决方案是:增大围护结构的深度和厚度,加大基坑支撑的密度。但是上述解决方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减小基坑偏压的方法,该方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基坑偏压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小基坑偏压的方法,采用以下步骤:1)在基坑土压较小一侧的围护结构之外的斜坡上施作抗渗结构;2)在所述抗渗结构的内侧施作护坡结构:首先在所述斜坡上施作多根护坡桩,然后在所述护坡桩的顶部形成挡土墙,在所述护坡桩的内侧施作高压旋喷桩;3)在所述护坡结构的内侧施作所述围护结构,并将所述围护结构与所述护坡结构连接在一起。所述步骤1)采用以下步骤:1.1)利用振动锤将上下两排钢板桩插入设定位置;1.2)用拉杆将上下两排钢板桩连接在一起;1.3)在上下两排钢板桩之间回填土体;1.4)用水泵将上下两排钢板桩之间的水抽出。所述步骤2)采用以下方法:在护坡桩的施工完成后,在所述护坡桩的顶部施工冠梁,然后在所述护坡桩的冠梁上施工挡土墙,在所述挡土墙的底部预留泄水孔,在所述挡土墙上施工暗梁;所述步骤3)采用以下方法:先施工围护结构的主体,然后在围护结构的主体上施作冠梁,最后采用多根连系梁将围护结构的冠梁与所述暗梁连接在一起。所述护坡桩与所述围护结构的间距为6~10m,相邻两根所述连系梁的水平间距为4~6m,所述高压旋喷桩的深度为6~12m。上下两排所述钢板桩的间距为0.5~1.2m,上下两排所述钢板桩的中心线距离所述护坡桩的间距不小于1.2m。所述护坡桩为钻孔灌注桩、地连墙或钢板桩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抗渗结构采用土围堰结构或夹芯围堰结构。所述连系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所述高压旋喷桩是单重管高压旋喷桩、双重管高压旋喷桩、三重管高压旋喷桩和双高压旋喷桩中的任意一种。在上下两排所述钢板桩之间回填的土体是粘土或是水泥土或是石灰土。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在基坑土压较小一侧的围护结构之外的斜坡上自近至远设置的护坡结构和抗渗结构,提高了基坑土压较小一侧的土的被动土压力和刚度,增大了基坑抵抗变形的能力。并且将护坡结构与围护结构连接在一起,能够整体提升基坑抵抗偏压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基坑偏压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围护结构;1-1、围护结构的冠梁;2、高压旋喷桩;3、护坡结构;3-1、护坡桩;3-2、护坡桩的冠梁;3-3、挡土墙;3-4、暗梁;4、斜坡;5、抗渗结构;5-1、钢板桩;5-2、土体;5-3、拉杆;6、连系梁。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一种减小基坑偏压的方法,采用以下步骤:1)在基坑土压较小一侧的围护结构1之外的斜坡4上施作抗渗结构5;2)在所述抗渗结构5的内侧施作护坡结构3:首先在所述斜坡2上施作多根护坡桩3-1,然后在所述护坡桩3-1的内侧施作高压旋喷桩2,在所述护坡桩3-1的顶部形成挡土墙3-3;3)在所述护坡结构的内侧施作所述围护结构1,并将所述围护结构1与所述护坡结构3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采用以下步骤:1.1)利用振动锤将上下两排钢板桩5-1插入设定位置;1.2)用拉杆5-3将上下两排钢板桩5-1连接在一起;1.3)在上下两排钢板桩5-1之间回填土体5-2;1.4)用水泵将上下两排钢板桩5-1之间的水抽出。在上下两排所述钢板桩5-1之间回填的土体5-2可以是粘土或是水泥土或是石灰土。上下两排所述钢板桩5-1的间距为0.5~1.2m,上下两排所述钢板桩5-1的中心线距离所述护坡桩3-1的间距不小于1.2m。上述抗渗结构5还可以由土围堰结构或中间是粘土、外侧是网喷混凝土的夹芯围堰结构代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采用以下方法:在护坡桩3-1的施工完成后,在所述护坡桩3-1的顶部施工冠梁,然后在所述护坡桩的冠梁3-2上施工挡土墙3-3,在所述挡土墙3-3底部预留泄水孔,在所述挡土墙3-3上施工暗梁3-4;所述步骤3)采用以下方法:先施工围护结构1的主体,然后在围护结构1的主体上施作冠梁1-1,最后采用多根连系梁6将围护结构的冠梁1-1与所述暗梁3-4连接在一起。