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永清专利>正文

T型轴向正逆动力输出的调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710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T型轴向正逆动力输出的调向结构,其可使单一正向动力输出的动力源,通过本新型调向结构得有正或逆向动力输出的选择;而该调向结构大致上是由一入力伞状齿轮、二调向伞状齿轮、一出力轴、一离合器及一调向控制器共同组装在一外壳及一中垫板内部所组成;而出力轴与入力轴呈九十度T型交角,使出力轴上滑配套合的二调向伞状齿轮可与入力轴卡合套结的入力伞状齿轮啮合来得有正或逆不同转向,由离合器选择卡合接着正或逆向转动的调向伞状齿轮,便能提供四轮越野摩托车得有前行或倒退模式的驱动功能。(*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T型轴向正逆动力输出的调向结构,其主要是出力轴与入力轴呈九十度T型交角,出力轴上滑配有两个调向伞状齿轮,分别与入力轴卡合套结的入力伞形齿轮啮合,得有正或逆不同转向,且不连动出力轴,一离合器以中心导滑轴孔卡合在出力轴两个调向伞状齿轮之间的导滑槽段,可局制出力轴与之同步转动,操作离合器于出力轴导滑槽段滑移,以其两侧边所设嵌卡凸块分别卡合接着正逆转动的调向伞状齿轮,便能选择出力轴正或逆动力输出的调向功能。
技术介绍
请参看图1,其为习知四轮越野摩托车的驱动模式概略示意图,即一般四轮越野摩托车的动态概略为两前轮11负责操控行驶方向,两后轮12承受驱动力;而四轮越野摩托车的驱动力产生,主要于引擎变速箱10出力轴13端设一齿盘14,在后轮轴15上设另一齿盘16,在两齿盘14、16间架设一条跨越的链条17,通过由链条17将引擎动力传输至后轮轴15上,便能驱驶车体前行;由于该动力传输形态是简单于引擎变速箱10出力轴13上设一齿盘14,由链条17将驱动力传输至后轮轴15,而难以在引擎变速箱10内设置适当的倒退装置(REVERSE),而显其实用性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四轮越野摩托车所使用的引擎变速箱是需具备倒退装置,以应付不时之需,然而其使用的引擎大都以链条跨接在变速箱出力轴所设齿盘与后轮轴所设齿盘之间为其动力传输形态,而难以得有适切的倒退驱动功能,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此项需求,从而提供一种T型轴向正逆动力输出的调向结构,该调向结构能简便组装在习知引擎变速箱外侧实施,能将引擎变速箱出力轴单向(前行)驱动力转换有正逆向(前行、倒退)动力输出模式,使四轮越野摩托车进一步的得有倒退功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所通过的T型轴向正逆动力输出的调向结构本是由一入力伞形齿轮、二调向伞形齿轮、一出力轴、一离合器及一调向控制器共同组装在一外壳及一中垫板内部所组成;而入力伞形齿轮是固结套卡在引擎变速箱出力轴上可与之同步转动;而出力轴枢结横置在外壳内并延伸至外壳外侧,并与变速箱出力轴呈九十度交角(T型交角);两调向伞形齿轮定位滑配在出力轴所具导滑槽段两侧,分别与入力伞形齿轮啮合,可被入力伞形齿轮同步啮动正、逆转动;而离合器以中心导滑轴孔套卡在出力轴导滑槽段上能与出力轴同步转动;当离合器于出力轴导滑槽段上受到调向控制器拨弄选择与正、逆啮动的第一调向伞形齿轮或第二调向伞形齿轮接着,便能改变出力轴驱动力输出转向(正向或逆向),用以提供四轮越野摩托车进一步得有倒退驱动功能。为便于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征所在,及其所能产生的功效作用,兹举一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四轮越野摩托车的驱动模式概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调向结构实施于四轮越野摩托车上的驱动模式概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调向结构中的出力轴、离合器、调向控制器及两调向伞形齿轮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调向结构的出力轴逆向动力输出的实施例图;图5为本技术调向结构中的调向控制器、离合器与出力轴间的组合形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调向结构中的入力伞形齿轮与入力轴间的组合形态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调向结构的出力轴正向动力输出的实施例图。附图标号说明10引擎变速箱;11前轮;12后轮;13出力轴;14齿盘;15后轮轴;151前轮轴;16齿盘;17链条;18万向接头;19传动齿轮箱;20入力轴;21入力伞形齿轮;22培林;23齿面座;24齿面轴孔;30出力轴;31第一调向伞形齿轮;32第二调向伞形齿轮;33导滑槽段;34C型垫片;35嵌卡凹槽;36培林;40离合器;41扣结沟;42导滑轴孔;43嵌卡凸块;50调向控制器;51抓持部;511扣结块;52拨杆;53轴柱;54套孔;60中垫板;70外壳。