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坚果食品连续蒸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1034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5 0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坚果食品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坚果食品连续蒸煮装置。该装置包括异形煮锅,所述异形煮锅正上方设置有与其对应的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上设置有多个滑动单元,每个滑动单元上设置有吊钩,所述吊钩上吊装有吊篮;所述吊钩上设置有驱动所述滑动单元滑动的驱动单元。该装置能够解决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量大等问题,提高自动化程度和连续生产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坚果食品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坚果食品连续蒸煮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坚果蒸煮工序,以煮瓜子为例,主要包括:上料、蒸煮、卸料和烘干四道工序。上料工序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将大量坚果直接倒入大型煮锅内或将坚果盛入吊篮后用桁车送入煮锅内进行蒸煮工序。蒸煮工序采用传统的大型煮锅,无隔热层和料液加入装置;卸料工序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将坚果直接从煮锅内捞出或用桁车把吊篮从煮锅内取出后把坚果从吊篮倒出;烘干工序采用传统的烘干池,坚果按照一定厚度均匀摊铺于烘干池底部,坚果上部米用麻布遮盖,减少热气的损失;现有的坚果食品蒸煮的四道工序,自动化程度低,连续性差,采用人工方法,劳动量大,成产效率低并且具有危险性;坚果在传统煮锅内蒸煮,坚果相对于料液静止,大量的坚果使调味料难以在物料缝隙间流动,蒸煮不均匀,导致调味料难以入味,影响蒸煮质量。蒸煮完成后,需要工人从煮锅中取出,这道工序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易发生工人烫伤事故。因此,需要对坚果蒸煮装置进行改进,提高自动化程度和连续生产能力,降低工人劳动量,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坚果食品连续蒸煮装置,该装置能够解决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量大等问题,提高自动化程度和连续生产能力。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坚果食品连续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煮锅,所述煮锅正上方设置有与其对应的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上设置有多个滑动单元,每个滑动单元上设置有吊钩,所述吊钩上吊装有吊篮;所述吊钩上设置有驱动所述滑动单元滑动的驱动单元。本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在于:(I)所述环形轨道设置有高部轨道和低部轨道,所述低部轨道与所述煮锅的形状相对应,所述高部轨道伸出所述煮锅,所述低部轨道和高部轨道之间连接有倾斜轨道。(2)所述驱动单元包含驱动电机、环形链条、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所述环形链条连接在每个吊钩上,所述驱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与链条配合,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链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链轮设置在高部轨道的弯道处,所述从动链轮设置在低部轨道的弯道处。(3)所述煮锅包含锅底,所述锅底设置为U字形,沿所述锅底的边沿设置有锅侧壁,所述锅侧壁的下部设置有料液出管,所述锅侧壁上设置有料液入管,所述料液出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料液入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锅侧壁设置为锅内侧壁和锅外侧壁,所述锅内侧壁和锅外侧壁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锅底的纵截面呈凹字形。所述料液入管设置在锅侧壁的上部,所述料液入管和料液出管的外端部分别设置有螺纹。(4)所述吊篮包含圆筒形的吊篮外筐,所述吊篮外筐内设置有圆筒形的吊篮内筐,所述吊篮外筐与吊篮内筐同轴,所述吊篮外筐与吊篮内筐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杆;所述吊篮外筐上顶面设置有圆环形的上盖,所述吊篮外筐下底面设置有圆环形的下盖,所述上盖与吊篮外筐活动连接,所述下盖与吊篮外筐活动连接;所述吊篮内筐上顶面设置有吊环支撑座,所述吊环支撑座上设置有吊环;所述吊篮外筐、吊篮内筐、上盖和下盖上分别均匀设置有多个小孔。