围护结构1可以采用钻孔灌注桩,也可以是地连墙、钢板桩等结构形式。相邻两根所述连系梁6的水平间距为4~6m,所述护坡桩3-1与所述围护结构1的间距为6~10m,所述高压旋喷桩2的深度为6~12m。上述护坡桩上部的挡土墙3-3是单独设置的,但本实施例并不限制挡土墙3-3单独设置,挡土墙3-3也可以由护坡桩向上延伸直接形成。上述护坡桩3-1可以为钻孔灌注桩、地连墙或钢板桩中的任意一种。上述连系梁6可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上述高压旋喷桩2可以是单重管高压旋喷桩、双重管高压旋喷桩、三重管高压旋喷桩和双高压旋喷桩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围护结构1的作用是阻挡基坑的挡土压力和挡水压力,围护结构的冠梁1-1与围护结构1通过钢筋(围护结构的主筋伸入围护结构的冠梁底部)和混凝土连接紧密,其作用一方面是增强围护结构的整体刚度,另一方面的作用是与连系梁6连接,使得护坡桩与围护结构形成一个整体。护坡桩3-1锚固在基坑靠近河流、湖泊及临空面一侧的斜坡4上,其作用是增加基坑靠近河流、湖泊及临空面一侧土体的被动土压力和刚度,从而增大基坑抵抗变形的能力,减小车站的偏压。护坡桩的冠梁3-2与护坡桩3-1通过钢筋(护坡桩3-1的主筋伸入护坡桩的冠梁底部)和混凝土连接紧密,其作用一方面是增强护坡桩3-1的整体刚度,另一方面的作用是连接护坡桩3-1和挡土墙3-3,将挡土墙3-3与护坡桩3-1形成整体。挡土墙3-3下部通过护坡桩的冠梁3-2与护坡桩3-1连接成整体,上部通过暗梁3-4和连系梁6与围护结构1形成整体,其作用与护坡桩3-1一样,即增加车站靠近河流、湖泊及临空面一侧土体的被动土压力和刚度,减小车站的偏压。通过连系梁6将护坡结构与围护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小基坑偏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1)在基坑土压较小一侧的围护结构之外的斜坡上施作抗渗结构;2)在所述抗渗结构的内侧施作护坡结构:首先在所述斜坡上施作多根护坡桩,然后在所述护坡桩的内侧施作高压旋喷桩,在所述护坡桩的顶部形成挡土墙;3)在所述护坡结构的内侧施作所述围护结构,并将所述围护结构与所述护坡结构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基坑偏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1)在基坑土压较小一侧的围护结构之外的斜坡上施作抗渗结构;
2)在所述抗渗结构的内侧施作护坡结构:首先在所述斜坡上施作多根护坡桩,然后
在所述护坡桩的内侧施作高压旋喷桩,在所述护坡桩的顶部形成挡土墙;
3)在所述护坡结构的内侧施作所述围护结构,并将所述围护结构与所述护坡结构连
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基坑偏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采用以
下步骤:
1.1)利用振动锤将上下两排钢板桩插入设定位置;
1.2)用拉杆将上下两排所述钢板桩连接在一起;
1.3)在上下两排所述钢板桩之间回填土体;
1.4)用水泵将上下两排所述钢板桩之间的水抽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小基坑偏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采
用以下方法:在所述护坡桩的施工完成后,在所述护坡桩的顶部施工冠梁,然后在所述
护坡桩的冠梁上施工挡土墙,在所述挡土墙的底部预留泄水孔,在所述挡土墙上施工暗
梁;
所述步骤3)采用以下方法:先施工所述围护结构的主体,然后在所述围护结构的主
体上施作冠梁,最后采用多根连系梁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艳飞任富芝徐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