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2,本技术所提供的T型轴向正逆动力输出的调向结构能简易组装在引擎变速箱本体10上实施,其延伸至外壳外侧的出力轴30可通过万向接头18与前、后轮轴151、15的传动齿轮箱19衍接,使出力轴30选择正向、逆向输出的驱动力可传输至前、后轮11、12;请参看图3至6,本技术的调向结构所称的入力轴20实则为习知引擎变速箱10的出力轴13沿用,先此陈明;即本新型调向结构是由一入力伞形齿轮21、二调向伞形齿轮31、32、一出力轴30、一离合器40及一调向控制器50共同于一外壳70及一中垫板60内组装所构成;其中该入力轴20,通过培林22穿结中垫板60,其末端设有一截齿面座23,一入力伞形齿轮21以中心配应的齿面轴孔24卡合套结定位在入力轴20齿面座23上,使入力伞形齿轮21可与入力轴20同步转动该出力轴30,藉两配林36枢结横置在外壳70内部并延伸至外壳70外侧,并与入力轴20呈九十度交角(T型交角),出力轴30中间部位形成有一截导滑槽段33,于导滑槽段33两邻侧藉C型垫片34加以定位滑配套结有第一调向伞形齿轮31及第二调向伞形齿轮32,且分别与入力伞形齿轮21啮合,可被入力伞形齿轮21同步啮动正向、逆向转动,但不会连动出力轴30与之同步转动为其形态;而两调向伞形齿轮31、32朝向出力轴30导滑槽段33的侧面设有辐射状态布设有若干嵌卡凹槽35; 该离合器40,长度略短于出力轴30导滑槽段33长度,其外缘面中央设有一扣结沟41,其中心设有配应形状且贯通的导滑轴孔42,两侧面对应设有等数、等形状的嵌卡凸块43,离合器40能以中心导滑轴孔42套卡在出力轴30导滑槽段33上得有直线侷制的滑动性,且能侷制出力轴30与之同步转动;该调向控制器50,包含有抓持部51及拨杆52,藉一轴柱53穿结其上所具套孔54轴枢在外壳70上具有摆动操作行程,并以抓持部51所具上、下扣结块511含结在离合器40扣结沟41内(如图5所示)由上述构件所构成的调向结构组装在引擎变速箱本体10上实施,当引擎变速箱10的驱动力透过入力轴20输入本新型调向结构内部,使入力伞形齿轮21与之同步正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便能啮动与之啮合的第一调向伞形齿轮31逆向(逆时针方向)、第二调向伞形齿轮32正向(顺时针方向)同步转动,由于第一、第二调向伞形齿轮31、32是滑配在出力轴30上,因而不会连动出力轴30与之转动为其形态;请参看图4,在拨杆52处施力依据轴柱53使调向控制器50的抓持部51向一侧偏摆,便可推动离合器40于出力轴30导滑槽段33直线向前滑移靠贴第一调向伞形齿轮31,此时离合器40可以该侧边面所设嵌卡凸块43进入第一调向伞形齿轮31内面所设嵌卡凹槽35内卡合接着,即被入力伞形齿轮21啮动呈逆向转动的第一调向伞形齿轮31则能透过其嵌卡凹槽35与离合器40嵌卡凸块43卡合接着关系,透过离合器40使出力轴30与之同步逆向转动输出引擎变速箱10的驱动力,来提供四轮越野摩托车得有倒退驱动功能;请参看图7,于拨杆52处施力依据轴柱53使调向控制器50的抓持部51向另侧偏摆,便可推动离合器40于出力轴30导滑槽段33直线向后滑移靠贴第二调向伞形齿轮32,离合器可以该侧边面所设嵌卡凸块43进入第二调向伞形齿轮32内面所设嵌卡凹槽35内卡合接着,即被入力伞形齿轮21啮动呈正向转动的第二调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T型轴向正逆动力输出的调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一入力伞形齿轮、二调向伞形齿轮、一出力轴、一离合器及一调向控制器共同在一外壳及一中垫板内组装所构成;其中:入力伞形齿轮卡合套结定位在入力轴,可与入力轴同步转动;该出力轴枢结横置在外壳内与入力轴呈九十度T型交角,其中间形成有一截导滑槽段,导滑槽段两邻侧定位滑配套结有第一及第二调向伞形齿轮,且分别与入力伞形齿轮啮合,可被入力伞形齿轮同步啮动正向或逆向转动,但不会连动出力轴与之同步转动,第一及第二调向伞形齿轮侧面设有辐射排列的若干嵌卡凹槽;该离合器,外缘面中央设有扣结沟,中心设有配应形状且贯通的导滑轴孔,两侧面对应设有等数、等形状的嵌卡凸块,离合器以导滑轴孔套卡在出力轴导滑槽段上得有直线侷制的滑动性,且能侷制出力轴与之同步转动;该调向控制器,包含有抓持部及拨杆,通过一轴柱穿结其所具套孔轴枢在外壳上具有摆动操作行程,其以抓持部所具扣结块含结在离合器扣结沟内;调向控制器选择向任何一侧偏摆,便可操作离合器以其侧边面所设嵌卡凸块分别与第一、第二调向伞状齿轮内面所设嵌卡凹槽卡合接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清陈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陈永清陈志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