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北撤专利>正文

轻型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9830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轻型三轮车涉及一种三轮车,特别是一种前部造型象摩托、后斗可折起的三轮车。它解决了原三轮车座位高而小、无灯夜难行及粗笨占地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三轮车的特征在于:前轮小,鞍座低矮宽平并有靠背,座下有行李箱,脚蹬加长并带弯挡,脚下置踏板,车把、梁架和轮上半部覆盖流线型外壳,把上安有手闸、反光镜和照明灯,车后挂斗可折起,斗内设小折椅,斗下有支轮,可附设助动电机。适于带孩妇女和中老年人、体弱者骑乘及家庭、单位轻便运货。(*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轮车,特别是一种前部造型象摩托、后斗可折起的轻型三轮车。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三轮车大多老式落后,前轮很大,车斗体积笨重。这些三轮车的车把及鞍座采取自行车的格式,车把细小弯长,直立式鞍座高达800毫米,老人、妇女上下均不方便,而且三角式的鞍座接触面太小,乘骑时易压迫局部肌肤筋骨而引起疲劳。同时,老式三轮车没有照明灯和转向指示灯,不能夜晚行驶;也没有反光镜,不易观察身后车辆与行人;更没有变速装置,要接送儿童又没有座位和护栏;特别是车斗固定设置在后面,当空载时显得累赘和粗笨,停放时占地面积太多。另外,人力三轮车遇有负重或上坡时,往往感到体力不足难以前行;而用油的机动三轮车价格贵、噪音大、污染环境;残疾人专用轮椅车又不适合健康居民使用。为了克服现有三轮车的缺点,减少笨重的体积,降低骑乘重心,消除三角形鞍座的压迫感,补足使用功能的不足,解决占地面积大的矛盾,需要在三轮车方面开拓新的领域和思路,取得更好的技术性突破。本技术的目的,是要为中老年人、妇女(尤其是有孩子的母亲)、行动不便及体弱者、小商贩和有小额运输事务的学校、医院、打印社、机关等事业单位,以及操办买米买菜、买煤换气的千万个家庭,提供一种既先进又实用、上下方便、乘骑舒适、走能变速、停能歇脚、带孩有折椅、遇坡可助力、行车安全、昼夜两用、空斗时占地长度比自行车还短的新式轻型三轮车。本技术是这样构成的,它是由正前方一个较小的从动轮和后面两个套于同一轴上的主动轮组成立地支撑点,各轮之间用车把和低矮梁架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梁架上和前后轮上半部分及车把覆盖有流线型外壳;车把的中部宽厚平滑;正上方向前凸起并内装照明灯,把上两端置反光镜和手动闸,把下两侧设有小型转向指示灯;在梁架上方后部有一个方形平面软体鞍座,座位下有带锁的暗藏行李箱,箱下可安置蓄电池与助动电机,座后立有靠背;梁下中部设有左右两块踏板,脚蹬加长并带弯档,中轴前移;花盘和飞轮有大、小变速档次;后轴上连接一个可向上折起的挂斗,斗内有可折叠的小椅座,斗尾有反光板和转向指示灯,斗下有能收拢的小支轮。本技术的三轮车与原有的三轮车相比,有很多显著的优点,新车矮小轻便,易于上下;座垫尺寸得体,宽松柔软,后有靠背、下有踏板,无论骑乘或停坐都能舒适享受,座下有带锁的暗箱,便于收藏提包、行李、雨衣等物品;本车轴线以上罩有光滑外壳,既防止灰尘上扬而有利于清洁卫生,又美观实用不致于夹钩住衣裙,还能减少零件生锈;由于加装照明灯和转向指示灯,夜晚也能骑用;因添上了反光镜,不必回头就能看见车后动静;车斗内附设有折椅,解决了母亲用三轮车不好带孩子、用自行车带孩子又很不安全的大问题;挂斗不用时能够折拢竖立起来,克服了空斗占地面积大的矛盾;采用车把式钢丝抱闸,比操作梁上扳闸更方便快捷。总之,本技术三轮车克服了老式车笨、大、丑的弱点,保留了原三轮车稳当不倒、好学易骑、斗能载货的优势,综合地借鉴吸收了摩托车的优美造型与齐全功能、自行车的轻便灵活和无污染、占地少等特点,巧妙地将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三种车的优点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开创了一种精巧美观、舒适多用、平稳安全的新式乘载工具。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可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附图说明图1、图2给出。图1、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轻型三轮车的主视图的俯视图。