所述吊篮外筐的外侧壁设置有外加强筋,所述吊篮内筐的内侧壁设置有内加强筋;所述上盖和吊篮外筐通过弹簧扣连接,所述下盖和吊篮外筐通过弹簧扣连接。(5)所述环形轨道为H形工字钢制成,所述滑动单元包含卡在H形工字钢两侧槽内的两个轮子,两个轮子上连接有支架,所述吊钩固定在支架的下底面。本技术的坚果食品连续蒸煮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I)吊篮外筐、吊篮内筐、上盖和下盖上均开有小孔,料液可以在吊篮内流动,有利于料液与坚果食品充分接触;(2)蒸煮过程中,在链条的带动下,吊篮在煮锅内缓慢运动,从而促进料液流动,入味均匀,蒸煮均匀。(3)主动链轮与驱动电机连接,传递动力,带动链条转动;从动链轮起导向作用;(4)煮锅整体呈“U”型,节约料液、减少占地面积并且料液升温较快,生产效率高;(5)链条采用标准链条,易于更换和维修,通用性强;(6)可根据需要调节吊篮运行时间、吊篮个数、环形轨道长度、煮锅大小,从而适应生产量的要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坚果食品连续蒸煮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煮锅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图2中所示的锅底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仰视图;图4为图1中所示的滑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所示的吊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各个工序的工作点的示意图;图中:1、煮锅;2、环形轨道;3、滑动单元;4、吊钩;5、吊篮;6、环形链条;7、驱动链轮;8、从动链轮101、锅底;102、锅内侧壁;103、锅外侧壁;104、料液入管;105、料液出管;106、第一阀门;107、第二阀门;201、高部轨道;202、低部轨道;203、倾斜轨道;301、轮子;302、支架;501、吊篮外筐;502、吊篮内筐;503、连接杆;504、上盖;505、下盖;506、吊环支撑座;507、吊环;508、外加强筋;509、内加强筋;510、弹簧扣;A、挂吊篮位置;B、装配重位置;C、吊篮入锅位置;D、吊篮出锅位置;E、卸配重位置;F、卸吊篮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坚果食品连续蒸煮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煮锅1,煮锅I正上方设置有与其对应的环形轨道2,环形轨道2上设置有多个滑动单元3,每个滑动单元3上设置有吊钩4,吊钩4上吊装有吊篮5 ;吊钩4上设置有驱动滑动单元3滑动的驱动单元。其中,环形轨道2设置有高部轨道201和低部轨道202,低部轨道202与煮锅I的形状相对应,高部轨道201伸出煮锅I,低部轨道201和高部轨道202之间连接有倾斜轨道203。其中,驱动单元包含驱动电机、环形链条6、驱动链轮7和从动链轮8 ;环形链条6连接在每个吊钩4上,驱动链轮7和从动链轮8与链条6配合,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链轮?固定连接,驱动链轮7设置在高部轨道201的弯道处,从动链轮8设置在低部轨道202的弯道处。参照2,结合图3a和图3b,所示的煮锅的结构示意图,煮锅I包含锅底101,锅底101设置为U字形,沿锅底101的边沿设置有锅侧壁,整体设置为U字形,节约料液、减少占地面积并且料液升温较快,煮锅I的形状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S字形等不同的形状;锅侧壁的下部设置有料液出管105,锅侧壁上设置有料液入管104,料液出管105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06,料液入管104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07,方便料液的流入和流出。更进一步,锅侧壁设置为锅内侧壁102和锅外侧壁103,锅内侧壁102和锅外侧壁103之间设置有保温层;可有效减少热量散失并且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烫伤事故发生。锅底101的纵截面呈凹字形,防止锅底有平面位移,利于锅底固定,且能够容纳部分沉淀物,提高料液的清洁度。更进一步,料液入管104设置在锅侧壁的上部,方便料液的流入;料液入管104和料液出管105的外端部分别设置有螺纹,方便煮锅与外部设备连接,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如图5所不的吊篮的结构不意图;吊篮5包含圆筒形的吊篮外筐501,吊篮外筐501内设置有圆筒形的吊篮内筐502,吊篮外筐501与吊篮内筐502同轴,坚果食品装在吊篮外筐501与吊当前第1页1&nb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坚果食品连续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煮锅,所述煮锅正上方设置有与其对应的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上设置有多个滑动单元,每个滑动单元上设置有吊钩,所述吊钩上吊装有吊篮;所述吊钩上设置有驱动所述滑动单元滑动的驱动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张启龙司癸卯赵双革刘培侯国强董忠红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