如附图所示,这是一种前部造型象轻骑摩托、后斗可绕轴向上折起的三轮车。前车轮〔1〕选用普通含内外胎、由钢圈条幅组成的微型自行车轮或小轻骑摩托的前轮,在前轮轴承外装上前叉,叉上接一弧形车把〔4〕,车把两端各安一个平面或凸面反光镜〔3〕,车把前侧装操纵钢丝抱闸的小把手〔5〕。后面两个主动轮直接选用市场上出售的外径500毫米左右的小车轮,但穿过轮子的长轴要改短到合适的程度;然后按图上形状和比例用钢管焊接梁架〔8〕,其中后轴上方的支柱与平梁之间的夹角约保持60度,梁的后部要呈三角形叉开,以便分别用螺栓将下梁固定在后轴两侧,上梁叉口焊个方框平架,留待装鞍座用。各轮上半部、梁架及车把上,覆盖由塑料片、玻璃钢或金属片制成的流线型外壳,但要注意龙头部分应使固定者与活动者恰到好处地分离。梁架后部空间的利用;上层装一个呈长方体、能前后微调移动(以便适应各人腿脚长短不一的要求)的铁皮制或五合板木制行李箱〔12〕,箱顶面层做为可从正前方打开并能上锁的箱门,箱门板下用钢条或硬木条加固,四周钻几个小孔,用以将泡沫座垫〔10〕的底层通过线绳穿越小孔而连结扎牢。靠背〔11〕的边框用镀铁管或不锈钢管弯曲制成,其间饰以加膜背板,板上铺设弹性泡沫塑料及面革材料,用铁环和螺栓将边框连接在梁架和铁皮箱尾部即成(必要时可拆卸),也可制成能旋转的折叠式。箱下空间可焊个能开能合的条框小格架,以备放入蓄电池,蓄电池可用海王牌无毒副型的;助动电机〔13〕装在后轴上方,用皮带轮或链条与后轴上单设的飞轮相连,控制开关钮可安在手把上。花盘〔6〕及飞轮〔14〕可选用有大、小档次的自行车变速型产品加以修改使用;链条选用市上小三轮常用的,但要根据长短进行增减调节。脚蹬〔7〕接触面要加长并紧盖一层有凸凹纹饰的橡胶面皮,其蹬框的后跟弯成90度,后跟高30~40毫米左右,以能挡住脚跟不滑落为准。以钢筋或小钢管弯成前小后大的方形平坦框架,将起头压扁,用加垫片的大半个轴瓦预留间隙地扣牢在后轴杠上,再在平架上焊一个大小相当、左右和前方有边的铁皮货斗,斗后的一边作成可开启状,能折拢的挂斗〔16〕就作成了。斗的围护栏〔15〕可用尼龙绳网或粗铁丝制成能收拢能撑开的形状。选几根小木条和两块弹性泡沫及面料,按图上箭头方向钉成活动的方型小折椅〔17〕,再把椅的两只后脚钉牢(或用螺栓紧固)在斗尾内部即成。斗下小支轮〔18〕可选用手推车或残疾车的小轮稍加改制作成,为防前后晃动,行驶时可用活钩与斗底搭成直角,不用时折拢。按照人体身材、体力和用户载货量的不同需要,本技术三轮车挂斗可分大、中、小不同型号,斗长可在300~1000mm之间,斗宽可在250~600mm之间。前轮外直径可在200~500mm之间,一般选用外径360mm;后轮外径可在360~600mm之间,一般选用外径500mm;前、后轮之间轴距900~1300mm,一般选用1100mm为佳;后面两轮之间间隔为250~600mm,一般平地可用300mm。车把距地高度可在650~950mm之间,一般用750~800mm;座垫距地高度可在500~700mm之间,一般采用580mm高;左右踏板的尺寸各为长300mm、宽100mm左右,踏板距地高度190mm左右;反光镜尺寸为长110mm、宽90mm,可以为梯形,也可以为园形、长方形。挂斗竖起来后,本三轮车全长一般为1580mm左右。本技术三轮车主要金属零部件和外壳,可分别采取选用喷漆、电镀、珐琅、静电喷涂粉末涂料等工艺手段进行装饰。权利要求1.一种三轮车,具体指一种前部造型象摩托、后斗可折起的轻型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前轮及后轮上半部分和车把部分复盖有流线型外壳;车把中间部分宽厚平滑,正上方向前略凸起并装有照明主灯、把下两侧设有小型转向指示灯;梁架低矮并罩有马鞍型外壳;脚蹬位置前移,蹬面加长并带有后跟弯档;鞍座宽平并呈方形,座内填泡沫塑料或设弹簧等软性材料,座后立有硬边软体可拆卸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轮车,具体指一种前部造型象摩托、后斗可折起的轻型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前轮[1]及后轮上半部分和车把部分复盖有流线型外壳;车把[4]中间部分宽厚平滑,正上方向前略凸起并装有照明主灯[2]、把下两侧设有小型转向指示灯;梁架[8]低矮并罩有马鞍型外壳;脚蹬[7]位置前移,蹬面加长并带有后跟弯档;鞍座[6]宽平并呈方形,座内填泡沫塑料或设弹簧等软性材料,座后立有硬边软体可拆卸的靠背[11];梁架下方置有左右两块踏板[9];车尾在后轴上连接一挂斗[16];座腔上部辟为带锁的暗藏行李箱[12],下部可安置蓄电池及助动电机[1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北撤许佳
申请(专利权)人:刘北撤许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